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传奇一生的张铚秀将军

老马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秋十月,26军后代张卫民给我寄来开国将军张铚秀诞辰110周年纪念邮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5年至1957年,张卫民在烟台毓璜顶26军军部大院住过,那时他父亲张铚秀任26军军长,此时我家住在烟台太平街78师家属院。卫民告诉我,他对烟台军部大院一点印象也没有,怪不得卫民,那时他还不满两岁,1957年7月他父亲上军事院校离开烟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着这个红色邮简,让我想起父亲刘乃晏和许多老前辈对26军老军长张铚秀的评价,大家一致认为张铚秀是一位“勇猛无畏、一身正气、赤胆忠心、顾全大局”的将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左一作者刘卫平、左二张卫民、左三、四张海平夫妇、左五李微微、左六刘卫民,2025年1月12日在北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从江西永新走出来的开国将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铚秀(1915年7月26日﹣2009年8月14日)江西省永新县人,1928年参加虹桥村农民暴动,1930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第17师49团副连长,第18师53团连长,第16师营长(师辖营)。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1支队2团中队长、侦察参谋、营长、团参谋长,新四军第1支队新1团团长,新四军第7师56团团长,皖江军区含和支队参谋长,新四军第7师19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19副师长兼参谋长,第9纵队26师师长,第三野战军27军80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任第26军副军长兼参谋长、代理军长、军长,68军军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共山东省委常务副书记,昆明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长,昆明军区司令员。参加过抗美援朝,参与指挥了对越边境作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中共十三大分别增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前辈的战斗(工作)岁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父亲刘乃晏认识张铚秀,是在烽火连天的抗美援朝战场上,张铚秀从志愿军27军80师调到志愿军26军任副军长,刘乃晏在志愿军26军77师230团。他们在朝鲜共同参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张铚秀和26军军长张仁初、政委李耀文,共同谋划指挥了26军在朝鲜参加的历次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0年至1973年,26军政治部副主任刘乃晏任胜利油田军代表、党的领导核心组组长,当时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任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军区政治部主任曹普南任省革委会政治部主任。时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张铚秀任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负责工交口,刘乃晏经常向张铚秀汇报请示工作,由于工作原因,那时候他们交往甚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5年刘乃晏夫妇去昆阳疗养,张铚秀司令员专门来看望,并请刘乃晏夫妇吃饭。张铚秀离开济南军区后,他们好多年没见面了,在昆明相逢,他们十分高兴,聊了许多过去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6年,张铚秀夫妇到济南来住在南郊宾馆,他打电话给刘乃晏,让刘乃晏夫妇到南郊宾馆见了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勇猛无畏一身正气的将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铚秀讲过这样一句话:职务可以退休,党员不能退休。老将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出生入死背银元的红军连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长征路上,红军一边行军打仗,一边打土豪、筹军饷。当时,张铚秀是连长,上级分配他带领保管军费。于是,他就背着200块银圆走在了长征路上。这些银圆加上身上的辎重有几十公斤重量,他时时刻刻把它背在身上,行军时背着;打仗时,他将银圆袋系在腰间;吃饭时,银圆袋也不离身;睡觉时,他背着银圆袋和衣而卧……有时累得汗流浃背,衣服都湿透了,他也不肯让人替换一下。张铚秀就是这样背着银圆袋参加了两次战斗。张铚秀既要当指挥者,又要与同志们一起英勇战斗,还要保护好随身带着的银圆。战斗的激烈艰苦可想而知。但他硬是以百倍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率领部队打败了敌人,身上的银圆也一块没少。当时张铚秀所想到的就是这是革命经费,不仅不能擅自动用一块,而且必须保证万无一失,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就是凭着这种信念,张铚秀将这200块银圆背到了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皖南事变重重脱险的新四军团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这一措手不及的事变打击,对刚进行改编的新四军更是致命一击。但好在傅秋涛率领第一支队成功突围,这才为新四军保留下了部分骨干人员。傅秋涛带领了两个团,一个新一团,一个老一团,新一团的团长则是张铚秀,为开路先锋,新一团遭受国民党军队的围攻,两个团因战争打散,失去了联系,新一团的团政委以及参谋长负伤,张铚秀只能自己指挥部队突围。这不仅是对他的考验,更是肩负起全团的希望,是整个部队的主心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尽快逃离国民党的包围圈,很快,张铚秀决定渡过徽水河,往西北方向突围出去,可在过河之际,敌军赶来,战斗又被迫打响,渡河行动暂停,临时代理政委不幸当场牺牲,张铚秀忍住悲痛,带领着众将士想办法突围,前方的路被堵死,只能往树林里撤退,与国民党打游击战,再寻找机会突围。张铚秀部队面临的不仅仅是兵力上的悬殊,还要遭受极端恶劣环境的打击。战士们衣着单薄,寒气逼人的天气消磨着大家的意志,得不到后勤补给的他们,更是雪上加霜,为了尽快突围,不得不先派人去侦察,却不幸碰巧遇上敌军搜山,这样一来,危险逼近,要是敌军相遇,胜算几乎为零,就在此时,一个反应敏锐的警卫员将张铚秀等人拉进了水塘。就这样,张铚秀等人在水塘里整整站了一天,直到天黑,敌军搜查未果,他们才从冰冷的水塘里出来,还好,张铚秀躲过了敌军的追捕,最终带着新一团和一路收拢的打散人员共200余人,成功突围到江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三次指挥对越反击战的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5年7月30日24时,昆明军区停止行使指挥权。8月14日,昆明军区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最后一任司令员张铚秀在会上回顾了从1955年以来,昆明军区30年的历程,情深意切,与会者无不为之动容。很多参会的老同志,如今回忆起来当时张司令员的讲话都饱含热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铚秀是三次指挥对越反击战昆明军区最后一任司令员。</p><p class="ql-block">在此前的6月11日,张铚秀专门乘直升机来到昆明军区前线指挥所,此时昆明军区还担负着对越自卫反击战任务。他向指挥所全体人员传达昆明军区裁撤的消息,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以战区军事指挥官的身份来这里。而后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献上花圈,长久肃立,与长眠在这里的烈士依依惜别。作为昆明军区最后一任司令员,他在昆明军区任职的10年时间里,3次指挥对越反击战,一生为国战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9年2月爆发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由于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病重离开战区,张铚秀制定了作战方案和10条作战原则,实际指挥了云南方向部队的作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0年1月,张铚秀被任命为昆明军区司令员。1981年5月,张铚秀指挥云南边防部队奉命收复云南麻栗坡县扣林山地区。1984年5月,他又坐镇指挥了两山战役,收复了老山和者阴山。尽管战场情况不断变化,他都能把握战局,先变于对手,牢牢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张铚秀也成为唯一一个3次指挥对越反击战的战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4岁老将张铚秀,临危挂帅,西南战场铸就传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5年昆明军区裁撤后,张铚秀卸任司令员职务,担任中顾委委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张铚秀已经达到70岁的退役年龄,所以在1988年我军授衔时,此时他已经不担任军队职务,就没有授上将军衔。但是以他的资历,是完全具备授上将条件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张铚秀淡泊名利,服从安排,留下美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将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铚秀始终严守纪律勤俭办公,每次下部队调研,他都会强调“人家做什么我吃什么,不要给部队带来接待上的负担〞,并要求离开部队时要交足粮票和伙食费。对随行的工作人员,他也一样严格要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次到西双版纳部队检查工作,随行人员利用休息时间采购了内地紧缺的生活用品。张铚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对随行人员既不指责,也不严厉批评,而是借机给大家讲述了1949年解放上海时自己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入城后不入民宅、秋毫不犯的经历,委婉地告诫和教育了随行人员,要时刻严守党和部队的纪律,保持革命军人的良好作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赤胆忠心顾全大局的优秀老党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5年“百万大裁军”,中央军委决定将昆明军区合并到成都军区,不少干部有怨气,许多老同志、老战友纷纷让张铚秀去找中央军委的领导反映,希望能继续工作。张铚秀明确表示:“我的级别已经够高的了,还想当什么?我服从了一辈子组织,在这个时候更要服从组织,听中央的安排,中央和军委领导那里还是不要去打扰为好,谢谢大家关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军区师以上干部大会上,他带头表示拥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到“不伸手、不干扰、不麻烦”的“三不〞原则和“思想不松、组织不散、工作不断”的具体要求。张铚秀以一名老党员、老红军的坚强党性和全局观念,秉持职务可以退休,党员不能退休的理念,为成都、昆明两个军区顺利合并整编,迈开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步伐作出重大贡献。将军留下了坚守最后一班岗的豪情岁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生战功显赫的张铚秀将军,晚年非常幸福安康,和夫人丁亚华几十年共同生活,和睦幸福,先后生育了四子四女,其中有3个子女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都荣立战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7年8月1日,在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上,张铚秀作为老战士代表发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1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