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13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联络新军定盟约 筹备起义忙不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新军盟约结同心,起义筹备日夜勤。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只待广州烽火起,电白义旗映日明。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宣统二年(1910)秋的广州,早晚已透着些凉意,可燕塘兵营附近的“悦来小酒馆”里,气氛却热得发烫。谢维屏穿着件藏青色绸缎长衫,戴着副圆框眼镜,扮成“药材商人”;高群英则穿短打、束腰带,装成“伙计”,两人坐在角落的桌子旁,面前摆着两碟小菜、一壶米酒,眼睛却时不时往门口瞟——他们在等新军的吴六。 </p><p class="ql-block"> 没过多久,一个穿新军制服的汉子推门进来,肩章上是“班长”的标识,脸膛黝黑,眼神利落,正是吴六。他快步走到桌前,坐下后先灌了口米酒,压低声音说:“高兄、谢兄,可算等到你们了!清廷最近查得严,我只能趁换岗的间隙出来,咱们长话短说。” 高群英赶紧点头:“吴兄,我们这次来,是想跟你定个盟约——广州起义一旦开始,咱们里应外合,光复电白。” </p><p class="ql-block"> 谢维屏从怀里掏出张折叠的纸,摊在桌上——上面画着电城的地图,标着巡防营驻地、城门位置和民军进攻路线。“你看,” 他指着地图,“广州起义后,你带领新军里的50个兄弟,在巡防营驻地放火,制造混乱,然后打开东门,接应民军进城;我和群英带150名民军从东门进攻,拿下县衙;许国锋带50名民军在城外的黑石岭埋伏,牵制清廷的援兵,不让他们靠近电城。这样分工,既能快速拿下电城,又能减少伤亡。” </p><p class="ql-block"> 吴六盯着地图看了半天,手指在“巡防营驻地”上点了点:“这里有20个清兵驻守,我带兄弟放火时,得先解决他们——不过放心,我早就跟兄弟们商量好了,到时候咱们假装‘操练’,趁机夺下他们的枪,再放火,保证不会出岔子。” 他顿了顿,又说:“东门的守卫是我同乡,我跟他打过招呼,到时候只要我喊‘清军哗变’,他就会打开城门,绝不会拦着民军。” </p><p class="ql-block"> 谢维屏心里一松,握着吴六的手:“吴兄,多谢你!有你们帮忙,咱们光复电白就有八成把握了。” 吴六摆手:“谢兄客气了!咱们都是同盟会的同志,都是为了推翻清廷、建共和,这点忙算什么?我跟兄弟们早就受够了清廷的气,就盼着起义这一天呢!” 高群英也笑着说:“等光复了电白,咱们一起喝酒,庆祝胜利!” 三人击掌为誓,定下盟约,吴六怕被人发现,没多留,喝完最后一口米酒就匆匆回营了。 </p><p class="ql-block"> 两天后,谢维屏和高群英回到电白,一进民军驻地,许国锋就迎上来,急着问:“怎么样?新军的兄弟愿意帮忙吗?” 高群英拍着他的肩,把盟约的事一五一十说了,许国锋听完,兴奋得跳起来:“太好了!有新军兄弟打开城门、牵制巡防营,咱们攻城就容易多了!我这就去安排,教兄弟们练爬城墙、开城门,保证起义时不拖后腿!” </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日子,许国锋把民军分成两组,一组练“爬城”——他让人在空地上搭了个跟电城城墙差不多高的木架,上面缠上麻绳,教大家踩着麻绳往上爬,还教大家用铁钩勾住城墙垛口,借力攀爬;另一组练“破门”——用厚木板模拟城门,教大家用斧头劈、用炸药炸,还教大家怎么用木杠撞开城门。李大胆练得最卖力,爬木架时磨破了手掌,流着血还接着练:“许头领,我要当第一个爬上电城城墙的人!” 许国锋拍着他的肩:“好样的!到时候让你当先锋!” </p><p class="ql-block"> 谢维屏则忙着筹备武器和粮食。他先去了电城商会,找到张会长:“张会长,广州起义很快就要开始了,咱们电白的民军还缺些步枪和子弹,想请商会再帮衬一把。” 张会长这次没犹豫,当场答应:“谢先生,我早就跟其他商人商量好了,只要你开口,我们就支持!这是200块银元,你拿着,不够再跟我说!” 谢维屏接过银元,又去了谢二叔家,谢二叔也捐了10石粮食,还动员邻村的乡绅捐了5石。 </p><p class="ql-block"> 百姓们也主动来帮忙——沙琅镇的猎户们送来了几十把猎枪和自制的炸药(用硝石、硫磺和木炭做的);霞洞镇的妇女们缝了200多双布鞋,送给民军;还有个叫阿木的木匠,带着徒弟做了几十把木杠、几十把斧头,送到民军驻地。谢维屏看着堆在院里的武器、粮食和布鞋,眼眶有些红:“谢谢大家!等光复了电白,咱们一起过好日子,再也不受清廷的欺负!” </p><p class="ql-block"> 高群英则带着几个民军兄弟,在电白的各个村镇贴宣传册。宣传册是用毛笔写的,上面印着“推翻清廷,建立共和,百姓当家作主”“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等字样,还画着百姓们种地、读书的幸福场景。每到一个村子,高群英就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给百姓们讲革命的道理:“乡亲们,清廷收苛税、养贪官,让咱们饿肚子;洋人占咱们的地、杀咱们的人,让咱们受欺负。只要咱们跟着同盟会起义,推翻清廷,建了共和,咱们自己选官、自己管自己,再也不用交苛税,再也不用怕洋人!” 百姓们听得热血沸腾,有个老人说:“高先生,等起义开始,我让我儿子跟你们一起去打清兵!我儿子有力气,能扛枪!” 像这样主动要求加入的百姓还有很多,高群英都一一记下,说:“起义时会通知大家,咱们一起为电白的百姓拼一把!” </p><p class="ql-block"> 这天下午,陈阿福骑着快马从广州回来,一进民军驻地就大喊:“谢先生、高先生、许哥!好消息!广州的革命同志已经开始筹备起义了!他们在黄花岗建了秘密据点,储存了好多步枪、子弹和炸药,还招了不少敢死队,准备跟清廷拼了!” 三人一听,都围了过来,谢维屏着急地问:“有没有说具体什么时候起义?咱们好提前准备。” 陈阿福挠了挠头:“具体时间没说,不过我听广州的商人说,大概就在明年春天,过了年没多久就会动手。” </p><p class="ql-block"> 许国锋攥着拳头,兴奋地说:“太好了!我这就把攻城的训练再加强些,让兄弟们都练熟,到时候一鼓作气拿下电城!” 高群英也说:“我再去跟吴六的新军联系一下,确认一下盟约的细节,别到时候出岔子。” 谢维屏点头:“好,咱们分头行动,加快准备,一定要跟广州的起义同步,不能耽误了同盟会的大事。” </p><p class="ql-block"> 当天晚上,三人在琅江边的破庙里,就着油灯商量起义的最后细节。谢维屏摊开电城的地图,用毛笔在上面画着:“起义当天,我带100名民军从东门进攻,主要负责拿下县衙,抓住县令;群英带50名民军,跟吴六的新军汇合,先解决巡防营的清兵,再去支援县衙;国锋带50名民军,在黑石岭埋伏,只要清廷的援兵一到,就用石头、炸药打他们,不让他们靠近电城。记住,一定要等广州起义的信号(咱们约定的是看到广州方向的烽火),再动手,不能提前,也不能推迟。” </p><p class="ql-block"> 高群英指着地图上的“巡防营驻地”:“我跟吴六约定,他们放火后,会在营门口挂一面红旗,咱们看到红旗,就知道他们已经得手了,再进城汇合。” 许国锋也补充道:“我会在黑石岭的山顶放个哨,一旦看到清廷的援兵,就先放一枪,通知兄弟们准备,再用炸药炸他们的马队,让他们跑不快。” 三人商量到半夜,把每个环节都确认了一遍,才各自休息——他们都盼着春天快点来,盼着起义的那一天快点来。 </p><p class="ql-block"> 可就在起义的准备工作快要完成的时候,陈阿福又从广州带来了一封急信,是周阿贵写的。谢维屏拆开信,脸色瞬间沉了下来,高群英和许国锋赶紧凑过去,只见信上写着:“广州起义计划可能再次泄露,清廷派了重兵驻守黄花岗,还在城里到处搜捕革命同志,孙中山先生正在跟胡汉民先生商量,考虑是否推迟起义,具体消息待后续通知。电白同志切勿轻举妄动,原地待命,保护好自己和民军,以防清廷报复。” </p><p class="ql-block"> 三人看完信,都愣在了原地,破庙里的油灯忽明忽暗,映着他们凝重的脸。许国锋攥着拳头,声音有些急:“怎么又要推迟?咱们筹备了这么久,武器和粮食只够再撑一个月,再等下去,兄弟们就要饿肚子了,武器也会生锈!” 高群英也皱着眉:“更麻烦的是吴六的新军——他们跟咱们定了盟约,要是起义推迟,他们在营里的处境会很危险,清廷要是查得严,说不定会发现他们跟咱们的联系,到时候他们就完了!” </p><p class="ql-block"> 谢维屏拿着信,手指捏得发白——他知道,起义推迟带来的问题远比上次更严重:民军的粮食和武器即将耗尽,再筹钱筹粮会越来越难;新军的兄弟随时可能暴露,面临生命危险;百姓们的期待要是再次落空,可能会失去对革命的信心。可要是不推迟,擅自行动,又会违背同盟会的命令,还可能因为广州没有起义配合,导致电白的起义孤立无援,最终失败。 </p><p class="ql-block"> 他抬头看着高群英和许国锋,眼里满是纠结:“现在咱们有两个选择,要么继续等周阿贵的后续通知,想办法跟吴六联系,让他们暂时隐藏身份,同时再去筹钱筹粮,稳住民军和百姓;要么……” 他话没说完,就停住了——擅自行动的风险太大,可等下去的后果也不堪设想。三人坐在破庙里,听着外面琅江的水流声,心里都沉甸甸的——他们该怎么选择,才能既不违背同盟会的命令,又能保护好新军兄弟和民军,保住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