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吉林一号”卫星,由中国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倾力研制,是中国自主打造的首型商用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系统,标志着中国在商业航天遥感领域迈出坚实一步。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吉林一号”不仅实现了技术突破,更构建起覆盖全球、高频重访的天基观测网络。如今,该星座可对地球任意地点实现每日35至37次重访,为农业、林业、气象、海洋监测、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及科学实验等众多领域提供精准、高效的遥感数据服务,成为中国制造闪耀太空的亮丽名片。</p> <p class="ql-block">2015年10月7日12时13分,“吉林一号”一箭四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拉开了中国商业航天的壮丽序幕。此次发射创造了我国商业卫星发展的多项第一,标志着航天遥感从科研走向市场、从国有主导迈向产业化运营的重要转折。截至2023年底,已有138颗“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运行,实现全球任意地点10分钟内重访;预计到2025年底前,星座规模将扩展至300颗,全面实现全球“天基覆盖”,彰显中国制造在太空时代的强大竞争力。</p> <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长光卫星成功完成星地100Gbps激光通信试验,创下我国商业卫星高速数据传输新纪录,为海量遥感数据的实时回传奠定技术基石。2025年8月,“吉林一号”2024全国一张图正式上线,实现中国全域高精度影像年度全覆盖。同年10月11日,由海阳总装出厂的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依托“东方航天港”号发射船,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成功将“吉林一号”宽幅星送入轨道,标志着中国海上商业发射能力日趋成熟,也再次书写了“吉林一号”星座建设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卫星遥感正深度融入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全球商业遥感卫星产业已进入技术迭代加速、应用深化拓展的黄金期。国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航天强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布局商业遥感,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本投入,推动高性能遥感卫星快速商业化。而“吉林一号”的崛起,正是中国在这一赛道上奋起直追、实现弯道超车的生动写照,展现了中国制造在全球航天舞台上日益增强的话语权。</p> <p class="ql-block">早在2005年,长春光机所便敏锐洞察未来趋势,立项“一弹一星大口径大光栅”重大课题,探索以先进光学载荷为核心的星载一体化路径。2006年,专门成立“星载一体化”技术研究室;2008年,获批建设“吉林省小卫星技术工程中心”,聚焦高性能小卫星关键技术攻关。2010年,吉林省政府率先提出卫星产业发展战略,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并连续多年将卫星项目列为省级重大建设工程,为“吉林一号”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技术积累与政策保障。</p> <p class="ql-block">“吉林一号”星座建设分步推进、目标明确:第一阶段完成60颗卫星在轨组网,实现全球热点区域30分钟内重访,日观测目标超800个;第二阶段拓展至138颗卫星,将重访能力提升至全球任意地点10分钟内响应。这一战略布局旨在打造一个兼具高时间分辨率与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信息获取平台,为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遥感服务,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在系统规划与工程实施上的卓越能力。</p> <p class="ql-block">截至目前,“吉林一号”星座累计覆盖面积达1.33亿平方公里,具备“全球一张图”一年一更新、“中国全国一张图”一年三更新的强大能力。依托先进的遥感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长光卫星实现了对中国地表建筑、道路、水体、林木及各类农作物的自动化、精准化识别,识别精度超过95%。这一成果不仅提升了遥感数据处理效率,更推动了遥感技术从“看得见”向“看得懂”的智能化跃迁,成为中国制造迈向智慧化的重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吉林一号”系列卫星由吉林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全权研制与商业化运营,卫星入轨后,通过在线与离线方式向全球用户提供多层级遥感数据产品。作为由吉林省政府、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与社会资本共同组建的商业航天平台,长光卫星开创了“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成为中国航天遥感商业化进程中的领军力量。公司持续发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不断拓展全球高精度遥感信息服务版图,彰显中国制造的创新活力与市场韧性。</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长光卫星正式开放卫星在轨转移业务全球预订通道,迈出商业化服务新步伐。同时,公司启动“吉林一号”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批量发射计划,拟于2025年底至2026年初分批发射20颗0.5米级高分辨率光学卫星。这批新型业务卫星专为高精度成像设计,可灵活应对热点监测、立体成像、空间目标识别等多样化任务,显著增强星座的快速响应与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中国制造在全球商业遥感领域的领先地位。</p> <p class="ql-block">“吉林一号”是中国首颗以省级行政区命名的自主研发商用卫星,于2015年10月成功发射。其首发星组由四颗卫星构成:主星“吉林一号”光学A星重420千克,全色分辨率达0.72米;一颗65千克的灵巧成像验证星,分辨率优于5米;另两颗为95千克级的视频星,可拍摄1.12米分辨率的4K超清视频。由于卫星绕地运行不受领空限制,吉林一号已获取包括北京鸟巢、越南金兰湾在内的全球多地高清影像,充分展示了中国制造的高精度对地观测实力。</p> <p class="ql-block">“吉林一号”卫星广泛服务于国土资源监测、土地测绘、矿产开发、智慧城市建设、交通设施巡查、农业估产、林业普查、生态环境评估、防灾减灾以及公共应急卫生等多个关键领域。其高时效、高分辨率的遥感能力,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和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真正实现了“天眼观地、服务民生”,成为中国制造赋能社会发展的典范之作。</p> <p class="ql-block">“吉林一号”光谱卫星搭载AIS系统、多光谱仪及短波、中波、长波红外相机等多种先进载荷,并集成在轨AI处理系统,实现多源数据融合与协同应用。凭借单传感器20谱段集成技术、优异的杂光抑制能力与在轨全动态辐射定标技术,卫星可稳定输出高精度、定量化光谱数据,为环境监测、资源调查与灾害预警提供多维度信息支持,展现了中国制造在复杂载荷集成与定量遥感领域的深厚功底。</p> <p class="ql-block">“吉林一号”光谱卫星创新引入在轨AI信息处理技术,构建业务闭环。其AI系统具备火点识别、舰船检测、云雾判识等功能,并支持AIS信号引导光学成像、火点自动触发观测等智能模式,实现多载荷自主联动。这一技术突破将应急响应时间由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极大提升了灾害监测与突发事件处置效率,标志着中国商业遥感从“被动观测”迈向“主动感知”的智能化新时代。</p> <p class="ql-block">依托“吉林一号”星座高频重访能力,长光卫星对中国130余个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基地及近百个重点项目进行全过程遥感监测,为“投资活跃度”与“生产活跃度”两大经济指标提供客观数据支撑。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准确捕捉企业建设进度与生产状态变化,成功验证了利用超大规模遥感星座开展产业动态感知的可行性,为中国制造注入了“天基智慧”的新动能。</p> <p class="ql-block">经过严格的在轨测试与辐射定标,“吉林一号”光谱卫星已稳定提供性能优良的定量遥感数据,谱段覆盖可见光、近红外至长波红外全范围。目前,卫星已完成中国全域光谱数据采集,并开放真彩色影像免费下载服务。各行业应用单位正积极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光谱数据在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深化应用,有望全面提升中国定量遥感技术水平,书写中国制造在科学服务领域的崭新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