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晚秋时节天渐凉,桂花依旧吐芬芳。2025年10月29日,正值中华民族传统敬老佳节--重阳节;基础医学院精心策划了一场“寻迹茶圣故里,探秘文明之源”的文化秋游活动。清晨8时整,58位退休教职工精神矍铄地在学院集结,乘坐旅游大巴奔赴湖北天门,在陆羽故园的茶香古韵与石家河遗址的陶火文明中,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对话。这场重阳雅集不仅为老同志们带来了身心的愉悦,更搭建了一个触摸历史脉搏、传承文化根脉的精神家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这位传奇茶学家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与女诗人李季兰、诗僧皎然并称“苕溪三友”,常于浙江湖州苕溪畔品茗论诗。唐朝上元初年(760年),陆羽隐居苕溪,历时十载撰成《茶经》三卷,详尽论述茶之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开创了世界茶学研究的先河。这部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不仅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更让茶香跨越千年,浸润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 上午10时30分,车队缓缓驶入占地43万平方米的陆羽故园。这座国家AAAA级景区以茶绿色为主色调的建筑群,在秋日暖阳下愈发显得古朴雅致。作为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每一处景观都诉说着“茶圣”陆羽的传奇人生。</p> <p class="ql-block"> 陆羽园内绿树成荫,茶香袅袅,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茶文化气息,古雁桥畔仿佛仍能听见少年陆羽放鹅嬉戏的笑声,西塔寺的晨钟暮鼓诉说着千年沧桑。陆羽纪念馆内,丰富的图文资料与实物展品生动再现了《茶经》的诞生历程;茶经楼巍峨耸立,登楼远眺,满园风光尽收眼底,楼内陈列的历代茶具珍品,见证着中国茶文化的演变轨迹;樱花大道两侧,数百株樱花树静待春日绽放,届时粉白花海将与茶文化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动人的春日画卷。作为湖北省茶文化旅游示范区,这里每年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前来探寻茶圣足迹,感受中华茶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午后小憩,老同志们怀着对远古文明的向往,来到石家河古城中心区域的三房湾遗址。这片总面积约5510平方米的考古圣地,埋藏着震撼世界的文明密码--含陶层最厚处达2.4米,已发掘陶杯数量超过40万件,据考古专家推测,整个区域埋藏的陶杯总量可能超过224万件!这一数字意味着,在距今约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形成长江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化制陶作坊,堪称史前“陶瓷工业基地”。2014至2019年的考古勘探更相继发现谭家岭城址、印信台祭祀区等关键遗址,为揭示长江流域文明进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佐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文化之旅渐近尾声,返程大巴上却依然洋溢着热烈的讨论氛围。老同志们纷纷表示,此次秋游既是一次放松身心的文化漫步,更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当茶圣陆羽的《茶经》遇上现代科学思维,当千年陶火文明碰撞银发智慧,绽放出的不仅是知识的火花,更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生动实践。正如老同志们的共同感悟:“陆羽煮的是茶,炼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们品的是茗,悟的是薪火相传的人生真谛。”</p><p class="ql-block"> 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不仅让老同志们深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激发了大家传承文化、老有所为的热情。大家纷纷表示:衷心感谢学院的关怀与工作人员的细致照顾,将继续发扬“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精神,为学院发展贡献余热,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美好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