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个题目,最先想到的是: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因为曾经当过老师,所以对这句话印象深刻。今读梁衡先生《手中一管墨,胸中墨一桶》,不仅勾起回忆,还再一次深受启发,受到教育。</p><p class="ql-block"> “墨”也好,“水”也罢,说的是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才能素养,综合能力。“手中一管墨,胸中墨一桶”,形象贴切,通俗易懂。其蕴含的为文、治学与做人做事的道理,字字珠矶,发人深省。</p><p class="ql-block"> 俗见以为,手中一管墨是果,胸中墨一桶是因;手中一管墨是外形,胸中墨一桶是内在。有其因,方得果;修其内,塑其形。其核心含义是:外在的表现,如写作、绘画、言谈等等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是深厚的内在学习、积累和思考。</p> <p class="ql-block"> 梁衡先生的文章,言简意赅,生动有趣。行文飘逸,事理兼备。既是总结经验,也是不吝赐教。细读原文,方见其妙,大有裨益。</p><p class="ql-block"> 梁衡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阅读,不管读哪一类作品,一定要读经典,这样你收获的就不只是粮食,还有种子;不只是几条鱼,还有渔具、渔法。当然再经典的作品也只能作为客观的阅读对象而存在,要收到好的阅读效果,还得发挥阅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这颗种子,种出一棵属于自己的树。</p><p class="ql-block"> 多么形象,何其深刻。他的文章未尝不是经典,单从易于理解,便于实践上说,就足以让人受益,具有方法论和实践论的双重指导意义。</p> <p class="ql-block"> 手中一管墨,胸中墨一桶已是通透至理,不再赘述,因其愈发浅显,更见其真的内涵,联想到了几句语义相近的话,不是有意要“掉书袋”,实在是有感而发,不吐不快。</p> <p class="ql-block">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透了万卷书,知识渊博,写作时自然才思泉涌,如有神助。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有广泛地阅览、汲取,并进行深厚的积累,才能简约、精准地表达出来。腹有诗书气自华:胸中有学问,自然会在言行举止中流露出来……凡此种种,无不说明深厚的底蕴是卓越表现的前提。</p><p class="ql-block">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大量的输入和积累,自然而然地会掌握输出的能力。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真正要学好写诗,不能只钻研诗词技巧,更要注重生活阅历、人格修养等诗外的“工夫”。越饱满的麦穗,头垂得越低:越是学识渊博、修养深厚的人,越是谦逊……凡此种种,无不说明内在修养是决定外在成就。</p> <p class="ql-block"> “手中一管墨,胸中墨一桶”的精髓在于 “厚积薄发”,道出一个永恒的真理:任何看似轻松自如的展现,其背后都离不开深厚扎实的积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