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1月8日晚上7点和家人去看电影《菜肉馄饨》。在大厅里看海报了解故事梗概。影片聚集退休工人(周野芒饰)为儿子小汪的婚事操心,在公园相亲角结识老金,美琴等邻居,意外投入情感纠葛。潘虹演的妻子素娟通过煮馄饨维系家庭温情。莱肉馄饨成为贯穿全文的情感纽带。影片通过市井生活的细节展示现代上海的文化韵味和家庭关系。</p> <p class="ql-block">尽管外面下着牛毛细雨,但新片刚上映,因为新片全程使用上海方言,取景于上海南昌路老弄堂,复兴路莱场等真实场景,角色日常融入老上海生活细节,故看电影的人蛮多,年轻人也为数不少。</p> <p class="ql-block">电影刚开场用苏州评弹,这是导演精心的艺术设计,用意深远将观众带入浓郁的江南海派文化氛围中,确立了电影独特的地域美景风格。悠扬的传统评弹与上海的摩登景观形成对比,暗示传统文化与现代这座城市交织与碰撞。梧桐树下石库门间,隔壁阿妈忙着收衣,老汪的自行车在评弹悠悠声里转几个弯,电影《菜肉馄饨》开始了。</p><p class="ql-block">老汪这个角色是电影献给所有孤独老人的一封情书。他告诉我们:孤独是常老态,並非绝境,即使年老依然可以勇敢去爱,去关怀。他的故事鼓励孤独老人既要珍藏美好的回忆,也要学会与过去的遗憾和解,并敞开心扉接纳当下生活中新的可能与温暖。</p> <p class="ql-block">潘虹演的素娟的故事固然是人生聚散浮云的写照,但电影却用笑泪交织的故事,把老汪拽到人生的新篇。也悄悄治愈银幕前的观众。今天我们处于一个老龄化的社会,身边也会有许多像老汪那样的孤独老人,告诉我们要站在高处看风景,不是站在人群中看背影。</p> <p class="ql-block">歌手张行的《迟到》在影片中出现,这是首八十年代的经典老歌,在电影中出现,具有多重作用,它是时代的声音,集体的记忆,歌名《迟到》直接点明了电影中多个角色所面临的情感核心一一错过与遗憾。无论爱情还是亲情,很多关系都是因为种种原因而迟到了。难怪歌声响起场内一些人也情不自禁跟着哼起,也包括我在内。</p> <p class="ql-block">作为退休工人儿子小汪,小汪的存在这个家庭中是温情具象化的体现。老汪通过包馄饨生活细节传递父爱。而小汪的调侃和互动体现两代人之间的理解与默契,再借着馄饨渗入生活乃至人生。</p> <p class="ql-block">陈国庆是上海一名滑稽演员,在影片中演老金,尽管是演配角,但他在影片中用夸张的表演风格和幽默感为角色增添喜剧色彩。影片中老金这句话说讲得不错:生活中有笑,中间有苦,最后还是笑,这就是生活。不管几岁,开心万岁。此话我觉得有点道理。</p> <p class="ql-block">观看这部电影,场内观众心情多是愉悦,温暖充满共鸣的。听到熟悉的沪语台词和市井幽默时,场内会发出阵阵会心的不约而同的笑声,在融及人物孤独内心和情感软肋时,能感受到场内的沉思,甚至能听到轻微的擤鼻声。</p><p class="ql-block">菜肉馄饨是电影中一个核心,馄饨是上海人最日常最温暖的食物。它代表着平凡生活中的烟火气,是家的味觉记忆。其实人生的包裹与融合,馄饨包裹菜与肉,正如生活本身,包裹着甜酸苦辣,百般滋味,菜与肉的融合,也象征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包容与和解。</p> <p class="ql-block">100多分钟电影结束了,观众还站着看片尾。一碗热腾腾的馄饨能温暖肠胃,更能抚慰心底。对于电影中的孤独者而言,它是一剂治愈孤独的良药。</p> <p class="ql-block">我将票根留在手,让这碗“馄饨”捧在手边,温暖在心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