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五日山河齐庆”(白居易诗句)兴与此时同

悬壶济世亦商灯(建荣)

<p class="ql-block">“廿五日山河齐庆”(白居易诗句)兴与此时同</p><p class="ql-block">【制谜】于忠东 【评析】蔡建荣</p><p class="ql-block"> 这则灯谜以现代楹联为面,唐代诗人佳句为底,巧妙地搭建起一座连接古今的情感桥梁。它不仅在字词扣合上严谨工稳,更在意境升华上浑然天成,是一则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灯谜精品。</p> <p class="ql-block">谜面“廿五日山河齐庆”出自当代诗人张海正为“台湾光复纪念日”所撰的楹联。这七个字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内涵:“廿五日”特指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举行的日子,标志着被殖民半个世纪的宝岛重归祖国版图,是一个极具象征性的历史刻度。2025年正值80周年,我国第一次立法了光复纪念日。“山河齐庆”则以其磅礴的气势,描绘了全国上下、万里同欢的盛大场面,“山河”象征着国家疆土与中华民族,“齐庆”则表达了普天同庆的喜悦与自豪。这个谜面本身就是一个高度凝练的历史叙事,为谜底的扣合提供了坚实而充满张力的情感基础。</p> <p class="ql-block">此谜的扣合手法属于典型的“会意体”,其精妙在于对谜底“兴与此时同”一词的别解运用。白居易原诗中的“兴与此时同”,意为“(我的)意兴和此时(的心境)是相同的”,带有个人化、内在化的感怀色彩。而在灯谜中,这个词被赋予了全新的、集体化的欢庆含义: “此时”扣今年的“廿五日”:这是最直接精准的时间锁定。“此时”不再是一个泛化的时间点,而是被特指为那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具体日期。 “兴”扣“庆”:“兴”由“意兴、兴致”别解为“兴奋、兴高采烈”,与“庆祝”之“庆”所带来的情绪完全吻合,一字传神。 “与…同”扣“齐”:这是扣合的又一亮点。“齐”即“一齐、共同”。谜底中的“与”表示“和”,“同”表示“一起”,组合起来“与同”完美地诠释了“齐”的内涵,表达了全体同胞共同参与的行动一致性。</p><p class="ql-block"> 整个扣合过程如行云流水,层层对应,无一字不稳,无一义不合,展现了制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p><p class="ql-block"> 这则灯谜还在于其实现了意境的完美升华。它让一句千年前的唐诗,穿越时空,生动地诠释了一个现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当猜谜者悟出谜底的那一刻,会产生奇妙的艺术通感:仿佛白居易的诗句正是为千年后的这场民族盛典而写。这种古今情感的共鸣,极大地增强了灯谜的艺术感染力。它不再是冰冷的文字游戏,而是变成了有温度、有情怀的文化载体。“兴与此时同”——“此时”的欢庆与“彼时”的诗心融为一体,民族的历史记忆与个体的审美体验交织共鸣。</p><p class="ql-block"> 这则灯谜的成功,源于其选题的历史深度、扣合的技法精度和意境的情感温度。它用最精炼的语言,完成了一次从具体日期到普遍情感的诗意跳跃,让一段庄重的民族记忆,在灯谜的方寸天地中焕发出隽永的艺术光彩。这不仅是一则优秀的谜作,更是一曲微型的、凝练的爱国乐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