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蒙娜•德•波伏瓦的 《告别的仪式》有感

蓝镜书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读西蒙娜•德•波伏瓦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告别的仪式》有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本刊特约作者雪中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蓝镜书屋】工作室制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法国著名作家西蒙娜•德•波夫瓦著的《告别的仪式》一书,历经断断续续的一个多月时间读完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是二十世纪法国声誉最高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让-保罗•萨特的灵魂伴侣。我在上大学时就接触了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契约式爱情影响了一代年轻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我很喜欢作者的作品,她的《第二性》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她是一位法国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本《告别的仪式》是萨特去世后作者写的。她写这本书的目的,正如她在前言中所说,“我所谓的您,不过是一种托词,修辞上的小把戏。没人会听到,我也没有对谁说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事实上,我的受述对象是萨特的朋友,他们希望多了解一点儿萨特的最后几年。这些年,我怎么活过来,就怎么讲出来。我也谈一点儿自己,因为证人就是证词的一部分,不过,我还是尽可能少地谈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首先是因为,我不是这本书的主题,而且,正如有朋友问我怎样处理素材时我回答的那样:‘它们无以言传,不能诉诸文学,不能思量;只能经历,如此而已。’这份回忆录的主要依据是我十年来坚持写的日记,还有我搜集的诸多材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感谢所有以笔录、口述的形式帮我重新勾勒萨特最后时日的人。”这就是波伏瓦为什么要写这本书的心愿和过程。这也是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在未交付之前萨特没有读到的书。波伏瓦深情地写道:整本书都是为您写的,却和您无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本书共32万多字,作者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萨特最后十年的人生经历,从1970年到1980年4月15日去世,他们在一起的经历。写旅行、写文学创作,写社会活动去过的国家和经历的事件。</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们在一起谈文学、谈美食、谈思想、谈日常生活中的乐趣,读来令人享受和羡慕。这十年中的所有经历,作者都详细的记录了下来,他们的喜怒哀乐,萨特的身体状况,以及他和女友们的情谊。特别是他们参加的社会活动方面。作者详细的介绍了他们的经历,以及对当时世界局势的看法和观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波夫瓦的伟大,就在于她是一个智慧的女性,更是一位了不起的在处理男女两性关系方面的专家。萨特和作者的契约式是爱情,从年轻时的爱恋,到中年时的彼此成就,再到老年时的相互陪伴和信任,都是令读者敬佩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萨特有众多女友,而且又是一个对金钱没什么要求的善良之人,他对女友的资助,对朋友的帮助,对穷人的慷慨解囊等等行为,波伏瓦都是尊重的,支持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些读者用狭隘的想法看待萨特的一生,说他是水性杨花、变态等言论。如果他们读了这本书的第二部分,他们就不会说出这样的结论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二部分“与让-保罗•萨特的谈话”一九七四年八月至九月。这也是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读完这一部分,你就了解并且理解了这对一生中不离不弃的人,怎么成为了灵魂伴侣,他们的一生是多么有意义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种以对话形式的记录,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真实自如的感觉。提问者的智慧自如,回答者的真诚平和,这样的一问一答,就像对一个陌生的人,一点点熟悉他的相貌、爱好、习性一样,到最后看到了一个有丰富的思想、情感、有能力活成自我的,让读者敬佩和热爱生活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萨特一生都在希望自己“做一个仅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的人,用他的思想和感受照亮全城的人。”他做到了,而且,他的思想一个世纪后还在影响着世界。作者说,关于萨特,这些对话中没有任何让人始料不及的爆料,但大家可以从中找到萨特百转千回的思想历程,听到他活灵活现的声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波伏瓦在写到萨特最后十年的生活时写到,“任何预设都无从谈起,他也没有可能更好地照顾自己。他热爱生活。承受失明和极度虚弱的状态,已经让他不堪负荷。确切地意识到威胁已经迫在眉睫,这只会给他最后的岁月罩上一层无谓的阴影。毕竟,我也和他一样,在害怕和希望之间摇摆。我的沉默没有把我们分开。他的死却把我们分开了。我死了,我们也不会重聚。事情就是这样。我们曾经在一起融洽地生活了很久,这已经很美好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作者这段话,概括了他们一生中萨特最后岁月里的生活,以及对她一生的总结。作为女性,波夫瓦是优秀的,更是女性中一个了不起的人。她为天下的女性树立了榜样,为女性的自由和平等争取了权利。她为一生的灵魂伴侣萨特写下的这本《告别的仪式》,它是独特的,也是一部不朽的世纪文学经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再次读波伏瓦的作品,依然爱不释手。尽管他们都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们的作品和文字源源不断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也是萨特所说的,“永恒不死的观念,我相信了很长时间,后来我不再相信了。无论如何,作家总还有这样的想法:他不在以后,人们还会继续读他的书。这就是他的未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被阅读的时间会有多长?五十年、一百年、五百年?这要依作家而定。我能指望的是五十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好的文学作品,何止五十年,会是上百年流传不朽。喜欢萨特和波伏瓦的读者,可以读一读这本《告别的仪式》,让它告诉你这对德国著名的伟大作家,他们独特的一生和丰富的人生经历,让我们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加有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i> 2025年11月6日星期四</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