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小学的未来

北溪高羽

<p class="ql-block">《家乡小学的未来》</p><p class="ql-block">文/高羽</p><p class="ql-block">今年六月底,去学区报账,学区校长私底下跟我说,我们村的幼儿园大班学生家长都想把孩子转到中心小学就读,她已叫停中心校预招生的老师——凡我们村的禁止招收,让我回去多多宣传,并组织教师行动起来,入户动员,做家长的思想工作。我一听,整个人都蒙了,感觉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不应该呀!今年,我们村小学的教学成绩还算不错的啊!</p><p class="ql-block">6月29日,我写了一封措辞委婉的信,请幼儿园的园长转发至大班家长群,全信如下——</p>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幼儿园大班学生家长们:</p><p class="ql-block">你们好!我是咱们村小学的校长,给大家写这封信,说实在的,我的内心很不是滋味,听说,有不少的家长又在找关系要把孩子转到中心校。如果放在去年,我还能理解,因为去年咱们村小学毕业班确实败的有点惨。但是,今年,经过全体老师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毕业班逆风翻盘,一中上线3人,录取率超过邻村和中心校两个班级;上学期期末一年级语文和数学,都排在全学区年段第一;英语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年级英语夺得全学区第一名,五年级取得第二名,四年级进步了三个名次。本学期期末县统考,一年级语文和数学综合比,再次夺得全镇第一名。三年级的更优秀,综合比语文第一、数学第二、英语第一。尤其是语文尖子生的培养,更是厉害,中心校5个班级总274人才4个优生(上85),而我们村小学1个班21人就有3个优生,最高分的同学还是全镇第一!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本学期末,村小学获得总分全镇年段前二十名的有12人,单科前百分之十受学区表彰47人次,毕业班全县前五十名2人。)</p><p class="ql-block">我们村这几年的出生率本来就很低,每年也就十几个。未来,农村小学进入小班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其实对于我们家长而言,是一种难得的机遇,更是一种教育资源分配的优势。我不明白,各位家长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宁愿舍近求远,六年如一日,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地奔波。</p> <p class="ql-block">天下父母心!如果,你们的孩子能因此成才,那么,我会为你们点赞,但是,事实上呢?(大多数人的成绩还不如本村读的学生,只有极少数优秀的而已。据我所知,在10年内,考上一中的也就2个。)我知道,很多人其实是在跟风,人家有关系,转得了,我也不示弱,我也找,好像能转入中心校是一件特别有面子的事。我从别人嘴里听过这么一个发生在咱们村家长中的事,该家长很是夸张,居然这么说,我们就要去中心,那边人多,热闹,即使孩子不会读书也没关系。天!这是一个父母说得出口的话吗?!这让我想起去年的一个一年级家长,我们之前从未有过什么交流,不知道他从哪获得了我的电话号码,他打电话给我,甚至跑到我家里,咨询我,他说:校长,现在我心里很矛盾,很多家长都在找关系想转中心,我的孩子该不该转走?我说,你要听客套话,还是实话。他说,当然是听实话了。我先了解了他孩子的具体情况,然后客观地帮他分析了在中心与村里读的利弊。最后,他选择留了下来。两个学期,他的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事实证明,这个家长是理智的。中心校生数多(超过我们十倍以上),生源广,尖子生当然也更多,你不能老瞄着那些尖子生看。有个朋友说的好,他说,实验中学考了几个清华北大,你高兴个啥,那跟你有半毛钱关系吗?那又不是你家的孩子!是啊!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那都是无可厚非的。不是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吗?我理解各位家长们内心的焦虑和良苦用心,但是,凭良心话,你们有没有站在自己孩子的角度和实际情况上去真的为他们着想过呢?这,我不得而知。因为,只有你们自己才知道。好了,话似乎唠的有点多了,就此打住吧。希望各位家长们好好再琢磨一下。不管你们最终做何选择,我都会祝福你们!希望你们的孩子都能成才!毕竟,我也是咱们村的人,谁能不盼自己的家乡好,多出人才呢?</p> <p class="ql-block">我以为我的真诚能打动家长们,可是我错了!开学报名,19个大班孩子,扣除2个不及龄,适龄入学儿童居然“跑”了13个——市区买房的3个,外村的2个,中心校8个,留在村里的,只有4个(加1个去年缓学的,共5个)。天!上学年一年级少是少,毕竟还有12个。这学年,变成了个位数!这简直是破天荒!虽然我知道农村小学最终的结局(疫情至今,出生率特别低,据县教育局小教股的人说,去年幼儿园中班全县才六百多,今年小班才五百多,与现在六年级毕业的生数一千五左右对比,整整少了将近一千人。我们镇虽然说是开发区,有外来务工子女加入,但也不乐观。据说,去年全镇出生的婴儿才50多个。目前我们镇14个村,仅剩中心校和2所村完小校了。)是没法逃脱的,但是,做为土生土长的家乡人,看着家长们的行径,我的内心还是忍不住会一阵绞痛,难以平静。作为教师,学生数少了,工作量就小了,反而轻松。但是,我一点儿也快乐不起来!我希望,家乡的小学能撑得再长久一些,走的再远一些,多为村里那些条件不允许的家庭的孩子就学提供方便。</p><p class="ql-block">显然,那些把孩子转出去的家长们没有想这么多,他(她)们不知道,他(她)们的行为,会造成怎样的恶性循环,并加速我们村小学关闭的进程,最终成为,我们村永远的一个硬伤!</p> <p class="ql-block">我知道:在不远的将来,五年,抑或十年,总有一天,家乡的小学,会停止下来,成为历史。而关于我的家乡那些优良教育传统的美谈,随着岁月的流逝,也必将慢慢淡出我们的视听。</p><p class="ql-block">但是,我相信,只要村庄还在,家乡的人才就依然会像那条从村旁流过的江水一样,源源不绝!而且,只会多,不会少!因为,一代代从家乡走出去的乡贤们,他(她)们子女所接受的教育服务,一定会比我们今天,比过去那些艰苦的年代,更优质十倍,百倍!只是,那种在家门囗就能读书的简单、便捷、快乐、自豪和亲切感,将永不复存在了。</p><p class="ql-block">哦!再也听不到了,那朗朗的书声!哦!再也看不到了,那灿烂的童真!那时,依然陪伴着家乡的,也许只剩下那几棵屹立于江岸旁,越来越高大和茂盛的榕树了!</p><p class="ql-block">鸟儿们依旧会如约而来,依旧会尽情地在榕树的枝叶间跳跃、振翅、飞翔、嬉戏、鸣叫;江水依旧清澈、碧绿、幽深,依旧在昼夜不停地向东奔流……而家乡的小学,那时,也许已成为云烟,只能成为榕树下健身、散步、休闲的老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谈或梦中的怀念了。</p><p class="ql-block">想到这里,我的心,不由再次陷入深深的忧虑与莫名的惆怅中……但愿,我这是杞人忧天!但愿,农村教育能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一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11.0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