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在巫山:唐氏家族修谱续谱记

唐祥芝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氏族人以重庆巫山宗亲会为首,为了完成一件传承百年的大事——修谱续谱。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寻根之旅。在这片巴楚交界的古老土地上,山水氤氲着历史的气息,而我们的血脉记忆也在此被重新书写。</span></p> <p class="ql-block">修谱续谱,是一条漫长的路,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虔诚守望。</p><p class="ql-block"> 它不是案头的轻描淡写,而是一头扎进故纸堆里的执着,发黄蛀蚀的谱页,模糊难辨的字迹,断裂缺失的支系,不明世系的迷茫,如同迷雾的群山。但肩负使命的修谱人,甘愿做时光的“淘金者”,一字一句考证,一笔一划誊录,不厌其烦地比对、核查,在浩如烟海的钱索中搜索寻找着失落的血脉印记。它并非闭门造车,而是风雨无阻的跋涉,为了一个关键的名字,一处千徙的足迹,一份确凿的证据,他们提着行李,带着干粮,翻山越岭,走村串户。烈日寒风挡不住脚步,方言差异闭门羹是常事。一次次叩响陌生人的门扉,一遍遍讲述着寻根的意义,只为采集到那颗属于家族拼图的珍贵碎片。它需要承受不被人理解的孤寂与付出,旁人或许不解要耗费如此心血。</p><p class="ql-block"> 重庆巫山唐氏宗亲会修谱续谱工作可见一斑。宗亲会自2016年成立以来,认真传承家族文化,把寻根问祖、修撰家谱纳入例事日程,并坚持不懈。2019年4月5日清明节永清会长安排唐渊、唐忠元、唐祥军、唐燕与奉节县唐承林、唐刚熙、唐炳熙、唐凌峰、唐金城、唐术华等宗亲一起自驾车到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寻根问祖,经过4天3夜,查找了孝感乡沈家庄、四角门村、唐家湾、夏家冲等四支唐氏宗亲,奉节的宗亲在四角门村找到了他们的宗亲,而我们没有找巫山的入川祖宗,由于我们准备不充分,自家唐氏支系的脉络不清,各种宗亲信息未汇总,古碑还没查找,只知道派行不行,根源不清;但收获不少,吸取经验教训。回家后迅速组织人员从查找古碑开始入手,唐渊、唐长江、唐德平从水口唐家湾(青石背)、龙溪马林村开始寻找古碑,后来,唐渊、唐永清、唐永兵、唐永富、唐永平、唐永久、唐永华、唐勇、唐远海等人又到大昌西坝石滚槽、白云八里槽、白云李家槽等地方查找古碑,并进行细致入微地登记起来。由于2020年疾情大爆发,外出查找古碑的时间减少,但在家整理分析所有查找到的古碑信息,进行梳理和核对,发现有不清楚的地方再到古碑现场核对,一座古碑反复复查核3至5次,才能准确弄清古碑的信息。同时,在三年疫情期间既安排各宗支登记宗亲信息,又安排查找古碑信息,三年来基本弄清楚了巫山水口唐家湾(青石背)入川始祖唐世雄的后代关系,共寻找到入川第一世至笫八世古碑45座,每座古碑至少刻有3代至5代后人的姓名,为修谱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古碑分布如下:</p><p class="ql-block"> 一是水口唐家湾(青石背)共7座古碑。入川始祖唐世雄(陈氏)双碑1座(1776年立碑),二世祖唐立朝(徐氏)双碑1座(1811年立碑),四世祖唐继聖(圣)(李氏)双碑1座(1827年立碑),四世祖唐继贵(妻陈氏)古碑1座(1914年立碑),五世祖唐凤美(姚氏)古碑2座(1906年立碑),六世祖唐鸣鸿(戴氏)双碑1座(1949年立碑)。</p><p class="ql-block"> 二是大昌西坝石滚槽.共有古碑9座:二世祖唐立君(仁)(王氏)双古碑1座(1805年立碑),三世祖唐经惠(经明)古碑1座(1853年立碑),四世祖唐继久古碑2座(1855年立碑),六世祖唐凤麟古碑1座(1882年立碑),六世祖母(唐凤麟之妻傅氏)古碑1座(1915年立碑),七世祖母胡氏(唐鸣发之妻)古碑1座,八世祖唐岐万(王氏)双碎1座(1924年立碑),八世祖唐岐汉古碑1座(1928年立碑)。</p><p class="ql-block"> 三是龙溪马林村古碑4座:三世祖母刘氏(唐经文之妻)古碑1座(1880年立碑),四世祖母胡氏(唐继德之妻)古碑1座(1880年立碑),四世祖父唐继陞古碑1座(1880年立碑),五世祖母谭氏(唐士祥之妻)古碑1座(1899年立碑)。</p><p class="ql-block"> 四是白云八里槽古碑共有20座:三世祖唐经相(蓝氏)双碑1座(1826年立碑),四世祖唐继容古碑1座(1826年立碑),四世祖母徐氏(唐继容之妻)古碑1座(1845年立碑),五世祖唐士玉(何氏)古碑2座(1875年立碑),五世祖唐世珍(潘氏)古碑2座(1864年立碑),六世祖母赵氏(唐凤鸣之妻)古碑1座(1877年立碑),六世祖唐凤彩(彭氏)双古碑1座(1894年立碑),七世祖唐鸣燈古碑1座(1941年立碑),八世祖唐岐山古碑1座(1920年立碑),另外岐字派还有8座古碑。</p><p class="ql-block"> 五是白云李家槽古碑共5座:四世祖唐继鼎古碑1座(1853年立碑),六世祖唐凤礼(吴氏)双古碑1座(1859年立碑),七世祖唐鸣德古碑1座(1933年立碑),八世祖唐岐弟古碑1座(1932年立碑),八世祖唐岐国古碑1座(1933年立碑)。 </p><p class="ql-block"> 2024年开始对水口唐家湾支系的信息进行录入电脑,编制垂线图,并进行逐辈核对校正,修改完善,完成了水口唐家湾、大昌西坝、龙溪继德、继陛两宗支、白云八里槽、白云李家槽五大片区六支系的垂线图工作;2024年11月起至今,对水口唐家湾(青石背)唐世雄的五个地方的后人进行世系录编入电脑,并通过三至五次核对补充完善,到目前为止,垂线图和世系录基本完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寻根求源从未间断。2025年8月18日至19日,巫山唐氏宗亲会编委会在会长永清带领下,奔赴巫溪县大河乡等乡镇核对已登记在册并录入唐氏宗亲垂线图的信息,进行校对和复核,进一步完善了重线图的质量和准确性。同时,在巫溪唐祥军配合下,编委会对下堡镇、土城镇、蒲莲镇等乡镇的最边远的、遗忘的唐氏宗亲后人进了寻找工作;不怕千辛万苦,最终寻找到从水口唐家湾搬到下堡镇的唐岐端后人,现场登记造册,有60多人登记在册。在蒲莲镇中柱坝寻找到了从龙溪镇马林村唐鸣选的弟弟唐鸣弟和唐鸣选的儿子唐岐兴的两个后人德银、德富搬迁到中柱坝上坪子居位,并进行了现场登记造册,其后人相当热情,积极配合编委会开展登记工作,共登记30多人。又在蒲莲镇玉田村寻找唐岐佩的五个后人进行现场登记造册20多人,其后人十分感激,他们终于找到自己的根和源。回到巫山后,8月23日上午,编委会迅速将收集到信息与原录入垂线图信息进行复核并补充完善。</p><p class="ql-block"> 8月23日下午4点,在会长永清、秘书长远海的带领下,编委会又奔赴竹山、竹溪县核对唐鸣哲后人的信息,寻找从龙溪马林村搬家竹溪县向坝乡唐鸣德、唐岐忠的后人,最终我到了岐忠三个儿子德应、德科、德坤的后人,并进行了现场登记造册,并登记有70多人。同时,也联系到了从大昌镇李家槽搬到竹溪县向坝乡的唐永国,并给我们提供了他们的全部信息资料。这次向坝乡之行受到了向坝乡唐祥贵夫妇的热情支持配合,工作十分顺利。</p><p class="ql-block"> 8月24日下午,编委会又驱车来到陕西镇坪县,寻找到了大昌镇八里槽的唐德元的儿子唐长寿,充分利用晚上时间,编委会与他们交流沟通,唐长寿夫妇和其三儿子唐勇相当热情,介绍了他们是在民国时期搬到巫溪县大河乡居住,三儿子唐勇二十多前到陕西镇坪县创业,成家立业后就把父母接到镇坪县养老,长寿夫妇都是八十多岁的人,都身体健康,精神焕发,头脑清晰,十分健谈,热情配合编委会完成登记工作,并登记50多人,又补充完善了八里槽的信息,同时,又由唐勇联系找到从大昌西坝逃慌到镇坪县的唐永林、钱长友(唐长友)等人,并进行交流沟通,互通信息。他们非常感动,思乡之情无法表达,找到了归属感。</p><p class="ql-block"> 8月25日中午,回到巫山后,编委会立即对两天来收集的信息进行核对完善,并将复核后的垂线图信息反回竹溪县和镇坪县,让他们继续核对完善,做到准确无误,不漏一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随着修谱续工作的不断推,族人们每次聚会,言语间皆是对先辈的敬重与对后世的责任。都是亲情与文化的交融,这份严谨与温情交织的氛围,在随后的多次聚会中不断延续。无论是在布置典雅的会客厅,还是在简洁明亮的房间内,族人们或坐或立,或记录或讨论,每一场交谈都凝聚着对家族历史的珍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出屋舍,步入自然。一条清流蜿蜒而过,远山含黛,桥影横斜,云层低垂却掩不住天地间的静谧。就在这山水之间,修谱续谱人驻足凝望,仿佛听见了祖先的脚步声。</span></p> <p class="ql-block">永清在修谱续谱工作中从不固守成规,而是像水一样灵活,见机生情,见空插针,总能找到最合适的路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巫山唐氏共涵盖 13 个支系,修谱工作任务艰巨。主编唐渊、副主编唐永久始终秉持对家族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牺牲退休后的闲暇时光,全身心投入工作;在会长唐永清的领导与秘书长唐远海的统筹协调下,他们持续号召各片区信息收集人员积极行动,加大信息校核力度,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水口宗支谱书的成型工作,并计划于 2026 年底实现《巫山唐氏通谱》第一卷初稿的定稿,为家族交上一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家族档案”。</p> <p class="ql-block">修谱续谱之苦,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以凡人之躯,行承前启后之伟业,在尘埃与时光的侵蚀中,为家族竖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