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失灵

终身都要成长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核心实验:索玛拼图的“奖励陷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9年,心理学家艾德·德西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展实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实验对象:参与索玛三维拼图游戏的大学生,分为两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实验设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第一组:无奖励,仅要求尽力拼出图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第二组:每拼出一个图案可获1美元奖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关键观察:实验“正式结束”后(德西离开的8分钟),无奖励组仍自发继续拼图,而奖励组几乎立刻停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实验结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奖励的“控制效应”:金钱奖励会让参与者将其视为“控制工具”,而非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反而削弱了从任务本身获得的挑战感与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自主感的重要性:当人感受到“被控制”(包括奖励、监督、竞争等),会丧失对任务的内在热情——哪怕任务原本是其感兴趣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暗中破坏效果”:短期奖励机制会损伤长期兴趣,这种效应被称为“薪水失灵”:越热爱工作的人,越容易因“奖励+控制”的环境失去热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中心思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薪水失灵”揭示了:外在奖励(如金钱)+ 控制式管理(如监督、竞争),会摧毁人对任务的内在热情;自主感才是维系长期兴趣与工作动力的核心——当工作从“自我实现”变成“为奖励完成任务”,热爱便会逐渐消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