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德米尔湖是英格兰最大的天然湖泊,位于坎布里亚郡湖区国家公园核心地带,以其壮丽的冰川地貌、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多样的户外活动闻名,被誉为 “英国的后花园”。 1847 年肯德尔至温德米尔铁路开通后,这里成为热门度假地。莱克赛德与哈弗斯韦特铁路是英国湖区的标志性遗产铁路,以复古蒸汽火车体验和优美的湖区风光闻名。 线路原为弗内斯铁路的支线,1869年开通,最初用于运输利文山谷的煤炭、铁矿等货物,同时为湖区游客提供交通服务。<br>20世纪60年代因铁路缩减政策停运,1973年由铁路爱好者与志愿者团队重建,以家族经营模式重新开放,成为英国湖区的文化地标。 线路全长约5.1公里,连接哈弗斯韦特站与莱克赛德站。每年4 月至10月开放,每日多班次运行,蒸汽火车牵引1950年代复古车厢,慢悠悠穿梭于利文山谷的田园风光中。 搭乘复古蒸汽机车,感受工业革命时代的交通魅力,沿途欣赏利文河谷的森林、草地与河流景观。 作为英国工业遗产的活态展示,铁路不仅承载着运输历史,更通过复古体验让游客沉浸式感受19世纪的交通与生活方式。 <div>我们乘坐游船前往鲍内斯小镇,途中近距离观赏湖中小岛和水鸟群栖地。</div> 温德米尔湖形成约在12,000年前的末次冰期后,冰川消退形成湖盆,由罗迪河、布拉迪河等溪流补给,经利文河注入爱尔兰海。湖中有 18 个岛屿,最大的贝莱岛为私人所有,岛上保留着自然生态和历史建筑。 温德米尔湖形成约在12,000年前的末次冰期后,冰川消退形成湖盆,由罗迪河、布拉迪河等溪流补给,经利文河注入爱尔兰海。湖中有 18 个岛屿,最大的贝莱岛为私人所有,岛上保留着自然生态和历史建筑。 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摇篮,湖畔诗人威廉・华兹华斯曾在此写下 “光影变幻中展现壮美景色” 的诗句,其故居赖德尔山距此仅数公里。奥斯卡・王尔德的《贵妇人的扇子》、比阿特丽克斯・波特的《彼得兔》等作品也在此汲取灵感。<br> 鲍内斯小镇位于英格兰坎布里亚郡湖区国家公园的温德米尔湖东岸,是湖区最具活力的观光重镇,也是探索温德米尔湖的核心门户之一。 贝尔斯菲尔德酒店建于 1845 年,最初是私人宅邸,后于 1892 年改造为酒店,属于维多利亚风格建筑,外观典雅大气,带有典型的英式古典庄园韵味。酒店坐拥 6 英亩精心维护的花园,可俯瞰温德米尔湖的壮丽景色,是湖区极具历史感与格调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它不仅保留了大理石走廊、复古电梯等历史细节,还融合了现代设施,曾是冯・斯坦伯格女男爵的宅邸,如今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绝佳的湖景视野,成为温德米尔湖区的高端度假胜地,也是感受英伦贵族式度假风情的好去处。 19 世纪铁路通达后,因温德米尔湖的旅游开发迅速崛起,鲍内斯小镇从渔业小镇转型为度假胜地。 苏格兰“逃婚小镇”格特纳格林位于苏格兰与英格兰的边境地带,因独特的婚姻历史和浪漫传说成为全球闻名的爱情地标。 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让莉迪亚与威克姆私奔至格特纳格林;大法官厄斯金为娶心上人,甚至男扮女装躲避家人阻挠,在此完成婚礼,成为小镇茶余饭后的传奇。 1754 年,英格兰颁布《哈德威克勋爵婚姻法案》,规定21 岁以下男女结婚需父母同意,且仪式必须在教堂由神职人员主持。而当时苏格兰法律允许16 岁以上男女自由结婚,无需家长许可、无需教堂仪式,只需两名见证人即可。格特纳格林因是英格兰人北上苏格兰的第一站,成为情侣们“私奔结婚”的首选地。他们乘坐马车疾驰至此,在铁匠铺的铁砧旁由“铁砧牧师”(当地铁匠)主持婚礼——铁匠以敲打铁砧的声响替代教堂钟声,象征爱情如铁器般坚固,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铁匠铺因地处五条古道交汇处,成为最早的婚礼场所 —— 铁匠兼任 “铁砧牧师”,以铁砧为圣坛为新人证婚,象征爱情如铁般坚固。这一传统延续至今,铁匠铺前的红色石雕恋人像已被摩挲得发亮,成为爱情的象征。 铁匠放下铁锤,以铁砧为 “圣坛”,为情侣们证婚。截至 1962 年,仅一位铁匠就为5147 对情侣主持过婚礼。 雕塑花园陈列着多组爱情主题雕塑,如相拥的黑色石雕和象征永恒的长臂拱门,适合漫步拍照。 2022 年完成沉浸式翻新后,这里成为英国首个爱情主题互动景点。如今,格特纳格林每年举办 5000 余场婚礼,占苏格兰总婚姻数的 1/13。除了延续铁砧证婚的传统,还提供多种现代仪式选择,包括民事婚礼、誓言重温等。2025年推出的白金套餐(£1,143 起)包含两晚豪华酒店住宿、摄影服务、苏格兰早餐和烛光晚餐,甚至可定制风笛演奏。婚礼旺季为 5-9 月,建议提前6-12个月预订。 格拉斯哥是苏格兰最大的城市,位于克莱德河畔,是英国重要的文化、商业和工业中心之一,兼具深厚的工业历史与现代活力。它曾是“大英帝国的造船心脏”,19世纪至20世纪初,克莱德河畔的造船厂建造了全球约20%的船舶,菲尼斯顿起重机(巨型悬臂起重机)等工业遗存,至今仍是城市工业辉煌的见证。随着工业衰退,格拉斯哥通过文化转型,于1990年获评 “欧洲文化之都”,完成从“工业锈带”到“文化秀带”的蜕变。 克莱德弧线桥有个亲切的昵称“歪桥”。这座桥横跨克莱德河,连接着城市的芬尼斯顿区与戈万区,于2006年正式通车,是格拉斯哥市中心自1969年以来首座跨越克莱德河的交通桥。其设计极具现代感,白色的弧形拱架搭配交错的钢索,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标识。作为格拉斯哥城市更新的地标之一,它不仅承担着交通功能,还成为了克莱德河滨水区的景观焦点。周边的现代建筑与清澈蓝天相映,展现出这座苏格兰最大城市在工业遗产之上焕发出的现代活力,也体现了格拉斯哥从“造船之都”向文化与创意之城转型的城市风貌。 格拉斯哥的苏格兰会展中心 主体建筑,它是苏格兰活动园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该建筑于1985年落成,最初因外观被称为 “大红棚”,后于1997年扩建时改为灰色外观。它占地广阔,展厅面积超22,000平方米,是苏格兰规模最大的会展设施。建筑风格偏向实用主义工业风,与周边的“犰狳”克莱德礼堂、OVO Hydro室内演艺场馆,形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建筑风格对话。作为多功能会展空间,它可举办音乐会、大型展览、国际会议等各类活动。例如曾在 1990 年格拉斯哥 “欧洲文化之都” 期间,承办过帕瓦罗蒂演唱会、芭蕾舞剧等重磅文化活动;也长期作为全球行业展会、商业论坛的举办地,是格拉斯哥连接国际商业与文化的重要枢纽。 克莱德礼堂有个更亲切的昵称“犰狳”。由著名建筑师诺曼・福斯特的团队设计,于1997年落成。其外观以独特的弧形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组合而成,形似犰狳的外壳,极具未来感与辨识度,成为格拉斯哥的地标建筑之一。作为苏格兰最大会展中心的核心建筑之一,它主要用于举办各类大型活动,包括音乐会、戏剧演出、国际会议和展览等,可容纳约 3000 名观众,是苏格兰文化与商业活动的重要枢纽。 克莱德礼堂作为苏格兰最大会展中心的核心建筑之一,它主要用于举办各类大型活动,包括音乐会、戏剧演出、国际会议和展览等,可容纳约 3000 名观众,是苏格兰文化与商业活动的重要枢纽。 OVO Hydro(曾用名 SSE Hydro)是苏格兰最大的娱乐场馆,也是全球极具辨识度的地标建筑之一。由著名的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设计,2013年正式开放。其外观呈独特的椭圆弧形,外立面采用半透明的ETFE膜材(一种最初为航天工业研发的轻质材料),可呈现1600万种色彩变化,夜晚如“发光的巨碗” 点亮格拉斯哥天际线。建筑灵感源自古希腊罗马圆形剧场,内部无柱设计的125米宽钢穹顶(重1400吨),保障了从每一个座位到舞台的绝佳视野。作为多功能室内场馆,可容纳14300名观众,能灵活举办音乐会、体育赛事、国际会议等各类大型活动。例如曾承办2014年英联邦运动会、UFC格斗赛事,也是全球顶级歌手(如 U2、麦当娜)巡演的热门站点,还在2021 年作为COP26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重要场地。 克莱德河畔的菲尼斯顿起重机是格拉斯哥工业遗产的核心地标,也是“世界造船中心”辉煌历史的生动见证。该起重机1926年动工,1931年完工,由考恩·谢尔顿公司建造,耗资约 6.9万英镑。它是为取代旧起重机、适应重型货物(尤其是蒸汽机车)出口需求而建,是克莱德河最后一座巨型悬臂起重机。<br>该起重机高50.24米,悬臂长77米,起重能力达175吨,是英国唯一配备人员电梯和水平辅助吊轨的起重机,曾3分半钟即可完成一次 360° 旋转。它是格拉斯哥 “造船黄金时代” 的关键设施,负责将斯普林本工厂生产的蒸汽机车、坦克等重型设备吊装上船,全球约25%的蒸汽机车经此出口至英帝国殖民地。作为A 类 listed 建筑,它是全球仅存的11座巨型悬臂起重机之一,也是格拉斯哥工业遗产的“精神图腾”,其形象频繁出现在BBC新闻、影视剧(如《塔格特探案》)中。 南圆形建筑是格拉斯哥工业遗产与城市更新的典型代表。建于1890-1896年,最初是格拉斯哥港口隧道的南岸入口,用于连接克莱德河两岸的车辆与行人交通(曾配备奥的斯液压电梯,实现车辆垂直升降进入隧道)。随着港口功能衰退,隧道于 1980 年关闭,建筑一度荒废,后经改造成为历史地标。作为B 类listed建筑,它是格拉斯哥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要案例,见证了城市从“造船之都”到文化创意中心的转型。 戈万 - 帕蒂克桥是格拉斯哥最新的城市地标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开合式人行桥。桥梁采用独特的“V 型独塔斜拉”设计,白色钢结构塔架与斜拉索形成极具现代感的视觉符号,灵感源自格拉斯哥工业遗产中的造船起重机,致敬城市的航运历史。<br>作为欧洲最大的开合式人行桥,主桥跨可旋转90度,为大型船只(如世界仅存的蒸汽游轮“威弗利”)让行,兼具通行与航运兼容的功能。该桥耗资2950万英镑,2022年动工,2024年 9月正式开放,是格拉斯哥城市更新与“西端创新区”规划的核心项目。它连接了戈万(曾是造船重镇)与帕蒂克(西端文化区),助力克莱德河南岸的经济复兴,是格拉斯哥“工业锈带”向“文化创意带”转型的关键纽带。 河畔博物馆和高桅横帆船 “格伦利”,是格拉斯哥工业遗产与现代建筑艺术碰撞的经典景观。<br>河畔博物馆由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设计,2011年开放。其外观呈独特的“波浪形钢结构”,灵感源自克莱德河的航运历史,与周边工业遗产形成强烈的视觉对话。内部是格拉斯哥交通与工业博物馆,藏有从蒸汽机车到现代赛车的3000余件展品,完整呈现了城市从 “造船之都” 到现代都市的发展脉络。<br>高桅横帆船“格伦利”1896 年建于格拉斯哥的港口格拉斯哥,是英国现存唯一的钢制方形帆船,全球仅存5艘同类型船之一。它曾在全球航行,15次穿越合恩角,还曾作为西班牙海军的训练舰服役。1990 年被发现并修复后,作为浮动博物馆停靠在河畔博物馆旁,游客可登船参观船员舱、甲板和桅杆,沉浸式感受 19 世纪航海生活。 戈万市政厅是格拉斯哥工业遗产与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建于1897-1901年,由建筑师汤姆森与桑迪兰兹设计,采用华丽的布杂艺术风格,旨在彰显戈万作为造船重镇的财富与雄心。建筑耗资约6万英镑,1901年由时任戈万市长詹姆斯·柯克伍德正式揭幕,曾是戈万自治市议会的总部,1912 年戈万并入格拉斯哥后,建筑功能逐渐转变。建筑采用格拉斯哥标志性的红砂岩建造,立面装饰繁复,入口处的希腊式门廊、中央大穹顶和两侧塔楼极具视觉冲击力。建筑正面雕刻有戈万自治市徽(造船架上的船与工人),以及 “Nihil Sine Labore”(无劳则无获)的拉丁语格言,致敬当地造船业的辛勤传统;墙面还刻有历任市长的浮雕头像。曾设有议会厅、公共礼堂,如今改造成为电影与媒体产业的创意中心。 格拉斯哥塔是苏格兰最高的独立式塔楼,高 127 米,也是世界唯一可 360° 全旋转的高塔(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它采用 “机翼式” 设计,依赖一个直径 65 厘米的止推轴承实现旋转,可自动或手动调整方向以适应风向。塔内设有观景台,晴天时可俯瞰 20 英里内的城市与克莱德河景观,不过因技术问题常年处于间歇性开放状态,成为建筑界 “争议与创新并存” 的典型案例。 格拉斯哥科学中心(玻璃穹顶建筑):2001 年建成,是英国规模最大的科学中心之一。其外观采用流线型玻璃穹顶设计,灵感源自 “船帆”,呼应了格拉斯哥作为 “造船之都” 的工业历史。内部设有 300 多个互动展览、IMAX 影院和天文馆,是科普教育与家庭休闲的热门场所,曾在 2001 年由英国女王亲自揭幕。 格拉斯哥科学中心 IMAX 影院,它是格拉斯哥科学中心复合体的核心建筑之一,也是城市现代建筑与科技文化的标志性地标。建筑呈独特的 “椭圆形金属茧” 造型,外立面采用钛合金板材(与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同源材料),在不同光线条件下呈现出银灰到暖棕的色彩变化,极具未来感。<br>由英国建筑事务所(BDP)设计,2001年与科学中心主体同步落成,是“克莱德河畔城市更新”项目的关键组成部分。<br>作为苏格兰最大的 IMAX 影院,它配备1000平方米的巨型屏幕和6声道环绕音响,可放映3D/2D科普影片与商业大片。影院与相邻的“科学城”、“格拉斯哥塔” 共同构成科学中心复合体,每年吸引超50万游客,是格拉斯哥科普教育与家庭休闲的核心场所。 克莱德河畔的BBC 苏格兰总部大楼,是格拉斯哥媒体与创意产业的核心地标之一。由著名建筑师大卫・奇普菲尔德团队设计,2007年正式启用。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金属框架的现代风格,透明外立面既展现了媒体机构的开放性,又让内部的办公与制作场景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顶部的卫星天线则明确了其广播传输功能。作为BBC苏格兰的核心制作基地,这里整合了电视台、电台的演播室、编辑机房与办公空间,承担着苏格兰本土新闻、综艺、剧集(如《设得兰谜案》)、纪录片的制作与播出任务,是英国公共媒体在苏格兰的“创意引擎”。 皇后码头钟楼是格拉斯哥工业遗产与城市更新的典型代表。<br>该钟楼建于1890 年,最初是格拉斯哥皇后码头的配套建筑,用于为港口工人和船只调度提供时间参考,见证了格拉斯哥作为 “大英帝国第二大港”的工业辉煌。随着港口功能衰退,码头区域经改造成为商业与休闲区,钟楼作为历史地标被保留并修复。建筑采用格拉斯哥本地的砂岩建造,立面的拱形窗、装饰性石砌工艺保留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工业建筑风格,钟楼顶部的四面时钟曾是港口区域的时间核心。如今它是太平洋 quay 商业园区的一部分,周边环绕现代办公楼与休闲设施,历史建筑与现代空间的融合,体现了格拉斯哥对工业遗产 “活化利用” 的城市更新策略。 入住格拉斯哥皇冠假日酒店 本篇文字资料下载于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