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镇远地处贵州省的黔东南州,是湘黔铁路线上贵州紧邻湖南的一个县城,有“黔东门户”之称。古镇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是中国近代重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之一,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文化历史名城。县城的境内原来只有山间公路和舞阳河水路,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湘黔铁路时这条新修的湘黔铁路经过了这里有了镇远火车站,现在是沪昆高速、沿榕高速、天黄高速和G211、G320、G551国道等交通干线都经过这里,交通非常方便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古城不大,清清的舞阳河水穿城而过,河上有祝圣桥,河边的镇上沿河有一条青石板街,现在仍是古镇上的主要交通干道。古镇有青龙洞建筑群、石屏山、镇远码头等很多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赛龙舟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有镇远博物馆。到镇远古镇去玩早上可以看舞阳河的风景,下午可以逛古镇的风情,晚饭后坐船夜游舞阳河可以看到山水间的古镇灯火,有很多的玩法。多年前我去过一次,觉得很美,今年的夏末秋初时我又和朋友去玩了一天,玩得很舒服。回家了整理在古镇拍的照片想记录一下游玩古镇的感受时,正好看到同学用AI写的游记,我很受启发,也想试试AI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就在AI软件上输入了一小段文字:“写一篇夏末秋初时游贵州镇远古镇的游记,中午自驾到达镇远,入住民宿,稍事休息后在夕阳西下时游览古镇,晚饭后乘游船游览舞阳河的夜景,游记中还要稍稍简单的记述一点镇远古镇的历史和地理位置, 再增加一段第二天早晨又到古镇上看晨光下的古镇景色的描述 ”。几秒钟过后,AI就完成了一篇题为《镇远秋绪:山水间的千年灯火》的游记,我看了几遍,感觉和我的写作风格还挺搭,就欣然接受了AI的作品,稍作个别字的修改以后把这篇游记放在了我这篇文章里,作为我学习AI写作的首篇文章的记录,也是我和AI共同完成的游览镇远古镇的作品,好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镇远秋绪:山水间的千年灯火</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夏末秋初的风褪去了暑气的燥热,多了几分清润。我们自驾穿行在黔东南的山路间,峰峦叠嶂间草木尚带着盛夏的苍翠,却已悄悄染上一丝秋的疏朗。循着导航的指引,正午时分,镇远古镇终于在河谷间展露真容——这座坐落于舞阳河“S”形弯道处的古镇,地处贵州东部武陵山区,自古便是湘黔咽喉、水陆要冲,自秦代设县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舞阳河穿城而过,将古镇天然划分成“太极图”般的格局,成就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的独特地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车驶入镇远,明清时期的青石板路还在,车轮碾过石板的“咯噔、咯噔”声,像是与千年历史的对话。我们预定的民宿就在临河的街上,五层的小楼带着典型的黔东民居风格,黑瓦白墙间爬着些许绿藤。推窗便能望见舞阳河的粼粼波光和河上的祝圣桥还有河两岸的吊脚楼。民宿的老板是个热情的小伙子,帮我们登记完又帮我们把行李箱搬到了房间门口。稍作休整,窗外的阳光已柔和了许多,夕阳正缓缓西沉,我们踏着光影,走进了古镇的深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夕阳为古镇镀上一层暖金。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两侧的吊脚楼依山而建,飞檐翘角间挂着红灯笼,尚未点亮却已透着古朴的韵味。沿街的老店铺里,手艺人正专注地制作银饰、蜡染,古法工艺在灯光下流转;偶尔能见到斑驳的古墙体,上面依稀可见旧时商号的痕迹,无声诉说着这里曾经作为商贸重镇的繁华。行至祝圣桥,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桥横跨舞阳河,桥身的青石板刻满了年轮的印记,桥畔的古榕树枝繁叶茂,光影透过枝叶洒在桥上,斑驳陆离。站在桥上远眺,夕阳正沉入远处的山峦,霞光将河水染成橘红色,两岸的房屋、树木都化作温暖的剪影,分不清是夏的余温,还是秋的序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晚饭选在临河的小店,酸汤鱼的鲜香扑鼻而来。本地特制的酸汤搭配鲜嫩的稻花鱼,再配上爽口的折耳根和土家腊肉,每一口都是黔东南的独特风味。席间听老板闲谈,镇远曾是明清时期的军事要塞,也是“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多元文化在此交融,才有了如今古镇的独特气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夜幕降临,舞阳河两岸的灯火次第亮起。红灯笼沿着河岸绵延数里,暖黄的光晕倒映在水中,与岸边商铺的霓虹、古建筑的轮廓灯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灯的海洋。我们登上游船,木质船身轻轻晃动,船桨划开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将水中的灯火搅成细碎的光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游船缓缓前行,两岸的夜景如画卷般展开。左侧的青龙洞古建筑群依山而建,殿宇楼阁在灯光的映照下古朴庄重,这座融合了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建筑群,始建于明代,层层叠叠的楼宇与山崖、树木、河水相映成趣,宛如空中楼阁。右侧的古民居灯火阑珊,雕花的木窗后透出温暖的光,偶尔传来几声孩童的嬉笑,更添人间烟火气。河水潺潺,风带着草木的清香,远处的山峦化作深色的剪影,与灯火、倒影构成一幅绝美的山水夜画。船行至河湾处,回望古镇,灯火如星河落地,千年的历史与当下的烟火在此交融,让人沉醉不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船靠岸时,夜色已浓。走在返回民宿的小街上,青石板路映着灯光,脚步声格外清晰。夏末秋初的镇远,既有盛夏的苍翠灵动,又有初秋的静谧安然,千年的历史沉淀在山水之间,化作独有的韵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次日清晨,迎着早晨的霞光,我们又再次踏入古镇。晨雾尚未散尽,如轻纱般笼罩在舞阳河面上,将两岸的吊脚楼、古桥晕染成朦胧的水墨画。青石板路带着夜露的湿润,踩上去格外清爽,偶尔能遇到早起的当地人,背着竹篮去往市集,或是在河边悠闲地浣洗衣物,低声的交谈声在晨雾中飘散,格外惬意。远处的山峦在晨光中渐次显露出青翠的轮廓,湘黔铁路线的火车在山间穿过,阳光穿透薄雾,洒在河面上,折射出细碎的金光,河水清澈见底,能望见水底的鹅卵石与摇曳的水草。祝圣桥在晨光中褪去了夜色的朦胧,桥身的青灰砖石更显古朴,桥畔的古榕树挂着晶莹的露珠,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晃动。沿街的店铺尚未开门,红灯笼在晨风中微微摇曳,少了夜晚的喧嚣,多了一份与世无争的宁静。站在河边远眺,晨光中的镇远褪去了灯火的璀璨,回归了本真的模样,山水相依,古意盎然,让人舍不得打破这份清晨的静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份日夜交替的美好,终将成为记忆中最珍贵的片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