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零零四年六月,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王洪彦因肾病在黑龙江省第一医院接受一侧肾摘除手术。</p><p class="ql-block"> 这本是一场寻常的医疗事件,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委派,演变为我人生中一次意义非凡的“特殊任务”。作为学校代表,我将奔赴哈尔滨,守护在王校长身边,肩负起组织的嘱托与同仁的期盼。</p><p class="ql-block"> 手术前一日,余克南副书记找到我,神情郑重:“王洪彦校长在哈一大做手术,学校决定由你代表前去探望。”话语简短,却透着信任与责任。我毫不犹豫地应下——这是组织的决定,更是不容推辞的使命。</p><p class="ql-block"> 彼时代明已驾车送王校长先行抵达哈尔滨,我便求助同事张洋,借用他的私家车,与曹祯一同于下午两点启程,奔赴冰城。</p><p class="ql-block">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我们于晚上九点多抵达哈尔滨宾馆。张洪凯、代明,还有田晓丽的爱人早已等候多时。众人围坐,低声商议明日手术安排。所幸张洪凯与代明早已联络妥当,主刀医生正是全省闻名的肾病专家褚教授,手术方案周密,一切井然有序。望着同事们疲惫却坚定的眼神,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场任务,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担当,更是集体的守望。</p><p class="ql-block"> 稍作休整后,我们即刻前往哈一大医院探望王校长。病房中,他面色苍白却强作镇定。我轻声安慰:“王校长,您这病不打紧,不过是台小手术,褚教授亲自操刀,全省顶尖的专家,定能万无一失。”话语虽简,却是我最真挚的鼓励。</p><p class="ql-block"> 随后我关切询问病因,王校长苦笑讲述:原是腰痛赴嫩江人民医院检查,确诊肾结石,因熟人介绍未花分文便行碎石,却不料操作失当,肾脏严重受损,终致不得不摘除。一场本可避免的医疗疏失,竟成今日之痛,令人唏嘘。</p><p class="ql-block"> 更棘手的是王校长三位姐姐的情绪。她们早已抵达宾馆,悲痛难抑,哭喊着反对手术,几近失控。我上前耐心劝导:“姐姐们,如今病情尚轻,及时手术恢复快;若拖延恶化,悔之晚矣。你们是亲姐姐,更该稳住阵脚,给王校长信心。”一番话如清风拂面,她们渐渐止泪,重新拿起饭碗。那一刻,我深知,这场任务不仅是探望,更是心理的支撑与情感的抚慰。</p><p class="ql-block"> 次日清晨八点,王校长被准时推进手术室。褚教授主刀,手术历时两个多小时,顺利完成肾摘除。术后褚教授坦言:“肾脏并无病变,纯属外伤性损伤,只需住院观察数日即可出院。”消息传来,众人悬心落地。</p><p class="ql-block"> 中午我们设宴款待褚教授,他为人谦和,不讲排场,饭毕便欲返院工作,临行只留一句:“有事尽管吱声。”简短却厚重,如医者仁心的注脚。</p><p class="ql-block"> 我回到病房,将手术顺利的消息告知王校长。他听后神情放松,眼中泛起希望的光。我轻声说:“您安心休养,几天后便可康复返校,继续为教育事业奔忙。”那一刻,我仿佛完成了一场无声的交接——从担忧到安心,从紧张到释然,任务的意义,正在于此。</p><p class="ql-block"> 安顿妥当后,张洋、曹祯与我踏上归途。车轮滚滚,夜色如墨,回望哈尔滨渐行渐远的灯火,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场突如其来的“特殊任务”,让我目睹了生命的脆弱,也见证了责任的重量。</p><p class="ql-block"> 它不只是一次探望,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原来,真正的任务,不在于走多远的路,而在于是否在他人最需要时,挺身而出。</p><p class="ql-block"> 王校长的经历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健康之可贵。我们常在忙碌中忽略身体的警示,直到病痛敲门才追悔莫及。</p><p class="ql-block"> 此次任务让我深刻领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唯有珍爱生命,方能不负使命,不负此生。这,或许是最深沉的收获,也是最朴素的真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