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北岸的乡下琐记 (二)

天地之大

<p class="ql-block">  <b>百万里的自驾行走 (122)</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田里的坟莹怎奈何?</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淮河北岸北望,延伸到帝都,是南北长达900公里的大平原。这块平原超过松辽平原,是华夏最大的粮食主产区,耕地面积也最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若干年前,曾搞过一次耕地平坟之事,为什么现在又再度重现了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耕地里立坟,背后总是有些无奈的因素。在个别地方,耕地里平坟阻力非常大,究其原因,大概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首先,长期形成的旧观念。人离世入土为安,尤其在农村,更为普遍,大约十年前,皖西南某地,有六个老人,因为怕火化,采用服毒等方式自尽,进棺材入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次,虽然火化现在有减免费用,墓地价格也难承受,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一些人自嘲死不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是该重新考虑了。这些年,推行强制火化,理由似乎很充分。最主要的依据是减少耕地的占用。但是我们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看,果真如此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科学家依据DNA手段测定,自从有人类以来,几十万年这颗蓝色星球上共生存过1170多亿人,今天的人只是其零头,总体上并未出现过离去的人挤占现有的人土地资源的状况。东方龙国又是人数相对多的区域,假设占总数的五分之一,也超过230亿,同样挤占不明显。道理很简单,其实只是一种生物体的自然循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多年前,曾参与过一个不小的工程,牵涉到征地补偿和迁坟。看起来一片荒坡地,当地农民申报好几百座坟,起初不太相信,有些拟迁走的骨殖证实的确是坟墓,长的时间也未超百年。一般情况下几代人之后堆土坟基本自然消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然耕地里是明确反对置坟的,但查看了某个平原地区人口密集的市,仍然有一万多公顷荒地,完全可以用于土葬,也是够用的。穆斯林讲究薄葬,占地非常小,棺木普通,利于尽快自然循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华夏人离世真正占地大的是那些帝王将相等。如唐太宗李世民陵墓占地120平方公里。秦始皇陵占地56,25平方公里,北京明十三陵占地120平方公里,仅三个地方的陵墓就占地近300平方公里。如普通离世的人埋葬占十平方米,可以容纳3000万座土坟。即使不考虑自然降解循环,回归土葬也不是个大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唐太宗李世民昭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