<p class="ql-block">何松林,云南富源人,二级军士长,个人跳伞总次数达768次,先后获评“优秀共产党员”2次,“四有”优秀士兵1次、优秀士官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p> <p class="ql-block">九月,热风拂过练兵场,一道道身影挺拔而立,汗水早已浸透戎装。随着战鹰轰鸣响起,伞降实跳训练正式拉开帷幕。“教员,这是我第一次跳伞,我的伞真的没问题吗?”一名脸庞稚嫩的列兵紧张地向何松林发问。</p> <p class="ql-block">这具伞何松林今天已检查了好几遍,他清楚,这是高空给新跳伞员带来的本能恐惧。他蹲下身,再次用手指细心抚过伞包的每一道缝线,随后用力拍了拍列兵的肩膀:“放心跳!登机前,我再亲自给你检查一次!”何松林的耐心,总能为跳伞员注入满满的信心。</p> <p class="ql-block">刚下连时,何松林就对跳伞这一充满挑战的课目充满好奇。每逢老班长讲述跳经历与特情处置,他总是挤在最前面,反复请教。作为一名新跳伞员,何松林不到两个月就熟练掌握了伞具构造、基础理论和动作要领。</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站在机舱门口,脚下是千米高空,大地像一张无边的网,寒风裹着恐惧直往心里钻。这是2003年12月,何松林人生中第一次伞降实跳。那一刻,眩晕感袭来,胃里翻江倒海。他没有犹豫太久,闭上眼,咬紧牙,在脑海中快速过了一遍动作要领——随后,纵身一跃,融入了蓝天。</p> <p class="ql-block">“0001、0002、0003……”心中默数三秒,伞衣“嘭”地张开,身体被一股力量稳稳提起。也就在那一瞬间,恐惧被扯散,思绪回归清晰。当他再次低头俯瞰,手拉操纵棒,脸庞迎风,脚下山河壮阔——那一刻,他仿佛真的长出了一双翅膀。</p> <p class="ql-block">“亢奋、激动、自由……那种感觉,一辈子难忘。”平稳着陆后,他兴奋地朝远处的战友挥舞双手。那不仅仅是一次跳伞的成功,更是一次自我的突破,一次向恐惧发起的漂亮反击。</p> <p class="ql-block">就是从那一跳开始,何松林真正拥抱了天空。</p><p class="ql-block">而那一跳,也成为他伞兵生涯的坚实起点。此后,高跳高开、高跳低开、武装吊挂、“三无”条件空降……一个个险难课目,他一次次发起冲锋。</p> <p class="ql-block">伞降,从来不只是“轻松一跃”,而是勇气与执着的结合,是突破自我、超越极限的象征。</p><p class="ql-block">2005年,何松林担任连队伞降教员。为适应战场需求,部队配发新型伞具,训练要求提升跳伞高度与落点精度。何松林主动请缨,参加全军首批高空翼伞骨干集训,与各单位训练骨干共同探索组训方法,积极向院校教员、厂家专家请教,为连队带回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与实践经验。</p> <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何松林持续钻研伞降特情处置。连队每次组织实跳,技术检查员检查过后,他必亲自复检——二十年来,无一例外。说起缘由,他的表情会立即严肃起来。</p> <p class="ql-block">一次伞降实跳,一名一级上士脸色苍白,让何松林很是担心。果不其然,在他出舱后,耳机里炸响“割伞绳!开备份伞”的指令。好在特情处置及时,没有出现严重后果。落地后,何松林跑了过去,才发现这个艰苦训练中从未胆怯的老兵,因为想到了刚出生的女儿,神情恍惚、无声流泪。</p> <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何松林对跳伞的认识有了变化:任何细微疏失,都可能在天空被放大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他严肃的表情,是对专业的敬畏,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天空的威严与无情。“我手中托举的不只是百来斤的重量,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个人背后,都连着一个家庭的整片天空。”何松林说。</p> <p class="ql-block">舞走云端二十载,只为伞花绽长空。从列兵到二级军士长,从伞降队员到伞降教头,今年是何松林入伍的第25年。在他看来,只要军装还在身,就要坚守好每一分钟,把岗位当战位,视职责如使命,以实干诠释初心,用担当托举更多勇士驰骋蓝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