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刷到一篇关于企业制度的文章,一下子就戳中了我 —— 很多公司为了追求 “规范化”,竟然把制度当成 “流水线产品” 来做!<div><br>找个模板复制粘贴,改一改公司名称,一套 “完美制度” 就出炉了,然后强推给各部门执行。本以为能让工作更顺畅,结果呢?大家怨声载道,制度根本推行不下去,最后只能贴在墙上当摆设。</div><div><br>其实这不是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一开始就搞反了方向:如果复制粘贴就能解决管理问题,那还需要管理者干嘛?</div><div><br>任何制度的生命力,都在于 “贴合实际”。它必须匹配公司的发展阶段,不能用大企业的制度要求初创公司;要贴合员工的能力水平,不能制定大家根本执行不了的规则;更要围绕公司的实际业务,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div><div><br>“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制度不用追求多完善、多好看,能落地、能解决问题,就是好制度。</div><div><br>想起我之前制定仓库管理制度的经历,没有走 “抄模板” 的捷径:</div><div><br></div><div>先是花了几天泡在仓库,跟着仓管师傅看每一个出入库环节,记录下流程中的卡点和漏洞;</div><div><br></div><div>然后找采购、销售、财务等相关同事聊天,听他们在对接仓库时的诉求,比如有些易碎品需要特殊包装,有些耗材出入库要简化流程;</div><div><br></div><div>再结合公司的 ERP 系统要求,把这些情况综合起来,一点点打磨制度细节;</div><div><br></div><div>制度出来后,还组织了专门的培训,告诉大家为什么这么定、遇到问题该找谁;执行过程中,我也会定期跟进,收集大家的反馈,及时调整优化。</div><div><br>就这样,这套制度才真正落地生根,既规范了流程,又没给大家添负担。</div><div><br>说到底,制度是用来保障执行、让工作更高效的,而不是用来束缚手脚的。脱离实际的制度,再华丽也没用;贴合业务的制度,才能真正帮到大家~</div><div><br>(文末互动:你有没有遇到过 “水土不服” 的制度?你觉得制定制度最重要的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呀~ 喜欢这篇分享,就点个赞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