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秋月是团圆、长久、浪漫诗意的内涵。每年中秋夜,仰望空中悬挂着的圆圆的月亮,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的明。”的诗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月亮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是夜空中最耀眼的天体之一,它是借助太阳光的反射而发光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月亮永远是不变的天体。所谓月是故乡的明,是游子对故乡的思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童年虽然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但每年中秋节都能吃到平时见不到的食物,尤其是晚饭后全家人在打谷场上,围在竹凉床前赏月,永远走进了记忆深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候乡下月朗风清,我们先听母亲年年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接着父亲端出用土特产换来的大月饼供在凉席中间,配上菱角等开始赏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抬头看着空中的月亮,猜想着月亮上的种种现象。偶尔也有看不到月亮的阴雨天的中秋节,但分吃月饼是必不可少的事。每年父亲用切菜刀将月饼划开,我们从小到大依次从中间向饼边拿,每年父母亲总是吃那没有糖的月饼的边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每年有明月的中秋节,我们在分享了月饼以后,仍然是在打谷场上观赏明月。父亲告诉我们,家乡的月亮是特别的大,特别的圆,特别的亮,我们将信将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我上学读书,学到了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的明”的诗句,对父亲说的家乡月亮是特别的大,特别的圆,特别的亮,坚信不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后我参加了工作,中秋节有时候出差在外,和同事们在酒店饮酒,透过窗户玻璃观赏中秋月,总是觉得外地的月亮没有故乡的大,没有故乡的圆,没有故乡的亮。总感觉到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的明”这句诗是颠扑不破的真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退休以后从南方小城来到京城生活,每年中秋节,面对五花八门的月饼,吃不出童年凉床上赏月的月饼味道。每年中秋节的夜晚漫步在小区人行道上,无论在那个角度赏月总觉得京城的月没有故乡大,没有故乡的圆,没有故乡的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日又是中秋节,明月寄相思,天涯共此时。举一杯美酒恭祝故乡与远方的朋友,月光所及,一切欢喜。愿故乡的月亮永远永远的大,永远永远的圆,永远永远的亮。</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