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16号,我们将开始为期两天的大海道无人区穿越。第一次去无人区,感觉很刺激很兴奋。</p><p class="ql-block"> 大海道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条重要但极其凶险的通道。从敦煌(古沙州)经哈密(古伊州)到吐鲁番(古高昌),这条直线距离最短的路线需要穿越茫茫戈壁,缺水、多风、极易迷路,被称为“死亡之海”。随着后世其他更安全的路线开辟,大海道逐渐荒废。</p><p class="ql-block"> 据史书记载,玄奘当年从敦煌到吐鲁番(高昌),走的就是大海道。在这片戈壁中他经历了九死一生。他迷失了方向,打翻了水袋,一度因干渴和体力不支而昏迷。最终,是他那匹识途的老马驮着他找到了水源(据说在哈密附近名为“野马泉”的地方),才得以生还,并最终抵达了伊吾(今哈密)。</p><p class="ql-block"> 如今,“大海道”主要指这片区域的无人区自然景观,其核心区就是令人叹为观止的雅丹群。大海道雅丹地貌,是世界雅丹家族中一位集“力与美、古与今、科学与人文”于一身的大成者。它不仅仅是一处地质奇观,更是一个承载了地球变迁史、丝绸之路文明史和人类探险精神的综合载体。在全球范围内,它以其品类的完备性、景观的极致性、历史的厚重感和“火星地貌”的稀缺性,当之无愧地屹立于世界顶级干旱区地貌景观之列,是来自东方的、一片令人过目不忘的荒野图腾。一睹大海道尊容,也是我多年的愿望,时至今日,得以实现。</p> <p class="ql-block"> 清早,太阳渐渐升起,天气晴朗,但温度只有2℃。有些冬天的寒意。上午9点,领队小何开着他威风的红色坦克300准时赶到宾馆,带着我们踏上了穿越之路。</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路朝西,路边看见很多瓜园,<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瓜农路边卖瓜,小何为我们挑了两个品种比较好的哈密瓜,一公斤六元。</span></p> <p class="ql-block"> 走过瓜乡大道,汽车很快就要驶入戈壁大漠。</p><p class="ql-block"> 在驶入戈壁路之前,小何停车把车胎的气放了一些,让胎压从2.5降到1.5,他告诉我,这样在沙漠里可增加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加摩察力,避免打滑。这些技巧也是他们多年在这充满风险的道路上行驶所积累的经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旅程的开始充满甜蜜——穿越哈密瓜的绿色田园,然后才进入那片令人震撼的、毫无生机的黄色荒原。这种极致的反差,使我们对旅途的感觉更加奇妙。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片神秘的土地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如今依旧保留着原始而苍茫的自然风貌。一路上,我们穿越戈壁、沙漠与风蚀岩林,仿佛行走在大地的褶皱之间。</span></p> <p class="ql-block"> 在一片景观前小何把车停下,给我们介绍说,这就是小雅丹。</p><p class="ql-block"> 眼前,是连绵不绝的土丘、城堡与巨兽。它们静静地矗立在戈壁上,有的如舰队出航,气势磅礴;有的如神殿残垣,诉说着文明的寂灭;有的又像沉思的巨人,在永恒的沉默中凝视着日出日落。行走其间,你能听到的只有风的呜咽,那是它仍在进行永不完工的创作。这是一种极致的荒凉之美,美得令人心生敬畏,仿佛踏足的并非地球,而是一颗被遗忘的星球表面。</p> <p class="ql-block"> 穿过无尽的土黄与灰褐,当视线已被单调的苍茫所填满时,努尔部落那充满几何美感的白色建筑群,以一种极具冲击力的方式闯入眼帘。这种从洪荒到现代,从死寂到生机的瞬间转换,足以震撼每一个灵魂。</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停下来吃了午饭。午饭是小何为我们准备的自热米饭。</p> <p class="ql-block"> 大海道的风,吹了千万年,吹出了巨舰与城堡,也吹出了一位守望的少女。她是戈壁滩上最温柔的诗行。那就是神女峰。</p> <p class="ql-block"> 在大海道,遇见一条被时间石化的巨龙。它的脊背是山脉,呼吸是风声,一个沉睡亿万年的梦,便是这整片戈壁的荒凉。</p><p class="ql-block"> 大海道的“巨龙之脊”,让整个雅丹地貌都有了骨架。它是大地的脊椎,撑起了这片天空的苍茫。</p> <p class="ql-block"> 大海道没有真正的谷物,但风沙用亿万年堆出了一座“金谷满仓”。这是戈壁滩上最豪迈的丰收,每一粒“粮食”都是时光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 在大海道,我闯入了一座风的都城。没有居民,没有历史,只有亿万年的风沙,在此修建了这座永恒的城堡。</p><p class="ql-block"> 过了古城堡,我们的车就要驶入76号公路。76号公路起始于古城堡附近,这里是大海道景区的东入口,终点深入大海道雅丹地貌的腹地,最终与通往了墩停车区的出口路线相连。“76号公路”这个名称非常形象,但它更像一个爱称或旅游标签,而非官方的行政编号。它的正式名称可能是“哈了公路”(哈密至了墩)的一部分或与之并行。因为这条路的路桩上标有“76”字样,其壮丽的景观与美国著名的“66号公路”有神似之处,故被游客和旅游宣传者冠以“大海道76号公路”或“火星公路”的美称。据说最精华、最笔直、两侧雅丹地貌最壮观的一段,位于红柳滩服务中心附近。我们即将感受这段精彩的路程。</p><p class="ql-block"> 趁我们游玩时,小何把汽车胎压又调为了2.5。</p> <p class="ql-block"> “大海道双头马”是大海道雅丹地貌群中最为著名和奇特的地标之一。</p><p class="ql-block"> 它像一匹从茫茫戈壁与历史尘烟中昂首奔出的神骏,却在脖颈处一分为二,生出两个朝向不同方向的马头,充满了超现实的魔幻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大海道“自然神力”的最佳见证。它不仅仅是一处奇石,更是一件大地艺术、一个自然奇迹。它融合了戈壁的苍凉、雅丹的诡谲、光影的变幻和人类无穷的想象,成为每一位到访大海道的旅人心中,最难以忘怀的奇幻景象。</p> <p class="ql-block"> 另一侧,一座雅丹的侧面轮廓,竟与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有着惊人的神似。它凝视着远方,风雨在它脸上刻下深邃的皱纹,它守护的不是法老的陵墓,而是这片戈壁亘古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 若将视线垂得更低,便能看见风这位雕刻家最细腻的笔触。地面上,是被风刃精心打磨出的波痕石,如同大海退去时留下的最后涟漪,凝固成石,脚踩其上,仿佛能听见远古的潮声。还有那些风砺石,通体光滑如镜,像被盘玩了千年的玉料,在月光下泛着温润而神秘的光泽。</p><p class="ql-block"> 这些形态各异的石头,并非杂乱无章地散落。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76号公路上朝着红柳滩方向行驶。这是一种从纯粹的荒芜,驶向一个微小却坚实的人类文明前哨站的复杂感受。在这之前,我们的视野被纯粹的自然神力所统治:无垠的戈壁、巨兽般的雅丹、以及那条仿佛要开到世界尽头的路。而此刻,远方的地平线上开始出现微小的、人为的痕迹。或许是一缕若有若无的扬尘,或许是一个孤零零的指示牌。这些微不足道的信号,却像惊雷一样打破了我们与世隔绝的冥想——我们正在从“异星”返回“人间”。</p> <p class="ql-block"> 六点左右,我们到达了红柳滩游客服务中心。</p><p class="ql-block"> 大海道红柳滩游客服务中心,更像是一座建立在“火星”上的人类前哨基地。它以一种低调而坚定的姿态,为从蛮荒中归来的旅人,提供着文明世界的喘息之机。</p><p class="ql-block"> 小何已经为我们订好了酒店房间,放下行李,我们急切地出来,想看看周围环境。</p><p class="ql-block"> 游客服务中心建筑风格好像刻意地朴素、粗犷,色调与周围的戈壁环境融为一体,不显突兀。它不像都市里光鲜亮丽的游客中心,而更像一个功能主义的科考站或补给站。这里是整个大海道核心区最重要、也可能是唯一的综合补给点。它提供的服务是生命线级别的:这里提供至关重要的饮用水和简单的食物、饮料。设有简单的餐厅,能提供热食(如拌面、抓饭等),让被干粮和冷风吹了一天的胃得到抚慰。拥有可以避风的室内或廊下休息区,这份温暖在戈壁中是无价的。拥有洗手间和盥洗设施。虽然条件可能相对简陋,但在这片不毛之地,能用到干净的水洗手洗脸,已是一种奢侈,我在超市买了一个冰箱贴留作纪念。</p><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等着看大漠落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傍晚七点左右,太阳渐渐西沉,当最后一抹暖色从天际隐去,一种深邃的静谧蓝开始笼罩四野。温度骤降,空气清冷。白日里的苍凉,此刻化为了无边的寂寥与温柔。</p> <p class="ql-block"> 晚上,小何居然为我们准备了大盘鸡和米饭,在这里能吃到这些,我们感觉太满足了。</p><p class="ql-block"> 餐厅里就餐的游客不少,此刻已无法感受到这是荒野无人区。人来人往中,发现上海人最多,大多都是退休老人,更没想到这种小众且略具挑战性的旅途,还<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很多年过七旬的老人参与。</span>青春不是生命的一段时光,而是一种心境。 他们用行动证明,探险与好奇的心,永不退休。他们书写的,不是生存指南,而是生活宣言。 宣告着人生下半场,依然可以精彩纷呈,波澜壮阔。</p> <p class="ql-block"> 晚上11点,外面气温接近零度,因洗漱过不想再出去,同伴自己到外面欣赏了大漠星空银河,回来时她啧啧赞叹:真美,那么明亮的星星是她多年不曾见过的。</p> <p class="ql-block"> 早上七点半,小何开车带我们找到一处沙丘,欣赏戈壁大漠的日出。</p><p class="ql-block"> 八点左右,天际渐渐由红变为金色,完整的日轮跃出地平线,红柳滩完成了重生。万物被镀上流动的赤金,连风也变得温柔。昨日的苍凉被洗涤殆尽,化作充满原始力量的美。</p> <p class="ql-block"> 早饭后,我们继续大海道穿越。今天我们先往北门方向行驶。</p> <p class="ql-block"> 没走多远,转过一道石壁,小何把车停下了,居然有两汪泉水。</p><p class="ql-block"> 在茫茫戈壁、连绵的雅丹地貌深处,一片极度干旱、生命迹象罕至的区域,却奇迹般地存在着一对相依相偎的泉水池。这就是龙眼泉。 </p><p class="ql-block"> 它由两个清澈的泉眼组成,宛如一条巨龙在地面上睁开的两只眼睛,一眨不眨地凝视着天空。因此得名“龙眼泉”。泉水周围,可能会因为矿物质沉淀形成一圈白色的“眼睑”,与周围黄褐色的戈壁滩形成鲜明对比,让这双“眼睛”更加深邃动人。</p><p class="ql-block"> 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大海道最伟大的奇迹之一。在年降水量极少、蒸发量极大的极端环境中,这汪泉水是生命线的象征。它很可能是地下水沿着岩层裂隙涌出地表形成的。对于古代的商旅和今天的探险者而言,它都是如同神迹般的救命之水。</p><p class="ql-block"> 旁边立着的标牌上,留有俞敏洪先生为龙眼泉题诗。</p> <p class="ql-block"> 前行不久,在我们刚进入到翼龙峡谷的时候,小何停车了,下车后我们惊喜地发现,这里居然有一片水域,水中还有几条小鱼在游动,水边还有绿草随风摇摆。</p><p class="ql-block"> 这应该是大海道所能呈现的最动人的奇迹之一。这些鱼可能是某种极耐盐碱和干旱的物种,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部生命征服逆境的壮丽史诗。它们的存在,暗示着地下有一条隐秘的水脉,如同大地的血管,在看不见的地方滋养着生命。对于穿越了无尽荒芜的旅人来说,这片水源不亚于神迹。它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清凉,更是灵魂的慰藉。它告诉你,在最绝望的所在,也藏着最珍贵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我们驶入翼龙峡谷。取名翼龙峡谷是因为科学家在此地的岩层中,发现了大量距今约1.2亿年前的翼龙化石。</p><p class="ql-block"> 走在峡谷里,车轮碾过千年河床的砾石,身体便随之轻微地弹跳;驶过柔软的沙地,整个人又像陷入海浪般温柔下沉;而当一侧轮胎压上隆起的岩脊,车身倾斜的瞬间,你会下意识地抓紧扶手,仿佛正与船只一同抵抗着无形的浪潮。</p><p class="ql-block"> 车窗外,是无限循环的压迫与释放。狰狞的雅丹峭壁像巨兽的肋骨,紧贴着车窗掠过,岩壁上风蚀的纵向沟壑清晰得触手可及。那一刻,世界被压缩成一条缝。然而,就在你觉得快要窒息时,峡谷突然一个转折,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出一片被群山环抱的沙地,或是一柱孤傲的风蚀岩。这不断的 “山穷水尽”与“柳暗花明” ,让心跳也跟着地形一同起伏。</p> <p class="ql-block"> 没多久,我们到了火星基地。这里不是真正的科研基地,而是一个极具创意的旅游和住宿项目,它巧妙地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科幻梦想结合,让你在不必离开地球的前提下,完成一次通往“红色星球”的短暂逃亡,收获一段终生难忘的、关于孤独、宇宙与未来的记忆。不过,我们昨晚犹豫再三,还是有点胆怯,放弃了火星基地而选在游客服务中心住宿。</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我们到了水源地。小何介绍说,这里曾经勘探石油钻井,最终没有冒出石油,却冒出了水,因此有了这片湿地。</p> <p class="ql-block"> 我们跟随小何穿越在大海道,高原徒壁、高山城堡、星际战舰、雅丹广场、回音壁,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沿途还有许多奇特的地貌景观:峡谷、岩柱、裂缝……每一处都让人流连忘返。尤其是那些被风雕刻得极具艺术感的岩壁,它们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我们也偶遇了几位同样前来探索的旅人,在这片辽阔中彼此点头微笑,成为旅途中的温暖插曲。</p> <p class="ql-block"> 来到一处规模庞大的雅丹群面前,小何停下车,告诉我们这里是观景平台,我们可停留一个多小时。触目到周边的岩壁,受到一种脱离现实、抵达外星般的震撼。</p><p class="ql-block"> 眼前是铺展至天地尽头的巨大雅丹群,它们不再是“土丘”,而是仿佛由神明随手撒下的赭褐色巨石阵,或是一支沉默的远古舰队,正航行在凝固的戈壁海洋上。</p><p class="ql-block"> 在纯粹得没有一丝杂质的蓝天映衬下,大地呈现出一种极为沧桑的暖色调——主调是土黄、赭石,间或有灰白、暗红的条纹。在日出日落时分,这场色彩盛宴达到顶峰:岩壁被染成炽烈的金红,背光面则化为深邃的蓝紫色,光影分明,如同燃烧的火焰。</p><p class="ql-block"> 这里仿佛是世界初创时的模样,或是文明终结后的景象,能让每一位到访者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在灵魂深处留下一片永恒的、关于天地洪荒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必须前行。小何告诉我们,下一个景观是通天洞,它堪称大海道雅丹地貌的点睛之笔,是每位到访者必看的核心景点。</p><p class="ql-block"> 洞孔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或蛋形,远远望去,就像一面巨大的岩壁上被凿开的一扇“天窗”。因其透过洞孔可以看到天空,仿佛一条通往天上的路径,故被形象地称为“通天洞”。这是雅丹地貌风蚀作用发展到极致的产物。强大的定向风沿着雅丹崖壁上相对脆弱或已有裂隙的部位,经年累月地进行吹蚀和磨蚀,最终将岩壁前后贯穿,形成了这样一个精美的穿洞。</p><p class="ql-block"> “通天洞”是大海道的灵魂之眼。 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奇观,更是一个绝妙的视觉符号,完美融合了自然的壮美、造物的神奇与人类摄影的智慧。亲眼见到它,并通过自己的镜头将其定格,是大海道之旅中最具成就感的体验之一。</p> <p class="ql-block"> 高潮过后,进入尾声。我们继续前行,看见了惟妙惟肖的外星人和瀚海神龟,从东门走出了大海道景区。</p> <p class="ql-block"> 回望那片渐行渐远的洪荒巨阵,心中涌起的不是旅程结束的释然,而是一种被重新塑造过的宁静。</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风沙带走了尘世的喧嚣,只留下天地初开的寂静。那些亿万年的雅丹、通天洞外的星空、戈壁上倔强的骆驼刺,都已不再是远方的风景,而是内化成为心中一座衡量广阔与渺小的坐标。</p><p class="ql-block"> 我们终究只是这片古老土地的短暂过客,带不走一粒沙石。但它给予我们的——那种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反思、以及在极致孤独中寻得的内心自由,将如磐石般沉淀在灵魂深处,成为往后岁月里,对抗平庸与琐碎的精神底色。</p><p class="ql-block"> 再见,大海道。你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原点。从此,我们的行囊里装下了整个宇宙的苍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