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打开酷我音乐,听到张靓颖同学演唱的歌曲《终于等到你》:<a href="http://www.kuwo.cn/down/single/308088122"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终于等到你 张靓颖</a></h1><h1>“终于等到你</h1><h1>差点要错过你</h1><h1>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你</h1><h1>才算没有辜负自己”</h1><div><br></div><h1>怦然心动,怎么这首歌唱出这些年我的心境。虽说,此曲只是热播电视剧《咱们结婚吧》的主题歌,从内容到人物与我的经历没有丝毫关联,但张同学委婉质感的声音,沉醉其中的表白,加上短促而押韵的语句,曲调深情而不失落,并带着对未来的期望,正是我在昆山二十年的感受,只是过去埋藏心底。</h1> <h1></h1><h1>三十年前,我的经历可以用四句话概括:出生在石头城(南京)、生长在昌南城(昌江以南的景德镇)、学习在江城(武汉)、工作在山阳城(焦作),1993年后加了句:落脚到鹿城(昆山)。</h1><p><br></p><h1>应该说,我属于主动与昆山碰面的。那年7月,当郑州发往上海的列车启动,我心底装满一个个的问号,不知命运能否出现破折号。昆山见我有一本本科文凭,归入人才之列。虽距92一年之隔,也算追随小平的南巡讲话而来,那篇南巡报道的标题不是《东方风来满眼春》嘛,连上海东方电视台台歌也附和:“风从东方来”。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孔雀东南飞!我自知排不到孔雀之列,要算,只能算只麻雀,可是向往东方的心情是一样的,殊类同归吧!</h1> <h1><p></p><p><span style="font-size: 17px;"><br></span></p></h1><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1993年昆山举办第二届人才交流会,地点在前进西路的鹿都宾馆,也叫昆山第二招待所。我带好一堆个人资料,随着人流在交流会四处碰撞,最后应聘了台湾顺隆刺绣有限公司和城北的高树饰品有限公司,前者为后勤岗位,后面是对外业务员岗位。</span></h1><div><span style="font-size: 17px;"><br></span></div><h1>一周以后,首先来到位于西湾新村26幢楼的顺隆公司临时办公点。主管告诉我,他们的新厂房就在新的市政府广场的南面,即现在的昆山科博馆的位置,由此可见顺隆的眼光,顺带也透露出公司的雄心。后来顺隆从市政府南面又搬迁至长江路、合兴路交界口,自始至终,在我目光,算是当时应聘岗位留下的因缘。回到我去26幢楼应聘场景,不出意外,得到工作,末了,我问,是否转户口?顺隆公司人事告诉我,一般来说不予考虑,并问,为什么要户口呢?对顺隆,不转户口,意味不走正常人才引进途径,即不缴养老保险,公司省下一笔开支,当年不少单位都是如此,不怪他们;对我,则意味各种关系还在河南,如果孤家寡人,无关紧要,可是女儿已经一岁,家庭的重任让我不得不考虑户籍,这样,对顺隆我则不予考虑。</h1><div><br></div><h1>随后,我去高树饰品公司应聘,人事主管一看简历,说你是中共党员噢!我回答是的,在中国,能够入党代表个人表现至少为“良”以上,我是来找工作的,不是来宣传共产主义的。面试的结果,我与其他的一男一女成功进入这家公司,按照外资企业的要求,每个部门要实习一遍,就从明天开始。换句话讲,第二天我将成为公司的正式职工,辛辛苦苦奔波两个月,总算有了眉目。这家公司现在还红红火火经营,每次到了高新区,路过公司,我禁不住驻足,时光倒流我曾跨入公司大门,就这样,倍感亲切,滋生情感。</h1><div><br></div><h1>可是,就在确认我进高树饰品公司的那天晚上,昆山住宅公司来了一个电话,同意我调入公司,明天去办手续。幸福突然来敲门,我恍惚了几分钟。随后,我毫不迟疑给高树人事主管拨了个电话,谢谢他们的诚意,但是我不能去他们单位了,因为一家房产公司同意接受我。</h1> <h1>1993年,我面临三种抉择:一是成为昆山高树饰品公司的一员,二是继续焦作市房管局的工作,三是转为昆山市住宅公司的职工,可是最终,命运将我定格为第三种角色,也是我开头无法料到、却最满意的角色,至此,以前的问号、逗号换成了一个惊叹号,真不知什么样的缘结成这样的果。</h1><div><br></div><h1>接下来,我遇见住宅公司的彭总,往后日子里得到的他的关照此处先按下暂且不表。敲好公司和市建委的公章后,我去了人事局,人事局的一位老同志的和蔼可亲、细致周到让我念记一生。他说你已经有家庭、有孩子了,你一个人联系好单位来到昆山,可是你的爱人还在河南,这不是造成新的夫妻分居两地吗?听说她也是本科毕业生,他笑言,我先帮助联系一家外资企业,过来工作再说,以后还可以跳槽。我与这位老同志无亲无挂、无酒无烟,他不仅没有给我手续办理增添任何麻烦,相反,倒主动考虑我的家庭,帮助爱人寻找工作,纵有千言万语,此处无语凝噎。</h1><div><br></div><h1>还需说明,昆山人思想解放,我应聘职位、调动工作,当时没有人事介绍信、没有组织关系、没有户口本、没有人事档案,但只要有一本大学毕业证,有接受单位,就可以重新建立档案、转入关系、办理户口。那时还没有假文凭一说,我求职的成功也得益于假文凭制作者的未醒之时。</h1><div><br></div><h1>1993年10月12日对我而言,日子难忘。这以前,我为焦作房管局的干部,之后,我成为昆山市住宅公司的一员。没有办公地方,公司在总经理办公室支了一张办公桌,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我从彭总身上学到许多,文短意长,只好往后单独表述。</h1><div><br></div><h1>第二天早上七点,公司陈主任拿着水果去家看我,按理我应该一一拜访公司领导、前辈,谁知情况倒了过来,让我感动至今、内疚许久。从公司人的言行举止我感受到昆山的包容和豁达,这是以前从未有的感觉。至此,在人生最好的年纪我遇到昆山,从无到有培养感情,从无到有加深认识;在昆山,我从住宅公司开始迈步,虽说只是配角,但毕竟已经登台,学会了配合主角、学会唱念做打。</h1><h1><br></h1><h1>佛学说,佛法难闻、人身难得、名师难遇。俗话讲,一字之师。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远超百字,他们都是我的老师。</h1><div><br></div><h1><b>三十年过去了,我的记忆还是那么清晰,是因为一路走来众人的关爱、善待,割舍不掉,抹煞不去、忘怀不了。</b></h1><h1><b><br></b></h1><h1><b>小时候,老师教育“吃水不忘挖井人”,后来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因为清晰,所以感念,更应该说因为感念,所以一直清晰。</b></h1><div><br></div><h1><b>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若有情天不老。</b></h1><div><br></div><h1>这些年那些事,有情的众人,不尽的挂念。</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