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中学】家长学校开课啦:解码亲子沟通,开启亲子沟通的智慧之旅

Cαctus.

<p class="ql-block">在家庭教育的广袤原野上,亲子沟通宛如一座心灵之桥,悄然连接着两代人的情感版图。多少父母怀揣深情,出口却成说教;满心期盼理解,对话却滑向对立。如何让爱真正抵达孩子心底?这场关于倾听与回应的智慧之旅,正悄然启程。</p> <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8日,市中心城区示范家长学校第五届活动在益阳市图书馆温情启幕。以“解码亲子沟通”为主题,这场盛会聚焦初一家庭的现实困境,助力父母读懂青春期孩子的沉默与情绪。李丽老师倾情主讲,资阳区文昌中学初一年级家长代表齐聚一堂,共赴一场名为“开启亲子沟通的智慧之旅”的心灵之约。</p> <p class="ql-block">我们常急于纠正孩子的行为——赖床、拖延、抱怨……却未曾俯身倾听,那行为背后是否藏着一个疲惫不堪的灵魂?青春期的孩子正经历学业压力、人际困扰与自我认同的拉扯,每一重挑战都在悄然消耗他们的心力。他们的“不听话”,或许正是内心呼救的回声。</p> <p class="ql-block">当孩子退缩、易怒或沉默,那不是叛逆的信号,而是情感的求援。此刻,父母最不该成为施压者,而应化作情绪的“避风港”。先看见他的“累”,理解他的“难”,让他确信:无论世界如何风雨飘摇,家始终是可安心停靠的港湾。唯有情绪被温柔接住,心灵才能重获前行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沟通的真谛,在于“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别急着评判对错,先做孩子情绪的“容器”。</p> <p class="ql-block">第一步:共情——做孩子情绪的“安全港湾”❤️</p> <p class="ql-block">当孩子委屈落泪,他需要的不是分析“错在哪”,而是被理解“有多难过”。就像我们被误解时,第一反应是委屈而非反思。蹲下身,轻声说:“被老师批评了,心里一定很难受吧?来,妈妈抱抱。”“和朋友闹翻了?换作是我,也会伤心。”</p> <p class="ql-block">唯有感受被接纳,心门才会缓缓开启。</p> <p class="ql-block">第二步:梳理——做孩子思绪的“导航仪”🧭</p> <p class="ql-block">等孩子愿意倾诉,请耐心听他说完。不打断、不评判、不急于给建议。待他说尽,再轻声引导:“所以事情是这样的……你最生气的是哪一点?”“如果再来一次,你会怎么做?”“老师的要求,你觉得哪里让你不舒服?”</p> <p class="ql-block">用提问代替指责,让孩子在思考中看清来路。</p> <p class="ql-block">第三步:解决——做孩子成长的“同盟军”🤝</p> <p class="ql-block">最后,与孩子并肩寻找出路,而非替他做决定。“明天见到同学,你想怎么开口?”“如果老师再提这事,你打算怎么回应?”“我们一起来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p> <p class="ql-block">参与决策的过程,正是孩子学会独立面对世界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爱,应是无条件的守望。让孩子深知:无论你表现如何,爸爸妈妈的爱永不褪色。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让孩子恐惧犯错,而在于让他相信——即使走偏了,也永远有一条回家的路。愿我们都能成为孩子心灵的避风港,在理解与陪伴中,照亮他们勇敢长大的每一步。</p> <p class="ql-block">沟通中的指责,往往是关闭心门的始作俑者。“你怎么又这么晚回来!”“你为什么总是不听话!”这类“你信息”充满评判与攻击,孩子第一反应便是防御与反驳。而换成“我信息”:“你这么晚回来,又没提前告诉我,我真的很担心,也有些生气。”——这句话清晰传递了事实(晚归未告知)、感受(担心、生气)与影响(让我焦虑)。它不指向人格攻击,而是表达内在需求,为孩子理解父母、反思行为留下空间。</p> <p class="ql-block">良好亲子关系的根基,藏在父母与孩子双向奔赴的成长里。沟通不是单方面的教导,而是彼此靠近的旅程。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在对话中破译理解的密码,让言语不再冰冷,而是化作一束光,温柔照进孩子内心的幽微角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