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字旗前的热血共鸣

金戈铁马

<p class="ql-block">  晚秋的一个下午来到成都人民公园游览,走近东门,那尊高高矗立勇士冲锋陷阵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映入眼帘,让人肃然起敬,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对热血将士的深情敬意。</p> <p class="ql-block">  往前不远便来到了《壮士出川》雕塑城墙前,墙上塑造了一双代表全川将士之手,双手抱拳作告别状,相誓无言,表达出出川将士不负父老乡亲厚望,向死而生的决心。转身几步来到了那面《国家民族存亡关头我等出川抗战》展示墙前,那幅白底黑字“死”字旗图片视觉冲击力,让我震憾,顿感热血沸腾、血压飚升。那是一面出川抗战临行前,一名战士的父亲蹭送的旗帜,旗帜中央硕大的“死”字分外醒目,右侧两行“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字句,鼓励儿子为国杀敌、马革裹尸,“死”字旗不仅成为川军将士抗战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更见证了中华儿女恒古不变的爱国情怀。当我仔仔细细回看这幅“死”字旗图片,反反复复阅读旗帜上战士父亲写下的那一行行手谕,让我这个花甲老兵热泪盈眶、激动不已……</p> <p class="ql-block">  久久凝望“死”字旗,眼光一遍遍看过“死”字旗里颤抖的笔划,心中还能触到那位父亲落笔时的悲壮——不是悲戚的诀别,而是把全家的期许、民族的脊梁,都凝进了这一个重逾千钧的字里行间。那一行行手谕,没有华丽的辞藻,“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字字都扎进了心底,句句都冲击着我的灵魂,即是我这双曾握过钢枪的手,此刻也控制不住地发颤……曾以为自己对“牺牲”早有体会,可站在“死”字旗前才懂,“牺牲”是把生留给后人、把死留给自己的崇高抉择,是“愿以我血沃中华”的向生而死,是“死后裹身”亦无悔的向死而生!</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晚秋的风从东门吹过,风里带着“死”字旗上热血的温度,温暖着、亦重新叩问着我这个老兵的初心。或许凝望得太久,耳畔竟恍惚响起嘹亮的军号声,眼前似有无数身影行将出发……就在这时,一滴老泪再也忍不住,从眼角滑落,那泪里没有软弱,只有温暖——原来有些精神从不会被岁月冲淡,有些信仰从不会被时光掩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