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党家村,隶属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西庄镇,位于城区东北9公里的泌水河谷地,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总面积1.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31户1508人</p><p class="ql-block">5</p><p class="ql-block">。村落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现存明清四合院123座、祠堂11座、哨楼25个、文星阁及泌阳堡等古建筑,形成村寨相连的防御性聚落格局,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和"世界民居之瑰宝"</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2001年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8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讨论,2016年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村内建筑融合山陕民居特色,保留节孝碑、看家楼等砖雕艺术典范,巷道采用河石铺筑,门楣题刻家训文化独具特色</p><p class="ql-block">6</p><p class="ql-block">。明中期起党贾两族通过山庄子经济与商业经营兴盛,现存建筑多建于清嘉庆至咸丰年间</p><p class="ql-block">5</p><p class="ql-block">。2019年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依托古建筑资源发展旅游业,形成农家乐、民宿及农副产品销售产业链,年托管费用达180万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党家村2</p><p class="ql-block">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西南距新城区9公里,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坐落在东西走向的泌水河谷北侧,所处地段呈葫芦形状,俗称“党圪崂”。党家村历史文化内涵底蕴丰厚,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东方人类文明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节孝碑位于党家村东稍门外的大路北侧,是党家村人党伟烈之妻牛儒人的贞节牌坊。党伟烈新婚后进京赶考,不幸暴亡,夫人牛氏坚守贞节,照顾党伟烈父母及家人50多年,光绪皇帝下诏旌表,立碑纪念。</p><p class="ql-block">节孝碑基座用青石做成,长2.7米,宽2.17米,高87.5厘米。碑为楼式结构,宽2.22米,厚1.79米,高8.9米,主牌坊距基座前沿1085米。阁楼封顶,以青砖砌主体,以砖雕图案装饰点缀,工艺高超。</p><p class="ql-block">阁楼顶为悬山顶两面坡式,拱形筒瓦、五脊六兽,脊为透雕。阁楼高1米,共2层,四面镂空透风。檐下为层层叠起的砖雕,上部斗拱擎着檩条,檩上架着方椽。层层叠起,飞檐外翘。下为华丽的砖雕缀裙。阁楼两侧下方的墙体各有一副圆形砖雕图案,位置比正面砖雕缀裙的略低。</p><p class="ql-block">阁楼下边是青砖砌筑的楼体,正面为凹面,分三部分。上面是横额部分,雕有“巾帼芳型”四个砖雕大字。横额的外围由游龙、麒麟、香炉等透雕图案组成两边的墙。横额两边各有一个手捧“寿”字的人物浮雕,左边人物凸睛翘须、神情凶猛,右边人物慈眉善目、富态端庄。</p> <p class="ql-block">福字墙来历</p><p class="ql-block">关于福字墙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福”字是慈禧太后赐给翰林党蒙的,是对党蒙不结朋党、刚正不阿的表彰;还有一种是,北面那户人家建房较早的,当初福字墙的位置建有一面照墙,而福字墙这户人家建房较晚,建房时两家协商,拆掉原来的照墙,在新建的背墙上雕一个“福”字作为照墙,这样两户人家的利益都照顾到了。福字墙有400~500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年(1876年),党蒙进入翰林院的,三年后入刑部任职。在党蒙任翰林时,光绪年幼,两官太后垂帘听政,加之他官位卑微,慈禧赐福给他的可能性很小。</p> <p class="ql-block">福字墙</p><p class="ql-block">东西走向的上巷是党家村的一条主要巷道,上巷西端的贾祖祠门前,是一南一北两条错开的丁字巷交汇处,较上巷其他地方要宽阔许多。巷道南边是党家分银院的背墙,背墙上面有一个巨大的福字,人称福字墙。</p><p class="ql-block">福字墙上的“福”字是精美的砖雕,在书写时特意把上半部分写成了两个鹤头,一个向上,一个向下,寓意福寿延年。上半部分连起来看又像是个衣字,使这个福字中同时有了衣和田,寓意有衣、有食、能长寿为福。“福”字高约1.2米,宽0.9米,字体为行草,造型特异,为书法精品。福字墙正对着北面那户人家的大门,又如其门外照墙。</p><p class="ql-block">福字墙院落建于明末,门楣题字是“庆有余”,曾经是党家村党家的分银院。北边正对着福字墙的那户院落,是贾姓入住党家村最早的一户。</p> <p class="ql-block">文星阁位于村东南小学院内,为党家村的标志之一,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初为木制,供奉党家始祖牌位,后毁于火灾。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村民商议重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竣工。落成后的文星阁自底层至五层分别供奉孔子、孟子、颜回、曾子、孔伋等木雕牌位,六层供有文曲星塑像。文星阁通高约28米,上下无收分。基座呈六角形,高近3米,底边长3.30米,南面设升降踏跺。阁身底层南面辟券门,门前置木构歇山顶小方亭,设木格栅门,额悬“文星阁”3字木匾,两侧题楹联:“配地配天洋洋圣道超千古,在左在右耀耀神灵保万民。”以上各层每面交错辟券门和圆窗、六棱窗,层间出檐平浅,檐角微翘。顶层檐角上翘,悬挂风铃;檐下施砖雕斗栱、额枋、椽头、挂落、垂莲柱。阁顶六角攒尖,置砖雕莲座,托宝珠式塔刹。二至六层门额上分别砖雕“大观在上”“直步青云”“文光射斗”“云霞仙路”“笔参造化”等。</p> <p class="ql-block">看家楼</p><p class="ql-block">看家楼建在村子中间,为砖砌方形四层阁式楼,高14.5米,可瞭望全村。看家楼傲然挺立,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感,它和文星阁、节孝碑构成了党家村的天际线。</p><p class="ql-block">看家楼一层东、西、南三面各筑有一塔形门,二层东面有一砖砌窗洞,三层四周开有六个窗洞,四层东西两侧各开一个六角形窗洞,南北两面则开有四扇屏式木窗,木窗两边及窗下墙体皆为砖砌花墙,楼顶为硬山两面坡,拱形筒瓦装饰屋顶。</p><p class="ql-block">民国六年(1918年),靖国军中的杂牌部队秦保善营驻扎在韩城境内。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同年农历九月初一,为报北区民团团长党天成抵抗之仇,秦保善率部700余人跑到党天成所在的党家村。烧了党天成的家,杀死2名村民,绑了4名“肉票”,抢得的财物竟装了20多辆马车。后来,党天成率领民团,与秦保善打了1年,终于把秦保善撵走了。百姓感激党天成,捐资为他家盖房。党天成坚持先盖有瞭望的看家楼。党天成组织民团一事被编成秧歌戏传唱,曲目收入《韩城秧歌剧曲目选》一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