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落叶的声音​

葡萄雨

在故乡的时候,当秋阳把老樟树的影子拉得老长时,我总爱坐在院角的藤椅上,听风吹落叶的声音。那声音不像雨滴敲窗般清脆,也不似蝉鸣盛夏般喧闹,它是细碎的、温柔的,像谁用指尖轻轻翻动着泛黄的信纸,又像祖母缝补衣裳时,棉线穿过粗布发出的细微摩擦声。<br><br><div>最先感知这声音的,往往不是耳朵,而是皮肤。风裹着秋凉掠过脸颊时,叶尖先于声音抵达:一片金黄的樟叶打着旋儿落在肩头,紧接着,更多叶子便顺着风的轨迹簌簌落下。有的叶子刚离开枝头就被风托起,在空中打着转儿,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是舍不得与树枝告别;有的叶子落在青石板上,声音更显分明,“嗒”的一声,而后顺着石板的纹路滑向墙角,与其他落叶堆叠在一起,再被风一吹,便发出“窸窸窣窣”的絮语,仿佛在诉说着整个夏天的故事。</div> 我曾在故乡某个雨后的清晨追逐过这声音。那时地面还沾着湿漉漉的水汽,落叶被雨水浸得有些沉重,风过时,它们不再是轻盈的飞舞,而是贴着地面缓缓挪动,声音也变得温润起来,像是含着一口化不开的秋意。我跟着声音穿过小巷,看见斑驳的砖墙下,一堆梧桐叶被风掀起又落下,露出藏在底下的小蜗牛:它背着半透明的壳,正沿着叶脉慢慢爬行,落叶的声音仿佛成了它前行的伴奏,每一步都踩着细碎的节拍。<br><br><div>这声音里藏着童年的记忆。小时候住在乡下,每到深秋,祖母总会带着我去捡落叶。她握着我的小手,教我把银杏叶夹进课本里,风穿过银杏林时,满树金黄的叶子便“哗哗”作响,像是无数只小手在鼓掌。祖母说,这是秋天在跟我们打招呼呢。后来祖母离开了,我再回到那片银杏林,风依旧吹着落叶,声音还是从前的模样,可身边却少了那个温暖的身影。这时才懂,有些声音之所以难忘,不是因为它有多特别,而是因为它曾与某个人、某段时光紧紧相连。</div> 乌鲁木齐的初冬总是来得干脆,一场暴雪落过,整座城市便裹上了素白的绒毯。11月8日雪停时,我踩着薄雪走在街头,竟然又听见了风吹落叶的声音:不是秋日里那般细碎绵柔,而是裹着雪粒的清越,像谁提着银铃在空荡的街巷间轻晃。<br><br><div>路边的白杨树早没了盛夏的浓荫,光秃秃的枝丫托着蓬松的雪团,风一吹,枝头的雪簌簌往下掉,砸在还未完全枯透的杨树叶上。那些叶子还带着几分倔强的绿,被雪浸得沉甸甸的,风裹着它们在雪地上翻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像是在与残雪低声对话。偶尔有几片叶子卡在雪堆的缝隙里,风过时便贴着雪面轻轻颤动,发出“沙沙”的轻响,倒比秋日的叶声多了几分冷冽的清透。</div> 走到巷口的老榆树下,我忽然停住了脚步。老榆树的枝干粗壮,雪在枝丫间积得厚,几片枯黄的榆叶还挂在枝头,风一扯,叶子便带着雪沫往下落,“嗒”地砸在雪地上,留下一个小小的浅坑。我蹲下身,看着那片叶子在雪上轻轻打旋,风再吹来时,它顺着雪坡慢慢滑动,与其他落叶撞在一起,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像是冬日里藏不住的私语。远处的天山还覆着皑皑白雪,阳光透过薄云洒下来,落在落叶与雪地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连带着那叶声,都仿佛染上了一层清冷的亮。<br><br><div>想起去年深秋在城南见过的景象,那时榆叶还满树金黄,风一吹便是漫天飞旋的“哗哗”声。如今雪落之后,叶声虽淡了几分热闹,却多了雪的映衬,倒显得格外清亮。有行人裹紧棉衣从身边走过,脚步声踩在雪上“咯吱”作响,与风吹落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成了乌鲁木齐初冬雪后最真切的底色。</div> 风又起了,几片杨树叶从眼前飘过,带着雪粒的声响落在脚边。我望着远处覆雪的屋顶,忽然觉得,这雪后的叶声,比秋日里更让人安心:它藏着冬日的沉静,也藏着时光的温柔,像在告诉我们,即便万物归于素白,仍有细碎的美好,在风里、在叶间,静静流淌。 <div><br></div><div> 由此我越来越爱听风吹落叶的声音。在房间的窗户边,在公园的长椅上,只要风一吹,叶子一落,那细碎的声响便会穿过喧嚣,轻轻落在心上。它像一句温柔的提醒,告诉我时光在流转,季节在变换,而那些藏在落叶里的记忆,那些关于温暖与美好的瞬间,永远不会消散。<br><br></div><div>风又起了,叶子又落了。你听,那声音多好听。</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