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重庆大学打卡

周贤能

<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8日,早上我乘轻轨来到了重庆大学,这里交通很方便,门口预约一下就进来了,没什么游客进去参观。</p><p class="ql-block">重庆大学A校区校门,灰石青砖、形拙意朴,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建筑,由四尊底边为2米左右、削去了锥顶的四菱锥体门柱组成。中间的两尊大约7米高,相距约8米,形成了车辆过往的主干道,两边的门柱高度次之,大约6米左右,与中间的门柱以5米的间距构成了行人出入的人行道。</p><p class="ql-block">门柱上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手书的“重庆大学”。</p> <p class="ql-block">门口有块石碑。</p> <p class="ql-block">大门两侧有石砌墙壁,上书“耐劳苦、尚俭朴”。</p> <p class="ql-block">“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校训最初由四川省政府主席、首任校长刘湘提出,经过多次调整确定。</p> <p class="ql-block">里面老建筑并不多,主要集中在A区,走进重庆大学A,就见到这幢老宅,过去都是老教授住的,这幢是吕子方旧居。</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何鲁旧居”。</p><p class="ql-block">何鲁(1894—1973)是重庆大学第五任校长(1950—1952年)、理学院首任院长(1932年起),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之一,将现代数学引入中国的开拓者,并培养出严济慈、钱三强等杰出学生。‌</p> <p class="ql-block">何鲁塑像。</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不少百年古树。</p> <p class="ql-block">这处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的。</p> <p class="ql-block">罗马立柱。</p> <p class="ql-block">部分还有装饰。</p> <p class="ql-block">大厅楼梯。</p> <p class="ql-block">里面通道。</p> <p class="ql-block">虽然是周六,这里还在上课。</p> <p class="ql-block">虽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的。</p> <p class="ql-block">如今也成保护建筑了。</p> <p class="ql-block">潘菽塑像。</p> <p class="ql-block">寅初亭,位于重庆大学A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大学早期建筑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寅初亭,兴建于1941年,位于重庆大学梅岭之上(A区第五教学楼右边)。 寅初亭是为了赞扬和表彰马寅初先生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斗争精神与崇高品质而建。“寅初亭”是红漆柱头的建筑物。“寅初亭”三字是冯玉祥将军题写。</p> <p class="ql-block">亭边有纪念石碑。</p> <p class="ql-block">还有重修石碑。</p> <p class="ql-block">黄炎培题的诗匾。</p> <p class="ql-block">重大钟塔。</p> <p class="ql-block">办学宗旨“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及“复兴民族,誓作前锋”的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重大文化体系。‌‌</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幢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静思。</p> <p class="ql-block">文字斋是重庆大学的一座古色古香的平房建筑,以青砖黛瓦砌筑,红色立柱支撑,是纯正的中国传统建筑,也是重庆大学保存最完好的近代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重庆大学早期建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该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呈“工”字形,中轴对称。</p> <p class="ql-block">内部结构则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民国时期中国建筑师探索中式建筑风格的典型例证。</p> <p class="ql-block">介绍牌子。</p> <p class="ql-block">介绍牌子。</p> <p class="ql-block">曾作为自动化系和计算机系的办公场所,现为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所用。</p> <p class="ql-block">现在门口挂着“危房牌子”。</p> <p class="ql-block">吕子方塑像。</p><p class="ql-block">‌吕子方‌:中国科技史专家,参与筹建重庆大学,并担任教务长等职。</p> <p class="ql-block">沈懋德塑像。</p><p class="ql-block">‌沈懋德‌:重庆大学首任教务长,参与起草《重庆大学筹备会成立宣言》,并选定沙坪坝校址。</p> <p class="ql-block">吴芳吉塑像。</p><p class="ql-block">‌吴芳吉‌:重庆大学创办人之一,担任重庆大学筹备会成立宣言主要起草人,并参与起草《重庆大学宣言》。 ‌</p> <p class="ql-block">翘角飞檐,红漆黑瓦,文字斋这座建筑展现了民国时期的独特风貌。它不仅是一种历史的见证,更承载着重大人的学术精神和坚定信念。在兰草的清香与书香的气息中,文字斋见证了重大人勤奋治学、不忘初心的历程。历经风雨的洗礼,这座建筑依然屹立不倒,彰显着抗战救国中的精神高度。</p> <p class="ql-block">文字斋建立之初在与之并行的位置上,有一座结构相似的行字斋,两座建筑在建国前均是重庆大学高年级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行字斋在重庆大轰炸中被炸毁,而文字斋幸存保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理学院楼,红檐青瓦。是重庆大学具有中国古典建筑的第一教学楼(原理学院楼),由重庆大学的创建人之一沈懋德先生设计。</p> <p class="ql-block">介绍牌子。</p> <p class="ql-block">建筑主体部分采用近现代木构桁架结构体系,呈“山”型中轴对称布局,建筑面积约3322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双层带阁楼,雕梁画栋,飞檐挑阁,青瓦灰砖,朱红门柱,屋顶为重檐歇山形式,屋面坡度较陡。</p> <p class="ql-block">南立面中部正立面设主入口,大门处建有歇山顶抱厦式门廊,两侧有石狮,突出大门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门口还有一对石狮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里面有重大宣言。</p> <p class="ql-block">仔细看看。</p><p class="ql-block">“人类之文野,国家之理乱,悉以人才为其主要之因,必人才日出,然后事业日新,必事业日新,然后生机永畅,世界所以进化无疆,国家所以长存不敝,胥赖于此。”——1929年《重庆大学成立宣言》</p><p class="ql-block">吴芳吉写的。</p> <p class="ql-block">底层通道。</p> <p class="ql-block">这边也是。</p> <p class="ql-block">墙上有介绍照片。</p> <p class="ql-block">墙上老照片介绍。</p> <p class="ql-block">重庆大学宣言。</p> <p class="ql-block">当年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里通向二楼。</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有介绍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里又是一个通道。</p> <p class="ql-block">当年周恩来到这里演讲照片。</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介绍。</p> <p class="ql-block">朱漆门窗。</p> <p class="ql-block">介绍石碑。</p> <p class="ql-block">一块老牌子。</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邓颖超受邀在理学院楼演讲,从抗战的形势讲起,在这里发出“坚持抗日、反对各种投降逆流”的铿锵之声。</p> <p class="ql-block">同年,国民参政会第一届四次大会在理学院楼举行,会议通过了《声讨汪逆兆铭案》。</p> <p class="ql-block">同年,国民参政会第一届四次大会在理学院楼举行,会议通过了《声讨汪逆兆铭案》。</p> <p class="ql-block">时任美国副总统华莱士也在理学院楼进行演说。</p> <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受重大师生邀请,周恩来到理学院楼进行演讲。</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黄炎培、邹韬奋曾经在这里演讲过。</p><p class="ql-block">理学院主体建筑青砖红柱黛瓦,二层重檐,屋面较陡,上设三角形的老虎窗,屋脊正中起重檐八角攒尖顶亭式阁楼。</p> <p class="ql-block">马寅初、于右任。</p> <p class="ql-block">王芸生、陶行知等一代文人志士也都在理学院楼留有足迹。</p><p class="ql-block">建筑的整体轮廓跌宕起伏,非常复杂,造型丰富,檐角高耸,具有重庆民居轻盈的风格,活跃整个立面构图。</p> <p class="ql-block">重庆大学图书馆是重庆大学最早的校舍之一,砖木结构,最初是学校图书馆馆舍。</p> <p class="ql-block">是重庆大学博雅学院教学办公场地。</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里也在维修。</p> <p class="ql-block">清水砖墙。</p> <p class="ql-block">传统的中式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门口还有一棵古树。</p> <p class="ql-block">老图书馆外景。</p> <p class="ql-block">重庆大学A区位于沙坪坝区沙正街,其临江后门处的松林坡可直接俯瞰嘉陵江,直线距离仅约3482米。</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四年(1935),建重庆大学图书馆。老图书馆是重庆大学最早的校舍之一,砖木结构,现为重庆大学博雅学院教学办公场地。</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里有不定期讲座。</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屋顶。</p> <p class="ql-block">这里老建筑也不多了。</p> <p class="ql-block">税西恒塑像。</p><p class="ql-block">税西恒(1889-1980),四川泸州人,中国知名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重要创始人之一。1935年至1937年曾任重庆大学工学院院长兼电机系主任,为学院发展作出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这幢仿西方古典风格的建筑为英商隆茂洋行建筑师莫利生设计,石木结构,楼板为密肋式木梁构筑,屋顶为木构桁架结构。</p> <p class="ql-block">工学院楼为中西合壁式样,由留法学者刁泰乾设计,带着浓厚的欧式风味又具本土色彩。</p><p class="ql-block">主楼为平面六边形塔楼,高四层,是全楼最高点并具有罗马风格的主入口空间,塔楼上嵌有“重庆大学”“工学院”石匾。</p> <p class="ql-block">该建筑坐南朝北,面阔42.7米,进深12.2米,建筑面积2456.56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它既有中式的红格窗,又有西式教堂典型的玻璃彩窗。</p> <p class="ql-block">玻璃彩窗。</p> <p class="ql-block">玻璃彩窗。</p> <p class="ql-block">既有中式的弧顶门框。</p> <p class="ql-block">又有西式的镂花灯饰。</p> <p class="ql-block">大厅的扶梯沿塔楼内壁螺旋而上,墙壁上开窗,装有西式彩色花窗,营造出华丽、神秘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旋转楼梯。</p> <p class="ql-block">里面通道。</p> <p class="ql-block">里面通道。</p> <p class="ql-block">建筑坡屋面由机制瓦覆盖,并提高的女儿墙高出坡屋檐,外部风格更具近现代建筑特征。石构墙体上的门窗均采用拱券砌筑门楣窗楣,且有拱心石装饰而更反映外来风格影响。</p> <p class="ql-block">工学院教学楼外景。</p> <p class="ql-block">工学院介绍牌子。</p> <p class="ql-block">地质楼。</p> <p class="ql-block">李四光塑像。</p> <p class="ql-block">重庆大学通向员工宿舍天桥。</p> <p class="ql-block">这些职工宿舍建筑如今也陈旧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