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公园第62届菊花展

融信

<p class="ql-block">  走进西湖公园的大门,那座熟悉的中式牌坊静静伫立,檐角飞翘,雕梁画栋,仿佛在轻声诉说一段悠长的往事。“西湖公园”四个大字在秋阳下泛着温润的光。两旁的古树撑起一片绿荫,行人三三两两,或驻足拍照,或低声笑语,脚步不急不缓,像是被这秋日的节奏悄悄感染。花坛里各色花卉争艳,却已隐隐透出菊展将至的讯息——那一抹抹金黄、粉白,正悄然酝酿着一场盛大的秋日诗篇。</p> <p class="ql-block">  沿着小径往里走,秋意愈发浓了。转过一片林荫,眼前豁然铺开一道花墙,层层叠叠的菊花如织锦般展开,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紫的若霞,中央那块“福州西湖 第62届金秋菊展”的标志,在阴云下依然醒目。一位穿着条纹衫的老人站在花前,微微仰头,目光缓缓扫过每一朵花,仿佛在与旧友重逢。风过处,菊香浮动,整个园子都沉入一种静谧而深情的秋光里。</p> <p class="ql-block">  垂柳依依的小径上,人影往来。柳条轻拂肩头,像在低语问候。远处的湖面被云影覆盖,水色微茫,几只水鸟掠过,划破宁静。人们走走停停,有人举起手机,有人轻声交谈,脚步轻得怕惊扰了这片秋色。我放慢脚步,任由这绿荫与花香裹挟,仿佛走入了一幅缓缓展开的水墨长卷。柳堤沿线展示历届获奖菊花品种,配套图文介绍西湖公园60余年菊花培育史。‌</p> <p class="ql-block">  从南门入园,先逛柳堤的科普区,看历届获奖品种,听六十多年菊花培育的故事;再沿开化寺喷泉走向蝴蝶花展,穿过宛在堂的诗径,经飞虹桥看菊龙,最后抵达谢坪屿的品种园——一路走来,花、诗、光、影,皆在脚下。 </p> <p class="ql-block">  穿过一道圆形门洞,眼前是另一番景致:白墙黑瓦的亭台掩映在花海中,假山上缀满各色菊花,仿佛一座开满花的山峦。左侧的竹篱小院里,几株修竹与秋菊相依,清雅如画。天空依旧阴沉,可花色却愈发鲜明,像是把整个秋天的精华都浓缩在这一方天地里。我站在院前,竟有些恍惚,不知是人在画中,还是画入了梦。</p> <p class="ql-block">  假山上的菊花开得格外精神,红黄紫三色交织,层层叠叠,像被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右侧的花坛则如一片波浪起伏的花海,整齐而浩荡。那道熟悉的圆门静静立着,框住了一幅流动的秋景。游人穿行其间,笑声轻扬,仿佛怕惊扰了这份静美。我忽然明白,这不只是赏花,更是一场与季节的对话,一场对美的朝圣。</p> <p class="ql-block">  花坛中央,一座巨大的菊花堆叠成山,红、黄、紫、白层层叠叠,如浪翻涌。上方垂下的红绸带随风轻舞,像是为这场秋日盛宴点燃的喜庆。背景里,古亭飞檐隐现,树影婆娑,天空虽阴,却压不住这一片绚烂。我忽然觉得,菊花从不只是孤傲的隐士,它也可以热烈、欢腾,像一场盛大的节日,把秋天唱得明亮而温暖。</p> <p class="ql-block">  开化寺的宛在堂前,菊花与诗词悄然相融。石阶旁立着辛弃疾的词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字迹苍劲,与五彩多头菊相映成趣。东姐妹亭里,雕塑与花影交错,一步一景,仿佛走着走着,就走进了一幅古画,成了画中那个执扇缓行的游人。开化屿宛在堂周边布置五彩多头菊,结合辛弃疾诗词石刻,打造沉浸式文化长廊。‌‌</p>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惊叹的,是那座以菊花堆叠而成的假山,层层叠叠,宛如仙境。几条红色鲤鱼雕塑环绕其间,仿佛正欲跃入花海。游人围在四周,快门声此起彼伏,孩子们踮脚张望,笑声清脆。我站在一旁,看着这花与鱼、动与静的奇妙组合,忽然觉得,秋天也可以如此鲜活,如此热闹。</p> <p class="ql-block">  假山、鲤鱼、花海、游人,还有那阴云下愈发夺目的菊花,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日图景。人们在这里驻足、惊叹、合影,仿佛要把这短暂的绚烂永远留住。而菊花,依旧静静绽放,不争不抢,却用最饱满的姿态,诉说着秋天最动人的语言。</p> <p class="ql-block">  阳光终于破云而出,洒在花海上,整片菊花仿佛被点亮。游人穿梭在花坛之间,笑容在阳光下格外明亮。远处的建筑与树木勾勒出层次分明的背景,而眼前,只有一片无边的花海,红黄紫粉,交织成一片欢腾的秋之盛宴。我忽然觉得,这哪里是赏菊?分明是一场与秋天的热烈相拥。</p> <p class="ql-block">  最让我驻足的是那盆《三山雨中游西湖》,曾获全国菊展大奖。它以辛弃疾词意为魂,用福州自育的菊花品种,还原出烟雨朦胧的西湖意境。细看那花枝的走势,竟真有几分“山色空蒙雨亦奇”的韵味,仿佛能听见雨滴落在湖面的轻响。</p> <p class="ql-block">  转入谢坪屿的菊花园,眼前豁然开朗。竹篱围起的小屋、石桥横跨的池塘,千余种标本菊静静绽放,有的如绣球饱满,有的似丝缕轻垂。秋阳透过竹影洒在花瓣上,风过处,菊香悄然入袖。这里不只是一场花事,更像一处让人想坐下来读诗、品茶、发呆的静谧角落。</p> <p class="ql-block">  沿途绿荫小径往里走,垂柳如帘,轻轻扫过肩头。秋日的风穿过树梢,拂过行人笑意盈盈的脸庞,我踏进这片熟悉的园子,忽然觉得,今年的秋天来得格外有仪式感。一排排菊花层层叠叠,红的热烈,黄的明媚,紫的沉静,远处水面静谧,倒映着灰蓝的天,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秋意轻轻托住,浮在一片安宁里。</p> <p class="ql-block">  一座小桥横跨在模拟的水景之上,桥下竟有一叶小舟模型,仿佛正载着秋意缓缓前行。四周的菊花簇拥着这方微缩的江南景致,远处的古亭与树影静静守望。我站在桥头,竟生出几分“人在画中行”的错觉——这哪里是展览?分明是一场精心编织的梦境。</p> <p class="ql-block">  步入一座木结构的棚架下,头顶是透明的顶棚,雨滴偶尔敲打其上,声音清脆。棚内花海如潮,紫、黄、粉、白的菊花密集绽放,小桥红栏点缀其间,假山绿植错落有致。我仿佛走入了一个被花香包裹的秘境,每一步都踏在秋的韵脚上。</p> <p class="ql-block">  一座凉亭高悬,横梁上刻着书法,字迹苍劲。亭下花坛如锦,紫、黄、红、白的菊花竞相怒放,中央几座白塔装饰物静静矗立,宛如仙境中的灯塔。绿树环绕,林影深邃,我坐在亭边长椅上,看花、听风、等雨,忽然觉得,所谓诗意,不过就是此刻的宁静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  一簇菊花开得正盛,红、粉、白、黄层层叠叠,饱满如绣球。绿叶在后方轻轻托起,像是大地伸出的手掌。阳光斜照,花瓣泛着柔光,我蹲下身,静静凝视——原来最动人的美,往往藏在最寻常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湖边长椅上,一位老人静静坐着,目光落在湖面的菊花与垂柳之间。小船在远处轻轻荡漾,水波不惊。我悄悄走近,却不愿打扰这份宁静。菊花开得热闹,可他的身影,却像一幅淡墨画,把喧嚣轻轻推开,只留下秋日的沉思。</p> <p class="ql-block">  几朵粉黄菊花在湖畔绽放,湖面如镜,倒映着小船与远楼。一位游客举起相机,镜头对准了这幅天然画卷。我站在一旁,忽然明白:我们拍的不只是花,更是这一刻的宁静、美好,和心中那份对自然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  秋意正浓,菊香漫城。2025年第62届福州金秋菊花展,于11月7日在西湖公园浪漫启幕,持续二十天,‌最佳观赏期‌:11月14日-20日(盛花期)。本届菊展以“菊盛金秋·花铸西湖”为主题,共设十三个展区,共展出4万余盆菊花,1000多个品种的菊花,涵盖标本菊、悬崖菊等10余种造型,包含自主培育的稀有品种。</p> <p class="ql-block">  在曲径通幽诗径‌开放灯光雾森系统‌景点,增设灯光投影与水雾装置,夜间可观赏“蝶恋花”“雨游西湖”等光影主题场景。‌‌</p> <p class="ql-block">  本届菊展集中分布于西湖公园开化寺(含宛在堂、飞虹桥)和谢坪屿菊花园,取消了左海与白马河的展区,反倒让赏花的路线更清晰,心意更集中。本届菊展的13大展点各具特色,为您铺开一幅绚烂的秋日画卷,将带您步入一个多元的菊花美学世界。</p> <p class="ql-block">  诗画意境,文化沉浸。在宛在堂、东姐妹亭等古典园林空间中,菊花与诗词、建筑、雕塑巧妙融合,营造出“一步一诗、人在画中游”的东方美学意境。</p> <p class="ql-block">  除了白天的花海,夜里的西湖也悄悄变了模样。灯光与雾森系统悄然启动,水雾弥漫间,“蝶恋花”“雨游西湖”等光影主题在花丛中流转。我站在飞虹桥上,看光影在菊瓣上跳跃,仿佛整座园子都在低语,讲述着属于秋天的梦。我站在桥头,看光影在花间游走,仿佛看见了福州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藏在一枝一叶之间。</p> <p class="ql-block">  走到飞虹桥,眼前一亮——两条长达十六米的“菊龙”蜿蜒而至,龙身由橙黄小菊密密编织而成,仿佛从秋光里游出的精灵。它们相对而卧,中间一点珠光闪烁,正是“双龙戏珠”的吉兆。听说夜里灯光亮起,龙身还会泛起流动的光晕,宛如活了过来,在雾气中腾跃。</p> <p class="ql-block">  从西门还没走近,远远就瞧见那道花墙,像打翻的调色盘,又像秋天亲手写下的情书。近前腚眼谢坪屿飞虹桥至菊花园路段,两条16米长的菊龙,以橙黄小菊编织龙身,夜间配合灯光呈现动态效果。‌‌从“双龙戏珠”展点往前走,便来到以竹篱为墙的菊花园,游客在这里可获得“竹影摇窗、菊香满袖”的诗意体验。</p> <p class="ql-block">  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2024级环境设计专业,《环境绿化设计与应用》课程,在第62届福州西湖公园金秋菊展花车作品,展出“古堞斜阳” 、“澄澜曙莺”、”大梦松声”、“西禅晓钟.”吸引游客驻足观赏。</p> <p class="ql-block">  古堞斜阳.逝水遗韵意境,描绘了一幅河边古城遗址在夕阳下的画面。通过破碎的城墙、现代的艺术花朵、交织的丝带、远去的船尾与荡漾的水波,共同谱写一曲买宇时光流逝、历更记忆写支明传承的视觉诗篇。</p> <p class="ql-block">  “大梦松声”主题,以翠青绿色与原木色为主色调,契合大梦山“排翠崇冈,蟠青层磴”的意韵,主婴描绘“松树”,梦山景致的缩影,效果图车体底部采用木色与浅棕渐变色调,今木质纹理贴纸呼应,整体趋近“大地色系”使载体仿著从山林中“生长”而出,莫定自然清新基调。前方亭子立与山中,点出大梦山的重要意象“塔”,可让人遥想西湖美景的佳境。</p> <p class="ql-block">  “西禅晓钟,林墅回响”。塑造迎客松、假山群模拟山野禅境,深度吸取西湖周边寺庙"晨钟暮鼓"禅意气氛,从视觉呈现菊花“凌霜傲骨”文化内涵,意象对人的品性修行的追求,让景观从视觉到从精神层面现实双重呼应。</p> <p class="ql-block">  据《西湖志》所载,春晨拂晓,群鸯聚飞柳丝轻垂波面,一幅天然春景自在铺展。自前景两侧美人靠向内望去,曲水流觞蜿蜒共效果图间,水边垂柳堪称景致灵魂—搭配周进轻笼的簿纱,恰是“柳岸风轻”的清雅意境,入展示夜后灯常亮起,更添流光溢彩之韵。蓝绿色水注泛着鄱部波光,氛围感射灯晕染出水面的静谧幽深,旁侧山石点缀,复刻“山水相依”的经典布局。粉色花国柔关温婉,黄色花簇明艳鲜活,错落分布间为场景注入自然活力与浪漫气息,<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品呈现“澄澜曙莺”意境</span>。</p> <p class="ql-block">  福州西湖菊花栽培历史悠久,有独特的传统菊花36个品种载入《中国菊花》,是全国八个菊花种质资源基地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为西湖公园是从1958年开始举办菊展的。直到2020年7月,已故园林专家邱泰斌发文表示首届花展是在1956年。除“文革”期间中断8年,每年均吸引众多市民和菊花爱好者前来观赏。菊花园占地1700多平方米,近年来每年菊展均在此展出上千种精品菊花。 </p> <p class="ql-block">  田园隐逸,品种大观。“竹篱菊舍”(菊花园)内千余种标本菊在此静候。竹屋、小桥、池塘与绚烂秋菊相映成趣,共同绘就一幅“竹影栖菊,心归静处”的田园画卷。这里不止是菊花的盛会,更是一处可供您驻足品味、“可栖、可赏、可思”的诗意空间,让“竹影摇窗,菊香满袖”的隐逸体验成为现实。</p> <p class="ql-block">  花展的每一处都藏着巧思。一座古亭的墙上,书法与图案相映成趣,像是把诗词种进了砖瓦。花坛边,绿植与红饰点缀其间,节日的气息扑面而来。我走过一丛丛盛放的菊,仿佛听见了匠人们指尖的低语——他们用花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一首首无声的秋日长诗。</p> <p class="ql-block">  花坛中央,一池碧水静静映着天光,几尾红锦鲤在花影间穿梭,灵动如画。四周的菊花围成一圈,像是为它们撑起一片花穹。远处,游客的身影在花间若隐若现,古建筑的轮廓在绿树后静静守望。这一刻,自然、人文与生活悄然融合,仿佛西湖的秋天,本就该是这个模样。</p> <p class="ql-block">  在月季亭前设置了“菊韵华章”展点,吸引游客驻足观赏拍照,菊花布景的花色以红、黄、粉为主,融合油纸伞、瓷器等元素,呈现色彩浓烈、造型磅礴的视觉张力,传递自然美与艺术美交融的魅力。</p> <p></p> <p class="ql-block">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有着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福州有文字记载菊花,也有1100多年历史。菊展主办方在湖头街方向的湖滨入口,打造了一个充满中式美学的展点。展点以西湖照壁为背景,通过摆放盆景菊、造型菊,展现“湖光映菊、菊影缀滨”的视觉美感,营造“一步入菊境、满目皆秋韵”的沉浸式体验。</p> <p class="ql-block">  双安城小区方向的公园入口处以盆景菊为主,搭配竹制屏风,并悬挂菊花的诗词或字画,形成“菊入城门、韵满庭前”的迎宾场景。盆景菊高低摆放,搭配多头菊、什锦菊、小菊等,暗含“自然精华萃于一湖”的意象。</p> <p class="ql-block">  晚唐著名诗人杜荀鹤旅居福州,写下一首《闽中秋思》:“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记录福州菊花盛开的景象,而西湖菊展正是对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扬。宋淳熙《三山志》里仔细记载了福州的菊花:味甘的“真菊”、像茼蒿的“广菊”、模样可爱似婴儿的“孩儿菊”,还有六月就开花的“滴滴金”。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曾任职福州,他十分喜欢游览福州西湖,创作了《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等词作,其中的“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更成为吟咏福州西湖的名句。</p> <p class="ql-block">  清末与民国时期福州开始有了成规模的赏菊活动1902年11月9日(光绪二十八年)福州在当时的跑马场(今福州市人民体育场)办过以菊花为主的花展。民国初年福州四大园林之一的“半野轩”(福州明清四大园林之一的“半野轩”坐落在距离西湖不远的北大路上。)每至秋天必大开其门迎客赏菊一时种菊与赏菊的风气扩散因半野轩毗邻西湖。这或许可以称得上“西湖菊展”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  福州西湖菊展始于‌1956年‌,每年在11月间举办菊展,1965年因文革中断,1975年恢复,至今已62届。今年菊展从西湖南大门倾泻而下的“菊瀑”,到飞虹桥上长达16米的“菊龙”,四万余盆菊花在西湖公园静静绽放,多个大型造型景点以磅礴之姿,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p> <p></p> <p></p> <p class="ql-block">  推荐的路线从南门开始,两岸柳堤的科普区讲述着菊花的故事,开化寺前的蝴蝶展翩跹如梦,宛在堂的诗径上,辛弃疾的词句与五彩菊花相映成趣。走过飞虹桥,穿过菊龙,最终抵达谢坪屿的品种园——那里,千种菊花静候,等你赴一场秋日之约。</p> <p class="ql-block">交通出行:</p><p class="ql-block">  (1)“西湖、西门”公交车站:1、54、65、66、70、74、88、100、109、111、200、335路;</p><p class="ql-block">   (2)“湖头街”公交车站:1、16、74、77、88、100、105、118、160、200、320路;</p><p class="ql-block">  (3)“屏山”地铁站:地铁一号线出站步行约200多米转公交109、200路即达西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