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泥成“金”(小小说)

平安是福

<p class="ql-block">申缪先年届中年,正值风华正茂、春风得意之时,不久前他被提拔为河海市的市长。</p><p class="ql-block">河海市虽是县级市,却曾是榜上有名的全国卫生达标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全省最美城市。申市长在任职表态中慷慨陈词:“……请组织上放心,我绝不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并在贾书记的领导下,带领全市70多万人民,再创辉煌!……”</p><p class="ql-block">申缪先信心满满地投入新工作,接连召集发改委、财政局、税务局、科工局、商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行政审批局等涉及经济的部门开会,夜以继日听取汇报,苦寻城市发展新切口……但严峻现实让他寝食难安:受大环境影响,河海市发展陷入瓶颈,就业率下滑、失业人口激增,个体企业纷纷破产,餐饮业一片萧条,政府收入锐减,可各项财政支出却一分都不能少……增加财政收入,成了他的头等大事。</p><p class="ql-block">他与吴秘书商议,要求各相关部门一周内上交发展计划,还成立了城市发展中心小组,从各部门抽调2名骨干组成,由吴秘书任组长。</p><p class="ql-block">吴秘书是申缪先任县委书记时的老部下,脑子灵活、察言观色、文笔出彩,最让申缪先放心的是,他点子多、口风紧,凡事都能摸准领导心思。</p><p class="ql-block">吴秘书带着发展中心成员逐份研读各部门计划,终于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方案里发现了“亮点”:河海市的土地、矿山、荒山、森林等资源,早在上几任就已租售殆尽,如今房地产不景气,成品房库存积压严重……但计划中提到:“我市地处黄河流域,支流密布、湖库众多,水域面积广阔,多年来黄土流失导致河床、湖底淤积大量淤泥。这些淤泥富含氮、磷、钾、硒等有机质,是生产有机肥的优质原料,建议拍卖淤泥处置权。”</p><p class="ql-block">吴秘书高兴地对组员说:“我看这个方案就不错!”</p><p class="ql-block">随即让两名组员到市农科院和环保监测站,盯着拿被刻意拔高了有机质含量的检测报告。两个组员合算拍卖价格和预计企业投资成本及可以盈利的数据,两名组员查阅全国类似案例,又让财政局和税务局的两名组员,联系银行,做好贷款事宜。安排好后吴秘书对组员说:“形势严峻,我们要抓紧时间落实……就这样定了,三天后你们把各自的材料报上来。”他又指着对面的两位组员说:“你们两个收集好资料,汇总后写一份可行报告交给我。看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p><p class="ql-block">财政局的小高心里想,这不是很可笑的事吗?淤泥变金?说的好听点是解决这问题那问题,实际上就是融资,套银行的钱,变相的骗国家的钱嘛。领导们真的是黔驴技穷了?低头想着又摇着头。</p><p class="ql-block">吴秘书看见问:“小高有问题吗?”</p><p class="ql-block">“噢,噢,没,没有。”小高惊慌地弱弱地说。</p><p class="ql-block">“好,就这样办,大家行动起来!散会。”</p><p class="ql-block">几天后一份《关于本市淤泥的处理方案》呈现在吴秘书的手中。</p><p class="ql-block">吴秘书眼前一亮,连夜反复修改方案,特别是对检测报告中拔高的有机质含量,邻省临湖市拍卖初期的光鲜数据高度重视,而对其三年后因过度开采导致河床裸露、灌溉受阻的隐患以及如何向银行贷款等绝口不提。汇总报告中提到的所谓“对接的3家企业”,两家是外地空壳公司,真正的意向方背后,站着几位常委的亲属。这些隐情全被他藏进厚厚的方案,明面上只醒目地标注着5.5亿的拍卖价和1亿的年产值。</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吴秘书把《关于本市淤泥的处理方案》递到申缪先手中。申缪先瞥见首页标题,满脸不解地抬眼看他。</p><p class="ql-block">“申市长,您看附件里的检测报告和临湖市案例就明白了。”吴秘书扶了扶眼镜,补充道,“农科院测算,淤泥储量够支撑15年生产,3家企业都有合作意向,30年处置权定价5.5亿很合理。”</p><p class="ql-block">申缪先扫了眼光鲜的数据,在“财政增收”“再创辉煌”等字句下重重划了线,对吴秘书没说的隐情似有察觉,却终究没追问,只淡淡一句:“环保这关能过?” </p><p class="ql-block">“方案里明确了无害化处理流程,环保部门会全程监管。”吴秘书小心翼翼回应,“清淤还能保住文明城市招牌,一举多得。”</p><p class="ql-block">申缪先用钢笔敲了敲方案,沉吟片刻:“你先下去,我再琢磨琢磨。”</p> <p class="ql-block">几天后,方案被摆上常委会。分管环保的李副市长皱着眉:“过度开采会不会破坏河道生态?”财政局长也附和:“前期投入不小,风险得把控。”</p><p class="ql-block">申缪先早有准备,把美化过的数据分发下去:“现在财政缺口就摆在眼前,失业人口还在增加,这个方案既能增收,又能带动就业,是目前最可行的出路。”</p><p class="ql-block">贾书记适时点头:“申市长考虑得很周全,这是创新举措,我支持。”有了书记的背书,其他常委纷纷附和,没人再提生态隐患和资金问题——毕竟5个多亿能解当下燃眉之急,至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何偿还银行贷款和十</span>几年后的麻烦,自有下一任来扛。</p><p class="ql-block">方案全票通过。申缪先把吴秘书叫到办公室:“抓紧推进企业成立,务必把各项衔接做好。”</p><p class="ql-block">吴秘书紧蹙的眉头终于舒展开,牵头成立了河海市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这家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本1.5亿,由吴秘书兼任负责人,成立仅一个月便通过公开拍卖,以5.5亿元的价格获得了全市所有河流、湖泊30年的淤积物处置权。</p> <p class="ql-block">拍卖槌落下的那天,河海市召开新闻发布会,申缪先站在镜头前意气风发:“我们变废为宝,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台下掌声雷动,没人注意到前排几位企业代表与常委们交换的默契眼神。</p><p class="ql-block">只有老水利站站长站在会场外,望着远处被围挡圈起的河道叹气。他清楚,这些淤泥是黄河千万年冲积的馈赠,是河道自我调节的天然屏障,如今被当作“金矿”一次性卖断,30年后,河海市剩下的,恐怕只有干涸的河床和再无资源可卖的窘境。而申缪先口中的“辉煌”,不过是一场竭泽而渔的短暂狂欢。</p> <p class="ql-block">注:插图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