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国庆假期来到,这个假期初打算自驾去山西看古建,可平时一起出行的同伴,却计划十月中旬结伴出发去山西,犹豫一番后还是决定跟随同伴一起去山西,于是国庆假期出行又成了空档。翻找以前做好未实行的旅游攻略,找到了这次湘南行的路线,这本是计划去广西海洋看银杏时,顺路在湖南境内想游览的一些景点,这次就单独拿出来走一走。首先去了湖南永州江永县的上甘棠古村,上甘棠村是刷视频时刷到的,初看景色还不错,再一查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比较感兴趣了。在平时做旅游攻略时,只要是顺路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或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会尽量列入出行路线之中。这次湘南行要去的一些古村古建,也侧重体现了这一方面,去山西看古建是看大规模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湘南行就看一看零散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据介绍,上甘棠村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夏层铺镇,村落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谢沐县治,村落依山傍水,座东朝西,具有完整的聚落层次结构,是湖南省迄今为止发现的形成年代最早、保存程度最为完整、形成时间最长的典型移民聚落。村内保留1200年前石板路、明代文昌阁及200余幢明清古民居,步瀛桥为湖南唯一三拱宋代石桥,始建于宋靖康元年。月陂亭存有宋至清摩崖石刻24方,含乾隆二十八年“忠孝廉节”榜书石刻。该村呈太极布局,现存谢沐河防洪墙、寿萱亭等古迹,其中月陂亭摩崖石刻为湖南省首次发现的家族石刻家谱。上甘棠村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其古建筑群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r> 国庆假期高速免费,在出行路线上就采取先远后近的安排,上甘棠村与广西富川交界,离吉安大概560多公里,为避免节假日高速拥堵,我在9月30日吃过中饭就出发了,在下高速前最后一个服务区休息到次日凌晨,感觉睡不着了就起来去洗涮,然后下高速前往古村。凌晨这个时间开车,只要精神足还是比较惬意,限速多少就按多少朝着目标驶去,自己不用赶时间,没必要开得太快,也没其他车辆催促你开快些,沿路没什么车辆和行人,经过修路地段也不用等候,甚至穿过整个县城也没几辆车,红绿灯前只有自己独自在等待。黑漆漆来到上甘棠村,虽导航提示已到目的地,仍沿着村内的道路往前驶去,在岔路口凭着感觉选择方向,一直来到一处广场上,这里停着四、五辆汽车,旁边有一座古桥,应该是到地方了,就靠近其他车辆停车眯一会儿,再次醒来天已蒙蒙亮,便下车在附近逛了逛。 停车位置旁边就是文昌阁和步瀛桥,文昌阁始建于大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6),一、二层用青砖砌筑,三、四楼为全木结构,抬梁做工考究,具有明显的明代建筑特征。步瀛桥始建于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湖南省唯一仅存的三拱宋代古石桥。 一直到六时三十分,东边天空开始露出橙色的光芒。上甘棠村位于湖南省南部,与广西接壤,其周边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喀斯特地貌。早晨山中涌起一层薄雾,云雾中群峰若隐若现,山峦与云雾虚实相映,展现出如诗如画的意境。 上甘棠村位于翠屏山脉前,左侧石山为昂山,右侧山头为栖凤山,这几座山像是一位位护法一样,守护着这座古老的村落。谢沐河在村前缓缓流淌着,默默滋养着这座村庄,这种依山傍水的建筑布局被人们认为是传统风水学中的“风水宝地”,整体的建筑布局给人一种宁静而又优美的感觉。 见太阳已经出来了,天色也更亮了,便走过步瀛桥进古村去看看。上甘棠村是湖南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古村落,拥有1200年历史的千年古村。在汉武帝时代,这里曾是苍梧郡谢沐县城的所在地,在此建谢沐县治长达700年。 出入古村有南北两个槽门,我从南槽门进村,这是村民进出的主要通道。穿过南槽门首先看到周氏宗祠,旁边还有湖南省首家村级博物馆上甘棠博物馆,但都关着门,询问村民要八点半上班后才会开门。村子里悬挂着不少红灯笼,迎接国庆旅游旺季的到来。<br> 一条古老的石板路贯穿全村,古街两边建有店铺,由于时间尚早,店铺开门多不多,但街边一些摊子已开始营业了。在明、清时期,这里是农村贸易中心,有着浓厚的商贾气息,昔日酒肆之店迹犹存。 在唐初以前江永是荒蛮之地,至唐玄宗开元时(720年)钦定周氏弟兄挂印南征,平定了叛乱以后,周氏弟兄已近年迈,子嗣 24个,在此定居形成聚落,现存453户近2000人,除7户为建国后迁入的异姓外,均为周氏族人。周氏家族秉承儒学为宗、耕读传家传统,历代走出101位七品以上官员,代代相承,文脉绵延。 沿着古街前行,有特色的古建筑不多,到巷子中寻找谢沐县衙遗址,也没看到。只陆续看到一些门楼,上甘棠村自北往南依次建有9座门楼,有“九家门楼十家厅”之称,现今保存下来仅有一单门楼、四单门楼、五单门楼、九单门楼等4座门楼。其中,四单和五单门楼为明代建筑,一单和九单门楼为清代建筑。 从北槽门走出了村子,北槽门外是一片树林,旁边便是昂山,其名源于南宋周子昂(号昂山),他在南山悬崖刻写宽1.5米、高2.5米的“昂山”二字以护林木,石刻字体刚健浑厚,与苍松古榕相映成趣。据说有小路可上昂山顶,俯瞰古村,独自一人就没去登山了。 没有返回古村,而是根据路牌提示继续前行,陆续看到双仔井、谢水沐水交汇处。谢沐河由谢水和沐水汇合而成,谢水为雄水,沐水为雌水,雄水发源于都庞岭大山,雌水则来自地下河,流到昂山下两河交汇。河边双仔井据说与双胞胎有关,据统计,上甘棠村的双胞胎出生率高达1.05%,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00倍,所以谢沐河被誉为 “双仔第一河”。 现在行走的小道便是千年湘桂古道(潇贺古道),看见路边小山上有遇仙亭,还上去看了看,山上有一小洞穴,旁边石壁上有“坐山论道”四字。自己要寻找的是寿隆桥,寿隆桥又叫汉寿桥 [8],该桥始建于宋,明成化八年(1472)重建。该桥横跨沐水长约10米、宽约1.3米,以石榫为墩、石板为梁、四对桥墩,由四块长条石仿木器的卯榫结构铺架而成,这是湖南省发现最早的宋代古石桥。<br> 看过寿隆桥,便开始往回走了。返程就没从北槽门进古村了,而是沿着谢沐河另一边返回。站在河远望古村由青砖黛瓦的徽派建筑构成,沿谢沐河岸延伸,屋檐的马头墙和白边装饰展现了明清建筑风格。 回到步赢桥边,立马去了月陂亭。月陂亭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亭子,是由天然石壁构筑而成的弯月形状的“亭”。它与潇贺古道和谢沐河道并行,石崖脚下自然凹陷形成一段百余米长的通道,能遮风挡雨,于是就开凿成了古道的一部分和行人旅途休憩的“凉亭”。 到月陂亭主要看摩崖石刻,这里现存摩崖石刻20余幅,绵延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内容包括诗文唱和、写景状物、记事功德、劝谕警示等。在月陂亭摩崖石刻群中,当属“忠孝廉节”四个榜书大字。这四个石刻大字,刻于乾隆二十八年,因年代久远,忠孝两字被风雨浸蚀,半边清晰半边模糊,陂亭摩崖石刻是湖南省首次发现的一个家族千年发展史的石刻家谱。 再次登上步瀛桥,桥面垮塌了一部分,传说系当年铁拐李使劲一跺,把桥跺塌了半边,所以步瀛桥又叫渡仙桥。文昌阁依然没开门。旁边还有一座老建筑叫前芳寺,看门上文字以前做过上甘棠小学,这栋建筑始建于宋代,寺内曾设家学讲堂。在停车场旁边的棚子里吃过早餐,便离开了上甘棠村。我来得早,汽车直接开进了村内,后面来的车子都停放在村前牌坊旁边的停车场上,然后走路进入古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