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不能停”?这些情况下停药需谨慎

第六社区卫生服务站

<p class="ql-block">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自行停药的经历:感冒症状稍有缓解就立刻停服感冒药,血压暂时平稳就擅自停用降压药,甚至觉得长期服药有副作用便随意中断治疗。然而,药物的使用和停用都有严格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在多种特殊情况下,盲目停药不仅会导致病情反复,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风险,所谓“药不能停”的提醒,在这些场景下绝非危言耸听。</p> <p class="ql-block">一、慢性病治疗药物:擅自停药等于“引火烧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需要长期通过药物控制病情,这类药物的停药风险尤为突出。以高血压患者为例,降压药的作用是通过调节血管张力、改善血容量等机制稳定血压,若患者因血压暂时达标就突然停药,血管会失去药物的调节作用,导致血压反跳升高,甚至超过用药前的水平,大幅增加脑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临床数据显示,擅自停用降压药的患者,短期内病情恶化的风险是规律用药者的3-5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也不能随意停用。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胰岛素,其核心作用是维持血糖稳定,预防高血糖引发的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突然停药会导致血糖急剧升高,可能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出现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即使是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也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调整用药方案,而非直接停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冠心病患者服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同样需要长期坚持。抗血小板药物能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擅自停药会使血栓风险骤增,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p> <p class="ql-block">二、精神类药物:骤然停药易引发“戒断风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药物,其停药过程需要格外谨慎,通常需要数月的逐步减量期。这类药物通过调节大脑内神经递质的平衡来稳定病情,若突然停药,神经递质水平会急剧波动,引发一系列戒断反应,如失眠、头痛、恶心、情绪暴躁、焦虑加重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以抑郁症患者常用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为例,骤然停药可能引发“5-羟色胺戒断综合征”,表现为头晕、出汗、震颤、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精神类药物的停用必须在精神科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逐步减少药量,同时密切监测情绪和身体变化,避免出现意外。</p> <p class="ql-block">三、抗生素类药物:“见好就收”易催生耐药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抗生素的滥用和不规范停用是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很多人在服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时,看到发热、咳嗽等症状缓解后就立即停药,殊不知这种做法会导致体内的病菌未被彻底消灭,残留的病菌可能产生耐药性,未来再发生感染时,常用抗生素将失去治疗效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例如,治疗肺炎、扁桃体炎等细菌感染时,抗生素的疗程通常为7-14天,即使症状在3-5天内得到改善,也需完成整个疗程。若中途停药,残留的细菌会在体内继续繁殖,并逐渐适应抗生素的环境,形成耐药菌株。这些耐药菌株不仅会增加患者后续治疗的难度,还可能通过飞沫、接触等方式传播,给公共健康带来潜在威胁。此外,部分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类,骤然停药还可能导致感染复发,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p> <p class="ql-block">四、激素类药物:突然停药可能诱发“肾上腺危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糖皮质激素等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哮喘、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类药物的停药的关键在于“逐步减量”,因为长期使用激素会抑制人体自身肾上腺皮质的功能,使其分泌激素的能力下降,若突然停药,体内激素水平会急剧下降,可能引发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出现乏力、恶心、呕吐、低血压、休克等“肾上腺危机”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即使是短期使用激素的患者,也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停药,给肾上腺皮质足够的时间恢复功能。例如,哮喘患者使用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若突然停用,可能导致哮喘急性发作,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严重影响呼吸功能。</p> <p class="ql-block">五、其他需谨慎停药的药物:忽视细节风险暗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除了上述几类药物,还有一些常用药物的停用也需格外注意。例如,抗癫痫药物需长期规律服用以控制癫痫发作,突然停药会导致癫痫持续状态,表现为肢体抽搐、意识丧失等,严重时可造成脑损伤;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服用的甲状腺激素替代药物,擅自停药会导致乏力、畏寒、体重增加等症状复发,长期中断治疗还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此外,部分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突然停药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尤其对于有房颤、血栓病史的患者,可能引发肺栓塞、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这类药物的停药和剂量调整,必须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进行,避免因凝血功能紊乱引发出血或血栓风险。</p> <p class="ql-block">科学停药:遵循原则,守住健康底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药物的停用并非“随心所欲”,而是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首先,切勿自行判断停药时机,任何药物的停用都应咨询医生或药师,告知其用药情况、病情变化等信息,由专业人员评估后制定停药方案;其次,严格遵循“逐步减量”原则,对于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通常需要逐步减少药量,观察身体反应,避免骤然停药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后,重视停药后的监测,停药期间及停药后,需密切关注身体变化,若出现病情反复、不适症状等情况,应及时就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健康无小事,用药需谨慎。“药不能停”的核心并非鼓励无限期用药,而是提醒大家警惕盲目停药的风险。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只有遵循医嘱、科学用药、规范停药,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守护自身的健康安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