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不但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还是著名的“成语典故之都”。据统计,历史上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约有1600余条,成语典故文化是邯郸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胡服骑射”、“邯郸学步”、“黄粱美梦”、“负荆请罪”等许多历史典故脍炙人口,成为赵文化的代表。在邯郸街头漫步,随处可见成语典故遗址景观,可以充分领略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邯郸成语典故苑位于赵苑公园内,是一个以赵文化和成语典故为核心的主题公园。赵苑公园的北大门,是一组仿秦汉风格的建筑,两侧是门阙,中间的雕塑造型为战国时期赵国的国宝“和氏璧”。和氏璧上面的八个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相传是秦朝丞相李斯所书。整个大门庄重典雅,气势恢宏。<br> 公园内碧水荡漾,岸柳依依,莲叶田田、亭榭错落,水色天光相映生辉,景色宜人。<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成语典故苑精选了来自邯郸的成语典故如“一言九鼎”、“毛遂自荐”、“黄粱美梦”、“锲而不舍”等58条,以石刻、壁画、雕塑等形式加以展现。<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公园内有成语步游道等九大主题区域,融合园林景观展现成语文化,设有战国风格赵鼎广场、铸铁浮雕画等。在一广场中心,是胡服骑射的雕塑,坐骑飞腾,马上的持弓武士显得非常威武雄壮,这一雕塑已成为邯郸的一个标志。<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在邯郸丛台区,有一横跨沁河、贯通古城南北的石桥,明代的一位知县根据《庄子·秋水》“邯郸学步”的典故而将此桥命名为学步桥,使其成为成语“邯郸学步”的实体象征。学步桥为大券三孔、小券四孔的七孔石拱桥,桥面宽9米,长32米,桥面两侧各有18根望柱,望柱之间各镶嵌了19块石栏板,板面雕刻有邯郸历史典故和各种造型纹饰等。<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串城街俗称“城内中街”,是邯郸古城的南北轴线,其历史可追溯至殷商时期,明清时期称为“邯郸道”或“御道”。2024年改造后更名为“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拥有回车巷、邯郸行宫等多处景点。<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位于串城街南段的回车巷,又称蔺相如回车巷,是一条长约75米,宽2.3米的巷子。相传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蔺相如曾在此避让大将廉颇而得名,明万历年间的邯郸知县在这里立了一块“蔺相如回车巷”石刻。<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邯郸市博物馆的新馆造型美观,一楼中央大厅的三面墙壁镶嵌有“磁山之光”、“胡服骑射”、“建安风骨”三幅锻铜壁画,集中反映了邯郸历史文化的三个重要时期,面积为21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室内锻铜壁画之最。大厅中央还置有一组以赵王陵出土的青铜马为原型而创作的青铜马群雕,形象逼真,气势不凡。<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博物馆内有“‘甘丹’风华——邯郸历史文化陈列”、“邯郸古代石刻艺术陈列”、“方圆世界——中国历代钱币陈列”、“磁州窑瓷器陈列”四个常设陈列,有馆藏文物9927件,其中珍贵文物252件,是一个很有看头的博物馆。<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