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的秋天(七)

心怀感恩

<p class="ql-block">  星期一带领孩子们学习了《了不起的小蜘蛛》这首儿歌,儿歌中小蜘蛛织的网被风吹坏了,雨浇坏了,鸟撞坏了,但每一次它都又重织一张网,小蜘蛛的刚强让它变得了不起。课堂上孩子们说自己很喜欢这只小蜘蛛,因为它遇到困难没有哭,还说这只小蜘蛛很坚强。一首诗让“了不起”走进了孩子的视线,但这还不够,我还想让“了不起”走进孩子的心里。于是课堂上,当孩子坐端正的时候,我的评价语就成了“坐得端的孩子了不起!”当孩子回答问题用上了课外积累的新鲜词语,我的评价语就是“读书多的孩子了不起!”当看到拼音字母写得工整又美观的孩子,我给的评价语是“认真写字的孩子了不起!”评价语成了孩子们努力的方向,同时加入“了不起”加深孩子对它的理解,增强孩子的自豪感。</p><p class="ql-block"> 这还不够,该如何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找到更多学习的榜样呢?如何让孩子对自己的一些行为产生认同,觉得自己“了不起”呢?如何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丰富“了不起”的内涵呢?我一直在思考,所以一直在留心。周五中午在给孩子们打印“语文之星”的奖状时,刚开始电脑与打印机不知为何连接不上,打印不了。换了巢老师的电脑打印,能连接上了,打印两张一看排版不对,字不是在奖状的最上面,就是在奖状的最下面。重调后,没打印几张,打印机就停止工作显示没纸了,我把奖状又重新整理好后放进去,没打两张,又显示没墨了······几番折腾,我的脑海里不禁就再现了《了不起的小蜘蛛》,我不再为各种不顺而抱怨倒霉,反倒觉得自己在问题面前始终积极应对,最后完成所有奖状的打印任务,心底不由得生发出“了不起”的自豪感。有了这样真实的体验,我转念一想,我不是可以把这个真实的经历变成故事《了不起的时老师》讲给学生听吗?有了这个思路,我又想到了中午和女儿喝奶茶后,我随口编的打油诗《喝奶茶》一杯奶茶哪里去?圆圆肚子告诉你。如果你还不知道,打个饱嗝给你听。这不也是《了不起的时老师》之会写诗的时老师的好素材吗?周五下午的课上,我先带着孩子们复习,问:“同学们,这个星期咱们认识了了不起的小蜘蛛,谁能说说这只蜘蛛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它遇到困难不放弃。”“它织了很多张网,还不哭。”“风、雨、鸟把它的网弄坏了,它也没有闹,重新织。”“是呀,不哭不闹好刚强的小蜘蛛的确很了不起呢!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了不起的人,今天中午时老师就发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你们想知道她做了什么事了不起吗?”“想!”整齐而响亮的声音。于是我把中午自己打印奖状的曲折过程以第三人称“她”讲述给孩子们听,有了悬念,孩子们听得可认真了。我讲完后,问:“她是不是和小蜘蛛一样了不起呀?”得到肯定回答后,我追问:“她为什么了不起呀?她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她遇到困难也没有哭没有闹,所以了不起!”张乐说。“她每次打印奖状都有困难,但她还在打印,了不起!”侯毅说。“她遇到困难没有放弃,跟小蜘蛛一样。”(记不得谁说的了)孩子们已能自然而然地打通故事和生活。于是我问道:“那你们能猜出来,时老师发现的这个了不起的人是谁了吗?”有的同学争着说是巢老师,有的同学抢着说是时老师,我指着自己,笑着说:“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了不起的时老师》。”孩子们也笑了。我趁热打铁说“了不起的时老师,不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哭也不闹,积极的想办法解决问题,她还会写诗呢!你们听听,听过后来评一评,她是不是了不起。”于是我先跟他们讲了我跟女儿饭后聊奶茶的事,再把《喝奶茶》这首打油诗讲给他们听,他们听后笑得合不拢嘴。“同学们,怎么样?会写诗的时老师,是不是也了不起?”他们都笑着说:“是!”田孝宇听得意犹未尽,大声嚷着:“时老师,你再说一遍,好好玩!”对他的“热情”,我“冷”处理了,我想让大家的热情继续聚焦在“了不起”上,于是,我顺势提出问题:“爱观察的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了不起的人呢?跟时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陈卓激动的举着手从座位上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我知道!”我顺势让他站到讲台上。“那天晚上妈妈带我吃了一碗牛肉面,一个包子,三个肉串,又喝了一杯豆浆!”他笑着一脸骄傲地说。“原来,陈卓的了不起是好好吃饭,还吃得多呀!”我笑着说。他听后又笑着自己走下讲台,走回座位。我接着说:“老师觉得,如果陈卓能够像其他同学那样端正坐好、举手,老师点到名字再回答,也是一种了不起!陈卓,遵守课堂规则也了不起哦!”接着我又请举手的郑俊杰交流他的发现,他声音洪亮地说:“那天下课,我想到草坪上去玩,我又想了想,忍住了没有去踩草坪了。”我惊喜地说:“懂得思考,能够管住自己的郑俊杰了不起!”“老师,那天下课我没忍住,去踩草坪了!但是后来,我发现了,我就到办公室跟你主动承认了。”魏凌月自信地说。我肯定道:“会反思,能主动承担责任的魏凌月了不起。”徐易扬也迫不及待地高兴地说:“那天我和妈妈去吃米线,在那里还遇到了时老师。”我笑着问:“这也是你发现的‘了不起’?可是,这是什么样的了不起呢?”他还是灿烂地笑着,没有说话,或许对于孩子来说他觉得偶遇老师的确“了不起”。举手的同学还有很多,但课堂时间却有限,我环顾教室总结说:“原来‘了不起’早都悄悄地溜进我们笋芽班,悄悄地帮助我们笋芽们成为了不起的孩子呢!拼音读不熟,下课不出去玩还在练习的朱熠欣了不起!拼音字母写得不好看擦了写,写了擦认真的吴维周了不起!一边喊着好累呀,一边坚持,连续跳了130个绳的姜宇凡了不起······哇!了不起的人,了不起的事,在咱们笋芽班可真多!原来我们每一个笋芽们都——”“了不起!”孩子们齐声说。“回去和你们的爸爸妈妈分享你发现的了不起吧!”我想让孩子们通过分享,把了不起传的再远一些,让孩子们观察的视线也更宽一些,获得的肯定和赞赏再多一些!</p><p class="ql-block">  当儿歌中“不起的小蜘蛛”变成了身边“了不起的你我他”,“了不起”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在交流中我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发现的了不起,都不在别处,而都聚焦在自己做的“对”的事情,这无疑是自我教育的最好形式!当孩子们对自己的言行有了越来越多的肯定,他们就会越做越好,他们的自信心就是在这样的自我肯定和他人认可中树立起来的。教室墙壁上那“闪闪发光的小孩”板块,仅仅有孩子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还远远不够,“闪闪发光”的更应该是他们的言与行,是他们能力的提升。借丰富“了不起”的内涵,通过孩子们的自我发现与自我肯定,引导他们朝着对的事、美的事的方向不断努力,从自己做过的一件了不起的事,到做多件、很多件了不起的事,那么他们就能成为这个阶段真正“闪闪发光的小孩”了。这面墙将不再是一面静态的照片墙,而将成为一面精彩的会说话的故事墙。</p><p class="ql-block">  教育,是一首诗,读别人,也读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