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夜话见乡情

为悟

<p class="ql-block">昵 称:为 悟</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43866879</p> <p class="ql-block">  壬寅年十月初八日(2025年11月8日),暮色四合,恰是16时30分。安吉杨家山麓的玉鑫山庄后院"聚贤廰"内,暖意融融,笑语喧阗。阴天无雨,正是初冬时节难得的气爽温和。承蒙玉鑫老弟与弟媳阿华盛情,我们这一众"山里娃"二代——以兄长辈、同辈及子侄辈为核心,共十九人齐聚一堂。席间既有白首相伴的兄弟手足,亦有青年才俊携家眷而至,更添稚子绕膝之趣,两代同堂,共叙桑梓情深。</p> <p class="ql-block">  筵席初启,玉鑫老弟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他说,今晚这场宴聚,联结的是兄辈与子侄这二代人。目光扫过满堂亲眷,他的思绪仿佛飘回了数十年前那个穷困却充满韧劲的小山村-﹣杨家山。他深情忆起清苦却纯粹的童年,忆起毅然从军、保家卫国的热血青春。作为参加过那场南疆保卫战的老兵,他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曾为保障通讯畅通无畏生死,火线入党,荣立战功,用行动诠释了军人的忠诚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  更令人欣慰的是,这份凝聚着心血与荣耀的家业,如今已由女儿李丹继承发扬。当年曾是杭州市形象大使、省台记者的李丹,毅然辞去光鲜工作,回乡接力。凭借其开阔的视野与不懈努力,玉鑫白茶的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持续吸引着国家级媒体的关注,成为安吉一张名副其实的金名片。央视数次深入玉鑫白茶基地的报道,正是这份事业蓬勃的最好见证。</p> <p class="ql-block">  军旅生涯结束,他回到家乡,被安排在县精制茶厂。然而当国企改革大潮袭来,作为一名党员、一名老兵,他响亮地喊出"国家有困难,我不带头谁带头!",不等不靠,率先自谋生路,毅然投身商海。从对茶叶一窍不通,到一头扎进种植、培苗、研制、销售的每一个环节。他背起装有茶叶样品和简单行囊的帆布包,走南闯北,历经艰辛。凭借着在军营中锻造出的坚韧品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以及诚信为本的信条,硬是将"玉鑫白茶"从无到有,做成了安吉响当当的著名商标,自己也成为安吉白茶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推手之一,曾数度登上央视荧屏。</p> <p class="ql-block">  听着玉鑫老弟娓娓道来的奋斗史,席间众人无不深受触动。我们这小小的杨家山村,当年穷则思变。"穷怕了"的山里娃们,深知唯有读书方能改变命运。于是,这个不起眼的百十号人的自然村,竟走出了众多在外闯荡并小有成就的子弟--政府机关里,从省厅到科局,皆有身影;商海弄潮中,大小厂长、经理不下数十人。今晚在座的十九人中,便有十五位在外拼搏。这不禁让人感叹:小小杨家山,真真是块滋养人才的"风水"宝地!这"风水",非关玄虚,实乃一代代山里人吃苦耐劳、发奋图强的精神底蕴使然。而如李玉鑫这般事业有成的游子,更是心怀桑梓,不忘反哺。他们或归乡修缮老宅,或倾力支持村中公益(报道提及捐资助学、修路、帮困等),正是这份"不忘初心,心系故土"的情怀,让昔日穷困的小山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一幢幢新宅隐于山林,禅意悠然,生活惬意。</p> <p class="ql-block">  佳肴美酒,乡音缭绕。谈笑间,是忆苦思甜的温暖,是奋斗历程的回味,更是家族血脉与乡土情谊的深深凝结。窗外夜色渐浓,山庄内却依然暖意融融。宴席在欢声笑语中落幕,而那萦绕席间的,关于奋斗、传承与乡愁的故事,连同玉鑫白茶那清雅的芬芳,已深深沁入每个人的心田。杯中舒展的茶叶,仿佛也在诉说着一个退伍老兵不褪色的本色,一个小山村生生不息的传奇。</p><p class="ql-block"> (2025.11.8.浙江安吉,杨家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