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走出山东博物馆,吃过午餐,我们决定前往下一个行程,千佛山。</p> <p class="ql-block"> 千佛山风景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济南三大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定位为“佛教历史名山,虞舜文化圣地”,最高点海拔285米。</p> <p class="ql-block"> 周朝以前,千佛山叫做历山;隋开皇年间,山东境内佛教盛行,佛教徒依山势凿窟,雕佛像多尊,并建“千佛寺”,渐有“千佛山”之称,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 唐贞观年间,千佛山重新修葺,将“千佛寺”改名为“兴国禅寺”;从元代开始,逢“三月三”“九月九”,这里均举办庙会,明代又扩建寺院,千佛山逐渐成为香火圣地。</p> <p class="ql-block"> 1959年,千佛山辟建为公园,在保留历史古迹的基础上,先后增添了桃花园、游览索道、瀛芳园、奇能滑道、十八罗汉、卧佛、观音园、石图园、梨园等景点;后来,又把山东麓的辛亥革命烈士陵园、山南的北魏黄石崖造像、佛慧山造像和开元寺遗址划入千佛山公园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 走进千佛山风景区,鲜花绽放、草木葳蕤,满目葱茏。</p><p class="ql-block"> 公园虽建于山坡之上,却巧妙地将抬高地势的台阶加大距离修建,而且每一处的台阶只有几级,并不太高,因此,行走起来并不觉得太累,一边行走一边欣赏园林风景,反而还有轻松之感。</p> <p class="ql-block"> 我们看到的第一处景点是十八罗汉。学习了一下,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八罗汉原本没有固定的形象,是后来的艺术家凭着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千佛山的十八罗汉皆为石雕,罗汉的面容、神态、形象、服饰以及他们的法器各有不同、各具特色,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雕塑的旁边还设有介绍,可以了解这些罗汉的主要佛教故事。</p><p class="ql-block"> 苏频陀,十八罗汉第四位,俗称托塔罗汉,是乔达摩·悉达多的最后一位弟子。他率七百阿罗汉住北俱卢洲,护持佛法,教化众生。因他常常手托一塔,所以又称为“托塔罗汉”。</p><p class="ql-block"> 跋陀罗,十八罗汉第六位,他率九百罗汉住耽没罗洲,护持佛法,教化众生。曾乘船去东印度群岛传播佛教,因此后世称他为“过江罗汉”。</p><p class="ql-block"> 十八罗汉各有各的传奇,在此不一一详列。</p> <p class="ql-block"> 沿着沙坡拾级而上,道路两侧分别是三清观和财神殿。时间原因,我们只在门前简单行拜,并没有入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 在主上盘山路和去万佛洞路的交界处,有一尊卧佛。这尊卧佛,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侧身卧像,1996年12月落户千佛山。卧佛为花岗岩质,长10米,重50吨,东西横卧,头朝东,面向北,右手托于头下,身穿通户大衣,面颊丰满,两户宽阔,头上有肉髻螺发,双耳垂户,眉目修长,双眼微睁,胸饰寓意祥瑞的"卐"字,给人以慈祥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卧佛象征着涅槃,体现了佛教对生死、贵贱等情缘的超越。其姿势寓意着佛祖释迦牟尼在涅槃时的安详与宁静。代表了佛教的慈悲与包容,众生平等。也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提醒人们珍惜生命,努力修行。</p> <p class="ql-block"> 卧佛的一侧是一处观音园,园内有一尊观音雕像,还有财神殿、吉祥坊等建筑。这尊观音雕像颇具特色、观赏力,那座吉祥牌坊上,“吉祥坊”三个字由中国佛教领袖、著名书法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p> <p class="ql-block"> 盘山步道的另一侧设有醒目的标志,四窟万像,这是千佛山的一处重要景点、一大胜景。</p> <p class="ql-block"> 洞窟两侧墙壁上精美的壁画,画工精细,色彩鲜艳。</p> <p class="ql-block"> 洞窟顶端及两侧的飞天雕塑,人物丰腴、娇媚,服饰飘飘洒洒,宛如正在空中飞舞,灵动飘逸。</p> <p class="ql-block"> 依“平遥古城双林寺”四大天王为原型雕塑的四大天王表情神态威猛霸气,极具震慑力。</p> <p class="ql-block"> 原型《敦煌莫高窟275窟》的交脚弥勒菩萨</p><p class="ql-block"> 面相丰圆,神态恬静,头戴化佛三珠宝冠,发披两肩、上身半裸,束羊肠裙,交脚坐于狮子座上。</p> <p class="ql-block"> 原型《敦煌莫高窟第130窟—南大像》,莫高窟的第二大像,开凿于盛唐开元、天宝年间。这里只塑造了佛像头部。原型佛像通高26米,仅头部就高达7米。</p> <p class="ql-block"> 原型《敦煌莫高窟第303窟》倒塔状中心塔柱,中心塔柱呈现须弥山形状,上部为圆形七级倒塔。倒塔下面是方形台座,台座上四面开龛。须弥山是佛教传说中的神山,倒置的须弥山仿佛漂浮于空中,增加了造像的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 四窟万像,建于1992年,全长500米,集敦煌、龙门、麦积山、云冈中国四大石窟精华于一身,经过艺术家精选、浓缩、重构,用仿造的方法,塑造佛祖、菩萨、弟子、天王近3万尊,再现了中国石窟造像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 卧佛原型《敦煌莫高窟第158窟》,敦煌石窟最大的涅槃像,面相端庄安详。在涅槃像的左右背后,绘画由弟子、菩萨、各国王子、天龙八部等构成的《举哀图》。以绘塑结合的手法表现了佛的涅槃情景。涅槃像的卧姿称为“狮子卧”,佛像枕右手而卧,左手轻放于身上,双足相迭横卧,体态修长,表情恬静。</p> <p class="ql-block"> 原型《龙门石窟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15000尊小佛而得名。以为唐高宗、武则天祈福。</p> <p class="ql-block"> 原型《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p> <p class="ql-block"> 原型《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卢舍那大佛位于龙门石窟西山南部的奉先寺内,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面容端庄慈祥,被誉为“东方蒙娜丽莎”。它由唐高宗李治下令开凿,于公元675年完工,融合了唐代审美与皇家威仪,代表了中国古代佛教雕刻艺术的巅峰之作。据说是按武则天的样貌雕塑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 原型《云冈石窟第十九窟》,云冈石窟第19窟是昙曜五窟之一,平面椭圆形穹窿顶大像窟,主佛高16.8米,为第二高佛像,衣纹简洁,南壁有最早且最大的"罗睺罗因缘"故事图。</p> <p class="ql-block"> 四大石窟除麦积山石窟,其他都已经游览参观过,看到眼前的仿造石刻,似像非像,有一种多此一举的感觉。但能将造像雕刻到如此程度,也绝非易事,尤其是集四大石窟的雕像为一处,来到这里,可以一并欣赏到四大石窟的雕刻艺术,了解到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佛教故事,也十分难得、绝无仅有,因此,千佛山的四窟万像景观也值得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 走出四窟万像,又去了景区内的另一处重要景观弥勒胜苑。四柱三门的牌坊之内便是主体造像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肚弥勒佛,号称江北第一大佛。使用含金量98%的24K金箔24万余张,合计约4.4公斤黄金,为弥勒大佛雕像贴金,佛像整体高30米,其身高约21米,贴金面积达1700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露天贴金佛像。</p> <p class="ql-block"> 参观过两处重要景点再次返回登山主道,虽然身体已经明显感觉到了疲惫,稍事休息,决定登山。</p><p class="ql-block"> 山路上的第一处景点就是唐槐亭。唐槐亭又称四面亭、半山亭,建于1957年,由亭旁的唐槐而得名。传说,唐朝开国元勋胡国公秦琼,经常到山上来为母亲上香祈福,每到此处都要将马栓在这棵树上,所以后人把这棵古槐称为“秦琼拴马槐”。此树树心已空,仍然枝繁叶茂。古树下一株小槐树,穿过树干枯洞,犹如慈母抱子,又叫母抱子槐。“唐槐亭”三字,是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先生,于1981年夏天重游千佛山时所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 顺山势拾级而上,经过两处古牌坊,在兴国禅寺西门南侧石壁上有一块乾隆御碑。这是乾隆皇帝1748 年下江南时游览千佛山所题的一首风光诗,诗名为《千佛山极目有作》。</p><p class="ql-block"> 诗中主要描绘了千佛山秀丽的景色和千姿百态的石佛造像。</p> <p class="ql-block"> 终于登上了半山腰,来到了兴国禅寺。</p><p class="ql-block"> 兴国禅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被称为千佛山首刹。经历代扩建、重建、修葺,现存寺庙是明清时期格局和规模,院内有弥勒殿、观音殿、达摩殿、玉佛殿及禅堂。共有7座殿堂,分四个院落,是千佛山的主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 兴国禅寺门朝西,上额刻有书法家赵朴初题写:"兴国禅寺"四个金色大字。</p> <p class="ql-block"> 兴国禅寺东侧,有一座历山院,也称东庙,原是一处儒、道、佛三教合居的院落。门额上“历山院”三个大字,集自乾隆御碑。院内的主要建筑有舜祠、鲁班祠、三圣殿、一览亭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 一个个景点走过,一个个台阶登上,体力已经严重透支。要命的是,水和帽子都在山下的包里,挑战的尺码无形中又有了增加。下山已不可能,山顶就在上面,唯有继续坚持才能登顶。</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块字碑时,偶遇两位小姑娘,感谢两她们,在我询问山顶还有多远时并没有如实告知、而是鼓励我“加油!”</p> <p class="ql-block"> 在衣裤全部湿透之时,我终于看到了泉城、全城,终于登上了山顶。</p> <p class="ql-block"> 山顶并不大,可山顶上的人不少,大多是结伴而行的年轻人,见到我这位阿姨,都热情地打招呼并帮我拍照,令我除了登高揽胜,又看到了来自年轻人的别样美景。</p><p class="ql-block"> 终于登顶千佛山,一览泉城自然人文胜景。千佛山之行,登顶揽胜,挑战成功,收获满满,完美收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