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家主人也没有再往笸箩里填苞米面大饼子。这时茹颖卉手里拿着一封信从外边进来,高兴地说:“孔乙明!你家来信了!”说着就来到了孔乙明跟前。这天茹颖卉上队部看有没有自己的信,发现有一封孔乙明的信,就给孔乙明送来了。</p><p class="ql-block">孔乙明拿着信,马上出屋,茹颖卉也跟了出来,两人蹲在屋檐底下看信。信上说,全家马上就要下乡了,说是根据《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里吃闲饭!》的精神,城市里这样的居民都要下放到农村。就是家里没有劳动力,没有上班挣钱的这样的在城市里,吃闲饭的居民都要下放到农村。孔乙明家的公社街道已经确定孔乙明家下乡。叫孔乙明赶紧回家帮着搬家。</p><p class="ql-block">孔乙明一看到这个消息,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这到底是个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呢?谁也说不清楚,按现在家里的处境,在市里住着也没有什么好的前景,家里人老的老小的小,两个妹妹一个弟弟都在上小学,最小的妹妹还没有上学,姥姥和妈妈都没有工作,家里没有生活来源,这日子也是没发过。市里还乱糟糟,都忙着搞大联合,什么事都没有人管,都得靠自己想办法;下乡更是困难重重,农村的活什么都不会,都得从头来,什么干农活的家什都没有,更难。就有一个好处,孔乙明可以转回到家里下放到的农村落户,来帮助家里生活。孔乙明在那愁眉苦脸,茹颖卉也跟着心里不好受。</p><p class="ql-block">不管怎么说自己也说了不算,家里下乡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必须得走。</p><p class="ql-block">孔乙明很久没有家的感觉了,一想到能回家了,立刻又有了家的感觉,不管在哪,能和家人在一起那就是莫大的幸福。能回家真是另一种感觉,特别是长期漂泊在外的浪子,一想到能回家那该是一种多么温馨惬意的事呀,又是一家人了。不像家在市里时,母子两分,没有户口,就像隔着一座山,隔着心,永远逾越不了。不觉归心似箭,露出回家的冲动。想起家的温暖温馨,家人在身边不设防、放松、安详、幸福的画面,甭提有多高兴了。</p><p class="ql-block">孔乙明抬头一看,茹颖卉那难过的样子,马上又心灰意冷。心寻思茹颖卉该怎么办呢?真是不舍,太难了。茹颖卉更难,她比我还难,怎么办呢? 没有家,这是个什么概念,没有家的人容易感到孤立无援,尤其在重大变故中缺乏情感依托。青年点就是她的家,特别是女知青,而我就是她的唯一监护人,我要是走了,茹颖卉该怎么办?又舍不得茹颖卉,又惦念着家人,艰难的抉择。虽然表面谁也没有向对方表白爱意,实际两人暗里都在热恋着对方。凭以责任心也不能离开她。</p><p class="ql-block">孔乙明和茹颖卉说:“家里有了重大变故。”茹颖卉说:“我全都看到了。”孔乙明说:“全家也下放到农村了,叫我赶紧回去搬家,你看怎么办?”茹颖卉皱着眉头说:</p><p class="ql-block">“没有别的办法,你就赶紧回去搬家吧。”</p><p class="ql-block">“我要是回去了你怎么办?”</p><p class="ql-block">“你现在的户口不是还没迁到你家下放的地方吗?”</p><p class="ql-block">“要是迁回去呢?”</p><p class="ql-block">“到时再说吧,现在是搬家要紧。”</p><p class="ql-block">“我是真舍不得你呀!”</p><p class="ql-block">茹颖卉低头不语。</p><p class="ql-block">当天晚上孔乙明没睡好觉,想了很多很多,孰轻孰重,没法分辨,火烧眉毛顾眼前,先回去再说吧。</p><p class="ql-block">茹颖卉看到车上孔乙明的小提琴和行李,眼泪刷的一下子就下来了,想起了在这的日日夜夜,抑制不住内心留恋的情绪,不知以后还能否相见、发展到何种程度,都是未知数。孔乙明,看到茹颖卉的眼泪,不觉心里发慌,无限悲伤涌上心头,走到茹颖卉面前安慰茹颖卉,说:“我还会回来的,不是户口还没迁走吗,你不要伤心,你这一哭,我也没法走了。”茹颖卉抹着眼泪说:“我什么都知道,我什么都明白,我什么都懂,就是抑制不住,你就放心地走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都是没有办法。”孔乙明,更加抑制不住自己那万分留恋的心情。</p><p class="ql-block">知青们站在青年点门口,默默地望着孔乙明与茹颖卉,闻天启说:“回家别忘了来封信,我们会想你的。”孔乙明喃喃地说:“我会再回来的!”</p><p class="ql-block">孔乙明怀揣无限遗憾和思念,马不停蹄快速的往家赶。到家一看顿感失落,一片狼藉。家里的破家具,水缸锅碗瓢盆摆了一院子,正在打包,由邻居家的刘大爷帮着。一只养了五六年的鸭子正在笼子里“嘎嘎”的乱叫。孔乙明放下小提琴和行李就开始归拢家具。姥姥、妈妈和大妹妹都在收拾整理包裹,其他弟妹们都愣愣地站在包裹物件当中,无所适从,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知道这将要意味着什么。</p><p class="ql-block">第二天连煤匹带煤块,烂木头,破烂装了两大汽车,翻山越岭行驶了一整天,天快黑了才到达下放的苇子谷公社草甸村。离老远就看见在村口用木杆和松树枝装饰的彩门,搭配红纸对联,横幅是“热烈欢迎城市居民响应号召下放到草甸生产大队第三生产小队落户”。在彩门旁站着一群迎接下放户的男女社员。</p><p class="ql-block">汽车在社员的引领下,开到村子里,在一趟泥草房的房后停了下来。房子中间有一道后门,村里的社员将孔乙明家的家具等搬进了靠西边那间屋子,煤和破烂都卸在了房后的空地上,然后社员领着这家人到队长家吃饭。</p><p class="ql-block">孔乙明这家人不知道哪是哪,就跟着走。吃完饭往回走,天已经漆黑了,伸手不见五指,深一脚浅一脚的,一点亮都没有。这地方还没有通上电。这时孔乙明感觉彻底失望了,要在这小山沟里过一辈子,还真有点心不甘。做梦也想不到会变成这样。</p><p class="ql-block">当天晚上一家人暂时对付睡了一宿,第二天醒来,孔乙明感觉屋子特别亮,昨天的不愉快一扫而光,又是明媚的一天。孔乙明走出房门,迎面山上有一片青翠的杉松林,远远望去生机盎然。四周整座大山雨蒙蒙雾蒙蒙,烟雨朦胧,望不到边看不到顶,雾气氤氲,春意盎然,风景如画,美不胜收,景色苍润。</p><p class="ql-block">这诱人的春天景色,掩盖了孔乙明的所有郁闷与烦恼。尽情地享受这大自然秀美的风光。</p><p class="ql-block">孔乙明私下在寻思,这就是所谓的深山老林吧,不禁想起小时候在家乡天气好时,哥几个经常上山南山北隔着的那座山上去玩。往东北方向望去,那远处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山峦起伏,感觉神秘莫测。听说就是长白山,长白山的人参、鹿茸最出名,是名贵药材,但是非常稀少。当时很是向往,总想长大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到那神秘的地方看一看。这回可真的来到了这长白山脚下,这回要在这长久的居住下去了。真是戏剧性的变化,还了童年的梦想,却困惑了成年的幻想。虽然梦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童年的梦想和成年的幻想是截然不同的,这都由于谁呢?没有答案。</p><p class="ql-block">深呼一口气,清新凉爽,空气中充足的负氧离子使你愉悦,精神兴奋,身心健康。但是不能总喝风啊!你要吃饭啊!实际居住下去又是一个样。不能总看风景啊!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就听着妈妈在喊:“乙明进来,帮妈把炕琴柜挪到北炕梢。”孔乙明“啊!”的答应一声,马上回过神来。孔乙明的小名叫乙明。</p><p class="ql-block">这是一间南北大炕泥草房,屋顶是以前採的纸棚,已经发黑破烂不堪。从纸棚破洞里耷拉下来的破碎的棚纸,还在微微的摇晃。透过秫秸上缠有纸条的纸棚骨架的窟窿,能看见发黑的房梁和房笆。在不工整的墙壁四周都是用报纸糊的,已经是漏洞百出。漏洞里的墙皮早已粉化,经常往下掉渣。而这里的墙,是下面宽上面窄,是用毛石和大泥垒的,表皮抹上一层黄泥,有一道棱子叫人看着不舒服。南北有两扇榫卯已离核窗棂已裂缝的木窗,屋地就是土地,疙疙瘩瘩。屋里屋外有三道关不上开不开的木门,门窗和木窗都是窗户纸。</p><p class="ql-block">外屋是厨房,厨房东面又是一间屋子,这间屋子住着一户比孔乙明家提前来的下放户,是老两口,有50多岁。两家共用一间厨房。两座大锅台对着摆在一进南门的,左右墙旁边。两扇油黑发亮的松木锅盖,扣在锅台的大黑铁锅上。厨房四壁没有糊纸,屋顶没有纸棚,就那么裸露着土墙皮和房梁、檩子和椽子。到处都是灰与黑色,油灰长年累月的累积,已经结成了厚厚一层“硬痂”。原先这三间房是草甸村三小队的队部,队长和会计、保管员都在这办公。听说市里要来下方户,提前把队部给腾出来了。</p><p class="ql-block">这趟泥草房到现在为止,孔乙明家西墙隔壁是三小队的大车店,是一套有三间房子长的筒子房,南北大炕,灶坑、锅台在东边。远道上公社送公粮、办事等的车马一天走不到公社的,半路都要在这打尖住店。</p><p class="ql-block">下放户老吴头家东墙隔壁住着一位当地姓辛的老农民,一家四口,夫妻俩带两个女儿。经常能听到他家老辛痛苦的呻吟声,他是严重胃病。孔乙明对门住的下放户老头姓吴。</p><p class="ql-block">这趟泥草房后门是一块空地,往北紧挨着空地是草甸村一座大会议室,是草甸村社员集会的地方,有五米多高,也是泥草房,像五凤楼似的,四处透风。室内一个大厅,靠东头的舞台上,能演电影和戏剧。在会议室西头有一口水井,一个辘轳架在水井上。这一带的住户都吃这口水井的水。紧挨会议室西墙,是一条贯穿整个草甸村的东西大马路,过马路西北是草甸村小学校。是草甸村仅有的一处砖瓦房校址。紧靠会议室东墙就是草甸大队队委会,也是石头泥墙,只是房顶是灰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