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b>第四卷 基业永固</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第19章 传承与荣耀</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岁月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周志远已经年过半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吉州村在他的带领下,历经风雨,愈发繁荣昌盛。当年的江西移民后代,与湖广土著居民的后代们一起,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早已融为一体。楚赣文化的交融,在吉州村结出了丰硕的果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志远的两个儿子也已长大成人,成为了他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儿子周文,不负众望,在乡试中考取了举人,随后又在会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进士。朝廷授他为翰林院编修,虽然官职不高,但却前途无量。周文是吉州村历史上第一位进士,消息传来,全村轰动,村民们都为他感到自豪。周志远更是激动不已,他知道,儿子的成就,不仅是周家的荣耀,也是整个吉州村的荣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小儿子周武,没有像哥哥一样走科举之路,而是继承了周志远的务实精神和张二柱的豪爽性格。他不仅武艺精湛,还跟着周志远学习管理田地和商业,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商业头脑。周志远将家里的田地和杂货铺交给周武打理,周武将其管理得井井有条,生意比以前更加红火。同时,他也继承了周志远的责任感,积极参与村里的公共事务,成为了护村队的队长,深受村民们的爱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志远的家境也达到了顶峰。除了拥有大量的田地和房产,他还在黄州府城开设了几家商铺,涉及粮食、布匹、茶叶等多个行业,成为了黄州府有名的富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谦虚谨慎,乐于助人。他经常捐钱捐物,资助村里的私塾和公益事业,帮助贫困村民度过难关。他的威望,不仅在吉州村,在整个黄州府都非常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周志远的身体也大不如前。繁重的村务、商务和各种社会事务,让他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他开始思考,如何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创下的基业,平稳地传承下去,确保吉州村能够持续发展,长治久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天,周志远召集了两个儿子,在书房里进行了一次长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书房里,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有儒家经典,有历史典籍,还有一些农业和商业方面的书籍。周志远坐在一张太师椅上,看着眼前两个英姿勃发的儿子,心中充满了欣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儿,武儿,你们都长大了,也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和成就。”周志远开口说道,声音有些沙哑,但却充满了慈爱,“为父年纪大了,身体也越来越差,很多事情已经力不从心了。今天叫你们来,是想和你们谈谈,关于家里的事业和村里的事务,将来如何传承下去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文和周武都认真地听着,他们知道,父亲今天要和他们谈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儿,你在京城为官,前途远大。为父不希望你因为家里的事情而分心,影响了你的仕途。”周志远看着周文,说道,“但你要记住,无论你将来官做得多大,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不能忘记吉州村的乡亲们。你要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响力,为吉州村、为黄州府做一些实事,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文点了点头,郑重地说道:“父亲放心,孩儿一定记住您的教诲,不忘根本,为家乡争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武儿,”周志远又看向周武,“你留在家里,责任更加重大。家里的田地、商铺,还有村里的很多事务,将来都要交给你打理。你要向你哥哥学习,多读书,多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管理能力。同时,你也要继承为父的品德,诚实守信,勤劳节俭,团结乡亲,乐于助人。要把家里的事业做好,更要把村里的事务处理好,不能辜负为父和乡亲们对你的期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武也坚定地说道:“父亲放心,孩儿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好好打理家里的事业,为村里的乡亲们服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志远满意地点了点头:“好,你们都能明白为父的心意,为父就放心了。家里的财产,我已经请人立下了遗嘱,田地和商铺,你们兄弟二人一人一半。但我希望你们兄弟俩能够同心同德,互相扶持,不要因为财产而产生矛盾。村里的事务,我会向同乡会和宗族联合会的成员们推荐,由你,武儿,来接任同乡会会长和商会会长的职务。但这最终还要由大家投票决定,你要好好表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兄弟俩都表示同意,他们深知父亲的良苦用心,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次谈话后,周志远开始逐步将家里的事业和村里的事务交给周武打理。他则退居二线,指导周武处理各种问题,传授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周武也非常争气,他虚心学习,认真负责,很快就适应了新的角色,将家里的事业和村里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周志远的推荐和村民们的支持下,周武顺利地接任了吉州村同乡会会长和商会会长的职务。他继承了周志远的理念,继续推动吉州村的发展和建设。他加强了村里的文化教育,扩建了私塾,聘请了更多的名师,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上学读书。他也注重商业的规范发展,带领商会的商人朋友们,开拓新的市场,将吉州村的商品卖到了更远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文在京城也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和家乡的乡亲们。他利用自己在翰林院的身份,向朝廷上书,请求减免黄州府的赋税,改善当地的交通和水利设施。朝廷经过研究,批准了他的请求。黄州府的赋税得到了减免,交通和水利设施也得到了改善,这对吉州村乃至整个黄州府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志远看着两个儿子都能够独当一面,为家里、为村里、为家乡做出贡献,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他知道,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周家的基业和吉州村的未来,都有了可靠的保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周志远并没有完全闲下来。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和经验,经常调解村里的矛盾和纠纷,为周武出谋划策,帮助他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他还经常和村里的长者们一起,回忆过去的岁月,探讨吉州村的未来发展方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一年,是吉州村建村二十周年的纪念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村里的乡亲们都非常高兴,决定举行一场比十年前更加盛大的庆祝活动。周武作为村里的主要负责人,积极组织和策划庆祝活动。周文也特地从京城赶回来,参加这次盛大的庆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庆祝活动在村里的广场上举行。广场上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人山人海,非常热闹。黄州府衙的官员们也前来祝贺,对吉州村二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庆祝活动开始后,首先是周志远发表讲话。他站在高台上,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乡亲们,心中充满了感慨:“各位乡亲们,各位来宾,今天是我们吉州村建村二十周年的纪念日。二十年前,我们这些来自江西的移民,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到了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我们披荆斩棘,开垦荒地,建设家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但我们没有退缩,没有放弃,而是团结一心,互相帮助,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二十年,是吉州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二十年,是我们江西移民与湖广土著居民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二十年。我们不仅建设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村庄,还创造了独特的楚赣文化,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每一位村民的辛勤付出,离不开官府的关心和支持,更离不开我们世代相传的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展望未来,我相信,在我儿周武的带领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在我儿周文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吉州村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一定会继承和发扬我们的精神,将吉州村建设得更加美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志远的讲话赢得了乡亲们阵阵热烈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接下来,周文和周武也分别发表了讲话,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后,文艺节目开始表演。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了各种节目,有楚赣融合的戏曲,有欢快的舞蹈,有激昂的武术表演,还有孩子们朗诵的诗歌。节目精彩纷呈,赢得了观众们阵阵喝彩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广场的另一边,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特色美食,既有江西的风味,又有湖广的特色,香气扑鼻。乡亲们和来宾们一边欣赏着精彩的节目,一边品尝着美味的食物,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庆祝活动达到了高潮。广场上点燃了熊熊的篝火,乡亲们围着篝火,唱着歌,跳着舞,欢声笑语,响彻云霄。周志远和秀娘,周文和周武,还有村里的长者们,都加入到了欢乐的人群中。他们手拉手,围着篝火,尽情地唱歌跳舞,享受着这幸福美好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志远站在篝火旁,看着眼前欢乐的人群和繁荣的村庄,心中充满了满足和安宁。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吉州村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他相信,在子孙后代的努力下,吉州村一定会像一棵常青树,永远繁荣昌盛,基业永固。</p> <p class="ql-block"><b>第20章 楚赣风华,世代绵延</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志远的晚年,过得平静而安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将村里的事务彻底交给了周武,家里的生意也由周武打理得井井有条。他自己则和秀娘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每天清晨,他会在院子里打打太极拳,活动一下筋骨;上午,他会坐在书房里,看看书,写写字,或者和来访的老友们聊聊天,回忆过去的岁月;下午,他会陪着秀娘,在村里散散步,看看村里的变化,和乡亲们拉拉家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文在京城的仕途也一帆风顺,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品德,不断得到升迁,后来官至礼部侍郎,成为了朝廷的重要官员。他虽然身在京城,但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经常写信回来,询问家里和村里的情况,并寄钱寄物,资助村里的公益事业。每隔几年,他也会趁机请假回家探望父母和乡亲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武则在吉州村扎下了根,成为了村里的顶梁柱。他不仅继承了周志远的事业,还发扬光大。在他的带领下,吉州村的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创新,商业网络不断扩大,文化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就。村里的私塾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先后有十几名学生考取了举人,两名学生考取了进士,成为了吉州村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吉州村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周边的一些小村庄逐渐并入吉州村,使吉州村成为了黄州府境内一个人口众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大集镇。原来的商业街扩展到了四条,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不仅是黄州府的商业中心之一,还吸引了来自湖广、江西、河南、安徽等地的商人前来经商贸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楚赣文化的融合在吉州村达到了新的高度。江西的采茶戏与湖广的楚剧相互借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吉州调”,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饮食文化上,江西的米粉、瓦罐汤与湖广的热干面、武昌鱼完美结合,创造出了许多新的美味佳肴。在风俗习惯上,移民们带来的江西习俗与湖广的本土习俗相互融合,形成了吉州村独特的民俗风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志远常常在夕阳下,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看着眼前繁荣昌盛的吉州村,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他想起了自己初到湖广时的情景,想起了那些艰苦的岁月,想起了和乡亲们一起奋斗的日子。他知道,吉州村能有今天的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人辛勤付出的结果,是江西移民与湖广土著居民相互融合、共同奋斗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岁月不饶人。周志远的身体越来越衰弱,最终病倒在了床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村里的乡亲们得知周志远病倒了,都非常担心,纷纷前来探望。黄州府衙的官员们也派来了医生,为他诊治。周文也从京城赶了回来,日夜守在父亲的病床前。周武更是衣不解带地照顾着父亲,为他端茶送水,擦身洗脸。秀娘则日夜陪伴在周志远身边,默默地流泪,悉心照料着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周志远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召集了全家老小和村里的主要负责人,包括周武、王长老、张二柱等人,来到他的病床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看着大家,声音微弱,但眼神依旧清晰:“各位乡亲们,各位家人,我知道,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情,就是带领大家,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吉州村,让大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走后,希望你们能够继承和发扬我们的精神,团结一心,互相帮助,把吉州村建设得更加美好。武儿,村里的事务就交给你了,你要好好带领大家,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文儿,你在京城为官,要多为家乡着想,为吉州村、为黄州府做更多的实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顿了顿,喘了口气,继续说道:“吉州村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我们江西移民的根,也是我们与湖广乡亲们共同的骄傲。希望你们能够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让吉州村的基业永远牢固,让楚赣文化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说完,周志远缓缓地闭上了眼睛,脸上带着安详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志远去世的消息传来,全村的乡亲们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大家纷纷自发地来到周志远家,为他守灵、吊唁。黄州府衙的官员们也前来吊唁,对周志远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志远的葬礼办得非常隆重。全村的乡亲们都参加了葬礼,很多周边村庄的乡亲们也前来送别。周武按照父亲的遗愿,将他安葬在了吉州村的后山,那里可以俯瞰整个吉州村。墓碑上,刻着周志远的名字和生平事迹,以及“楚赣相融,基业永固”八个大字,这是周志远一生的写照,也是他对吉州村未来的期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志远虽然去世了,但他的精神和品德却永远留在了吉州村村民的心中。他的故事,被乡亲们世代相传,成为了吉州村历史的一部分。他所倡导的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的精神,成为了吉州村村民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周武的带领下,吉州村继续保持着繁荣发展的势头。周武牢记父亲的教诲,勤奋工作,廉洁奉公,深受村民们的爱戴和尊敬。他不仅将吉州村的农业和商业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还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让吉州村成为了一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村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文在京城也时刻铭记着父亲的遗愿和家乡的乡亲们。他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影响力,为黄州府争取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政策支持,促进了黄州府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他还经常写信给周武,了解村里的情况,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时间流逝,几十年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志远的子孙后代们,在吉州村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人才辈出。有的继承了周志远的农业传统,成为了种田能手;有的继承了周武的商业头脑,成为了成功的商人;有的则像周文一样,走科举之路,成为了朝廷的官员。他们都继承了周志远的精神和品德,为吉州村的发展和繁荣,为国家的进步和富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吉州村也成为了湖广地区一个著名的模范村庄,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参观学习。人们来到这里,不仅为这里的繁荣昌盛所惊叹,更为这里独特的楚赣文化和团结和睦的社会风气所感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村口的老槐树,枝繁叶茂,见证了吉州村的发展和变迁,也见证了江西移民与湖广土著居民相互融合、共同奋斗的辉煌历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吉州村的屋顶上,洒在周志远的墓碑上,洒在每一个吉州村村民的脸上。吉州村的故事,还在继续。楚赣文化的风华,正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绵延,永不停息。</p> <p class="ql-block"><b>第21章 青史留名,精神长存</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又一个百年过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吉州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江边的移民村落,而是发展成为了黄州府下辖的一个繁华大镇——吉州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镇中心的四条商业街依旧热闹非凡,只是店铺的招牌换了一代又一代,经营的商品也更加丰富多样。曾经的茅草屋和砖瓦房,大多被宽敞明亮的楼房所取代,但镇东头那片保存完好的老街区,还能依稀看到当年江西移民村落的影子。村口的老槐树,愈发苍劲挺拔,枝繁叶茂,成为了吉州镇的标志,也是人们追溯历史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氏家族,作为吉州镇的开基始祖家族,历经百年风雨,依然是镇上最有声望的家族之一。周志远的画像,被供奉在周氏祠堂的正中央,画像上的他,目光坚毅,神情安详,注视着一代代子孙的成长。每年的清明时节,周氏家族的子孙们都会聚集在祠堂里,祭拜先祖,讲述着周志远带领移民开垦荒地、建设家园、团结乡邻、抵御外侮的传奇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志远的精神,如同一种无形的力量,融入了吉州镇的血脉之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种精神,体现在吉州镇人勤劳务实的作风上。镇外的田野里,农业生产依旧是支柱产业之一,这里出产的大米、棉花、茶叶,品质优良,远销四方。农民们继承了周志远那一代人的勤劳传统,精耕细作,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使得吉州镇的农业产量始终在黄州府名列前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种精神,也体现在吉州镇人诚信经营的商业道德上。镇上的商人,无论大小,都以周志远当年倡导的“诚信为本”为信条。他们公平交易,童叟无欺,使得吉州镇的商业信誉远近闻名。当年的“便民轩”杂货铺,虽然早已易主,但它所代表的诚信精神,却在吉州镇的商界传承了下来。商会组织依然存在,并且更加规范和完善,成为了维护商业秩序、促进商业发展的重要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种精神,更体现在吉州镇人团结互助、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上。《吉州村乡约》经过多次修订,演变成了《吉州镇乡规民约》,依然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遇到困难时,乡亲们会自发地互相帮助;遇到灾害时,大家会团结一心,共同抵御。这种淳朴的民风,让吉州镇成为了一个和谐、安宁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楚赣文化的融合,在吉州镇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吉州调”戏曲,经过数代艺人的打磨和创新,成为了湖广地区一个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深受百姓喜爱。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镇上都会举行盛大的戏曲表演和民俗活动,吸引着周边十里八乡的人们前来观看。这些活动中,既有江西的采茶灯、傩舞,也有湖广的龙灯、狮子舞,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吉州镇独特的文化景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饮食文化上,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江西的米粉可以做出湖广风味的热干面,湖广的鱼可以烧成江西特色的瓦罐鱼。镇上的小吃摊和酒楼里,随处可见这种融合创新的美味佳肴,满足着人们的味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年的私塾,早已发展成为了一所规模宏大的书院——“楚赣书院”。书院里,不仅教授儒家经典,还开设了天文、地理、算学等课程,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从楚赣书院走出去的学子,遍布全国各地,有的成为了朝廷的栋梁之才,有的成为了著名的学者、诗人、艺术家,他们都以自己是吉州镇人为荣,为家乡增添了光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志远的故事,不仅仅在吉州镇流传,还被记载进了黄州府的地方志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黄州府志·人物传》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周志远的记载:“周志远,江西庐陵人,明初随父徙湖广黄州府。性刚毅,有勇略,且乐善好施。初至,地皆荒莽,志远率乡邻披荆斩棘,开垦荒地数千亩,建村曰吉州。遇旱蝗之灾,他奔走呼号,筹粮赈灾,救活无数;逢匪患之乱,他组织乡勇,坚守村寨,保境安民。他倡立乡约,规范民风;创办商会,繁荣商业。其一生,致力于楚赣移民之融合,促进地方之发展,深受乡邻爱戴,称之‘周乡贤’。卒后,乡人立祠祀之,其精神世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段记载,虽然简短,但却概括了周志远不平凡的一生,也肯定了他对黄州府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岁月流转,朝代更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吉州镇也经历了新的历史变迁。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周志远所倡导的精神,所开创的基业,以及楚赣文化的融合成果,都在吉州镇得到了传承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清朝中期,一位著名的文人来到吉州镇游历。他听闻了周志远的故事,看到了吉州镇的繁荣景象和独特的文化风情,深受感动,写下了一首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吉州怀古》</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楚赣风华融一体,</p><p class="ql-block">百年基业赖先贤。</p><p class="ql-block">开荒拓土功勋著,</p><p class="ql-block">守信崇仁德泽延。</p><p class="ql-block">老槐依旧萌新绿,</p><p class="ql-block">后辈长怀创业艰。</p><p class="ql-block">更喜今朝繁盛景,</p><p class="ql-block">千秋万代永相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首诗,成为了吉州镇历史的真实写照,也表达了人们对周志远等开基先祖的敬仰和对吉州镇未来的美好祝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吉州镇,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镇。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宽阔的马路四通八达,汽车川流不息。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吉州镇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历史,没有忘记自己的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镇政府在老街区建立了“吉州移民文化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展示了明初江西填湖广的历史背景,以及吉州镇从一个移民村落发展成为现代化城镇的历程。周志远的画像和生平事迹,是博物馆里最重要的展品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学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每年的清明节,不仅周氏家族的子孙们会祭拜周志远,很多吉州镇的居民,甚至是一些从吉州镇走出去的游子,都会来到周志远的墓前,献上一束鲜花,表达对这位开基始祖的敬意和怀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志远虽然已经去世几百年了,但他的精神依然活在吉州镇人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吉州镇人,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团结互助,不断进取。他所开创的基业,如同磐石般坚固,他所倡导的楚赣融合精神,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在吉州镇的土地上世代绵延,永不停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明初“江西填湖广”的历史大迁徙,早已落下了帷幕。但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却永远地刻在了湖广地区的历史长河中。吉州镇,就是这场历史大迁徙的一个缩影,一个见证。它见证了江西移民的坚韧与智慧,见证了楚赣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见证了一个新兴家园的诞生与繁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故事的最后,让我们回到那个最初的起点——那片曾经荒芜的沼泽地。如今,这里已经是一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是一个繁荣昌盛、和谐安宁的家园。而这一切的开端,都源于一个名叫周志远的江西移民,和他带领下的一群勤劳勇敢的乡亲们,在几百年前,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里迈出的那坚实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们的故事,是一部奋斗的史诗,是一曲融合的赞歌,是一段不朽的传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它将永远被铭记,永远被传颂。</p><p class="ql-block"> (全书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