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地标:新疆 哈密 骆驼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是谁,发明和创造了大西北戈壁滩这5组巨幅飞行地标?</span></p> <p class="ql-block">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原空军八航校第一训练团团长卢建华那里找到准确答案。</p> <p class="ql-block">卢建华2010年8月曾经在空军八航校联谊网上发表了一篇回访实录文章《是他,创造了那个“世界奇迹”》,我们摘录相关段落即可得到答案:</p><p class="ql-block">上互联网,打开百度搜索,输入“标语地标”,你会看到若干有关我们八航校二团骆驼圈机场空域里那些人工地标的条目。</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骆驼圈空军机场空域划分为8个)</p> <p class="ql-block">“为人民服务”是第1空域地标</p> <p class="ql-block">“向斗争中学习”是第2空域地标</p> <p class="ql-block">“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是第3空域地标</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万万岁”是第6空域地标</p> <p class="ql-block">“只争朝夕”是第7空域地标</p> <p class="ql-block">一共是五幅标语地标,空域标志编号为1、2、3、6、7,那么编号4、5、8为何不见呢?</p><p class="ql-block">卢建华在文章中介绍道:</p><p class="ql-block">4、5、8空域都有明显的自然地标,就没必要人工创建了。</p> <p class="ql-block">到底是谁,创造了这个世界奇迹呢?卢建华在《是他,创造了那个“世界奇迹”!》中写道:</p><p class="ql-block">真正看到过,创建过,使用过这些地标的人却少之又少了。这主要是因为要亲眼看到这些地标,必须要在一定的高度之上;因字太大,在地面上和低空你会像瞎子摸象一样看不全,在很高的高空你又模模糊糊看不清。这样看到过这些地标的人只局限于在骆驼圈机场和哈密、柳树泉机场飞行过的教、学员以及个别细心的飞乌鲁木齐航班的民航飞行员。参与创建和使用这些地标的人那就只能是当时在骆驼圈机场参加训练的飞行干部、教员和学员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而这个“奇迹”的发明创造者,是原空军八航校第二训练团的领航主任季臣业。</p> <p class="ql-block">季臣业说:</p><p class="ql-block">1968年4月,八航校二团在骆驼圈机场正式开训,我任团领航主任。飞行中发现大部分空域都没有明显地标,不便于保持空域位置,因此我就设想做人工地标。我先在空中选好各空域中相对平坦的大片戈壁滩的位置,然后在纸上设计了用仿宋体美术字写成的标语,再到现场用皮尺等比放大,每个字50米见方。字画好后由教、学员用铁锹和木推板把字体上的戈壁石子刮掉,露出下面的土黄颜色就形成了那些大字。字体边上的空间里平铺着厚厚的一层刮下来的石子,风吹不走,字体也就不会变。</p> <p class="ql-block">叙述到这里,我们已经清楚了,发明创造这个世界奇迹的领头人,是1968年空军八航校二团的领航主任季臣业;共同创造这个奇迹的是空军八航校二团的教员和学员。</p> <p class="ql-block">致敬这些可敬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特别致敬奇迹的发明和创造者季臣业!</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新疆日报前天发布的一个有关标语地标的视频。上面三张季臣业当年的照片就是从这个视频截屏的</p> <p class="ql-block">大地有痕,军魂永铸!</p><p class="ql-block">“为人民服务”等五幅巨型语录地标,如大地印章般烙在苍茫天地间,每一笔划都承载着火红年代军人的忠诚和信仰。</p><p class="ql-block">那些年,空军八航校第二训练团的飞行员沿着这些大地标尺翱翔蓝天,我们仿佛还能听见战机的呼啸,听见那个年代最响亮的心跳——把青春献给祖国的蓝天,让生命融入亲爱祖国的江河大地。</p><p class="ql-block">这是大西北最壮阔的抒情诗,是共和国天空永远的航标!</p> <p class="ql-block">附记一:巨幅地标,成为那个年代飞行员绝境中最可靠的生命坐标!</p><p class="ql-block">(卢团长向新疆广播电视台/丝路视听讲述的真实故事)</p> <p class="ql-block">录屏视频</p> <p class="ql-block">截屏文字</p> <p class="ql-block">附记二:哈密发布: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附记三:曾参与创造这些地标并使用过这些航标的原空军八航校第二训练团飞行员卢建华和韩郑被哈密授予守护戈壁生态,传承红色基因,哈密市“终身荣誉游客”称号。</p> <p class="ql-block">附记四:工人日报记者陪同卢建华、韩郑参观新疆哈密西路军纪念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录屏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