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德国慕尼黑的天际线在阳光下缓缓展开,一座高耸的现代建筑顶端,赫然悬挂着那熟悉的蓝白相间的宝马标志。它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伫立在绿树与蓝天之间,诉说着这座城市工业与自然交融的气质。我们驱车经过时,阳光正斜斜地洒在建筑浅色的外墙上,映出几分冷峻又不失优雅的现代感。</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斯图加特因奔驰与保时捷而驰名世界,那么慕尼黑的灵魂则属于宝马——那跃动的蓝白徽标,不仅是工业的骄傲,更是这座城市追求卓越精神的象征。在这片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土地上,机械的韵律与文化的脉动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慕尼黑,这座坐落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历史名城,是巴伐利亚州的璀璨首府。自1158年建城以来,它不仅发展为德国第三大城市,更成长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与科技枢纽,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欧洲版图上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行走在城市边缘,我们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节奏。她既有着大都市的脉动,又藏着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宁静与从容。</p><p class="ql-block">我最早知道慕尼黑这个城市,还是中学时学历史,得知臭名昭著的“慕尼黑条约”。“慕尼黑协定”揭示了国际政治中的弱肉强食法则。它不仅是绥靖政策的顶峰,也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不可避免。</p> <p class="ql-block">马克西米里安大街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设计的最具代表性的繁华街道之一,这里是慕尼黑最奢华的地区。 是慕尼黑的奢侈品一条街。 世界著名品牌,豪华酒店和手表珠宝店等汇集于此,令这条大街显得星光熠熠。</p> <p class="ql-block">马克斯-约瑟夫广场,如一颗镶嵌在市中心的皇家宝石,静静诉说着巴伐利亚王国的辉煌过往。广场以首任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约瑟夫命名。我们走进马克斯-约瑟夫广场,阳光正洒在广场中央那尊庄严的雕像上。这里是城市的中心,也是历史的交汇点。自1818年与慕尼黑国家剧院同期落成以来,便成为艺术、历史与皇权威仪交汇的核心。这里曾是通往马克西米利安街的起点,见证过无数加冕与庆典的荣光。</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国王的青铜雕像巍然矗立,底座浮雕细腻庄严,仿佛仍在凝视他所缔造的王国。四角的小天使正挥剑斩向象征战争、瘟疫、饥饿与无信的怪物——这不仅是艺术,更是城市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访之时,广场正经历修缮,围栏圈起了大半区域,略显遗憾。然而,即便如此,那份庄重与典雅依旧穿透尘土,悄然流淌在每一寸石砖之间,提醒着人们这里从未褪色的尊贵身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为我们参观的时候是周末,一台红色的升降机静静停在广场边缘,黄色的工程车也悄然等候。</span>围栏与升降平台挡住了部分视线,但那份庄重并未因此减损。阳光洒落在斑驳的石基上,映照出岁月的深沉与权力的余韵,令人不禁驻足,聆听<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史的回响。</span></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离开广场不久,一阵清彻的钟声突然自远处飘来,🔔如天籁般唤醒了城市的节奏。只见行人纷纷加快脚步向前奔去,我们也随之快步前行,心中涌起莫名的期待。生怕错过了市政厅报时钟的木偶表演。</p><p class="ql-block">转瞬之间,一座宏伟的广场豁然呈现于眼前,令人震撼不已。</p> <p class="ql-block">到了广场才得知刚才鸣钟是旧市政厅鸣钟。新市政厅报时钟还没有开始鸣钟,等钟响起,才有木偶出来表演。</p> <p class="ql-block">玛丽亚广场——慕尼黑跳动的心脏。这里不仅是地理上的中心,更是文化与记忆的交汇点。历经数百年风雨,它依旧以开阔的胸怀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人,成为体验巴伐利亚风情不可错过的灵魂之地。</p> <p class="ql-block">旧市政厅的砖红外墙沉稳古朴,与新市政厅冷峻挺拔的石雕立面遥相对望,仿佛时光在此交汇。一旧一新,一暖一冷,构成一幅跨越世纪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1638年竖立的玛利亚圆柱高耸挺立,顶端金色圣母怀抱圣婴,右手执权杖,目光慈祥而坚定,仿佛永恒守护着这座城。基座四周,四组青铜雕像生动刻画了小天使斩杀战争、瘟疫、饥饿与无信的恶魔,铭刻着城市摆脱瑞典围困的胜利荣光,信仰之力跃然眼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广场北边气势宏伟的哥特式建筑是慕尼黑新市政厅,</span>1867-1908年建成。市政厅中间是高85米的钟楼。钟楼上有德国最大的玩偶报时钟,在上午11点与下午5点报时钟的玩偶,会伴随着音乐出来展现。</p> <p class="ql-block">我们刚到达的人时候,广场人头攒动,大家翘首以待。过了11点多,还没有鸣钟,有些游人就撤退了。</p> <p class="ql-block">我相信只要耐心等待,一定会有美妙的结局。果真,不一会儿,随着响亮的钟声响起,钟楼上的木偶人,逐一出现,并跳起了木偶舞。欣赏到了市政厅钟楼有趣的木偶舞蹈,也得有缘份啊。</p> <p class="ql-block">我们绕到旧市政厅后方,钟楼的绿色尖顶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钟面简洁,指针缓缓移动,仿佛在丈量着城市的呼吸。街道上行人如织,有本地人匆匆赶路,也有游客驻足拍照,生活的气息在这里从未停歇。</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span style="font-size:18px;">慕尼黑</span>圣母教堂巍然矗立,双子般的洋葱形尖塔直指苍穹,将阳光切割成斑驳陆离的光影,洒落在古老的大理石地面上。高耸的穹顶下,建筑的庄严与天空的辽阔融为一体,令人心生敬畏。</p><p class="ql-block">这座圣母教堂是慕尼黑最大的教堂,也是慕尼黑最醒目的地标和精神象征。教堂建于十五世纪,圣母教堂为标志性建筑的旧城区,保留着浓郁的中世纪风情。列宁和爱因斯坦等众多名人都在这里居住过。教堂前身为九世纪时建立的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缓缓推开那扇厚重的青铜大门,仿佛穿越了时光的屏障,步入一个静谧而神圣的世界。喧嚣瞬间远去,唯有回音在石壁间轻轻荡漾,心灵也随之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大气而简洁,线条利落却不失庄严。只有走进这座恢弘的建筑,方能真正触摸这座古城的信仰温度与历史肌理。</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高耸的拱顶如苍穹展开,肋骨状的支撑勾勒出几何的韵律。阳光透过彩绘玻璃窗洒下蓝紫与绯红的光影,为每一根立柱、每一尊圣像都披上了流动的霓裳。空气中弥漫着香烛与古老木料的沉香,让人不自觉地放轻脚步。</p> <p class="ql-block">原本可以登塔俯瞰全城,将新市政厅与老彼得教堂尽收眼底,可惜时间匆匆,我们只能作罢。但走进教堂本身,已是莫大的慰藉。那种由建筑、光影与寂静共同编织的庄严,远比一张照片更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中殿中央,仰望着那仿佛无限延伸的拱顶。彩窗的光斑在地面缓缓移动,像时间的指针。那一刻,语言变得多余,唯有心灵在无声地回应着这座建筑所承载的信仰与美。</p> <p class="ql-block">彩色玻璃窗将柔和的彩色光线洒满中殿。让人感觉温馨舒适。</p> <p class="ql-block">新市政厅除了前面雕塑的精美,后面也大有乾坤。</p> <p class="ql-block">离开圣母教堂后,我们误打误撞走进了新市政厅后面下层的一处隐秘角落-地窖餐厅。没想到,这里竟藏着如此精致的空间——洛可可风格的装饰细腻繁复,水晶吊灯折射出温暖的光,仿佛走进了18世纪的宫廷晚宴。</p><p class="ql-block">我们相视一笑,这意外的邂逅,反倒成了我们旅程中最惊艳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这新市政厅“地窖餐厅”,可算是德国最大的一家市府地窖餐厅,位于玛利亚广场市政厅大楼下,门脸儿看上去不大,里面却别有洞天。厅厅相套,古香古色的装潢、哥特式建筑风格,配上厚重的桌椅、餐具、壁画和灯光,显示出餐厅的年代和高雅气氛。 </p><p class="ql-block">各餐厅的名字富有浪漫情趣,如”诺亚方舟””极乐世界””沼泽””酒醉昏迷””老慕尼黑”等,加上去年新装修的酒吧,共两千多平米。</p> <p class="ql-block">这个地窖餐厅名气在外,常常高朋满座。据说德国现任总统和日本首相都曾在此用餐。其知名度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一间间精致典雅的餐厅与咖啡厅,雕花天花板、复古灯具与柔和光线交织出梦幻氛围,令人眼前一亮,恍若闯入宫廷宴会的余梦之中。</p> <p class="ql-block">而在玛丽亚广场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南角</span>,与新市政厅遥遥相对的,是“老彼得教堂”—慕尼黑内城最古老的教堂。别名圣彼得,始建于1050年,1294年建成,是慕尼黑历史最悠久的教堂之一。教堂塔楼高92米,为市内主要眺望点,</p><p class="ql-block">教堂外观以红瓦白墙搭配绿色装饰,内部以白色和金色为主色调,设有圣佩特罗像及四位圣人像。 教堂初建时为双塔哥特式建筑,18世纪因火灾重建为单塔巴洛克风格。</p><p class="ql-block">早在城市诞生之前,这里便已有信仰的火光。它不像圣母教堂那般宏伟,却多了一份岁月沉淀的温润与精致。</p> <p class="ql-block">走进老彼得教堂,这里的画面与圣母教堂完全不同。满满的巴洛克式华丽的风格弥漫其中。雕刻的天使在梁柱间低语,金色的装饰在光线下微微闪烁。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钟声与祷告的余音,在空气中轻轻回荡,以最温柔的方式,将历史刻进了每一位访客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圣灵教堂距离老彼得教堂很近。圣灵教堂的历史可追溯至13世纪,当时它是圣灵医院的礼拜堂,该机构旨在照护慕尼黑的穷人和病人。因各种原因,现在原始建筑的遗迹已经很少了。</p><p class="ql-block">十八世纪初,圣灵教堂在经历了一场毁灭性火灾后进行了戏剧性的改造。在建筑师约翰·格奥尔格·埃滕霍夫的指导下,以及著名阿萨姆兄弟的装饰性工作下,教堂获得了其著名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特征。灰泥作品、镀金装饰和生动的天花板壁画,尤其是圣灵降临的描绘,将教堂内部变成了一件戏剧性的杰作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灵教堂在二战期间几乎被毁,二十</span>世纪五十年代的战后修复,由艺术家和建筑师依据历史记录进行,保留了其原有的巴洛克元素,<span style="font-size:18px;">完全重建后,甚至比原来更精致,更华丽。</span></p> <p class="ql-block">步入其中,洛可可风格的精巧之美扑面而来:繁复的卷草纹饰、轻盈的曲线雕花、金箔点缀的祭坛与天使雕像,无不展现出极致的艺术匠心。每一处细节都在低语,诉说着信仰与美学如何在时光中交融成诗。</p> <p class="ql-block"> 高祭坛、侧礼拜堂和彩绘雕像展示了巴洛克和洛可可的精湛工艺。</p> <p class="ql-block">据说玛利亚广场附近有五个教堂,我们因时间有限,没能一一造访,只能恋恋不舍留下遗憾。</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来到了著名的HB皇家啤酒屋,她是世界最大的啤酒餐厅,位于慕尼黑旧城区的中心,有着百年的历史和复古的彩绘天花板。这里可以吃到猪脚、啤酒等德国特色美食。</p><p class="ql-block">这座始建于1589年的巴伐利亚啤酒圣殿,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一场永不落幕的啤酒盛宴。这里是慕尼黑历史最悠久的啤酒屋之一。历史上这个啤酒屋长期作为皇家宫廷酿酒厂的一部分,直到1828年才由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下令向公众开放。二战期间啤酒屋几乎全部被炸毁,1958年完成重建。</p><p class="ql-block">事实上,二战时期慕尼黑70%的建筑被毁。五十年代开始德国政府对被毁的文物,按原样进行了全面的修复!</p><p class="ql-block">要强调一下,这个啤酒馆并不是当初希特勒发生“啤酒馆政变”的啤酒屋。</p> <p class="ql-block">这次掠影慕尼黑,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慕尼黑的印象。甚至有点爱上了这个魔幻的城市。离开前,必须在大名顶顶的慕尼黑皇家啤酒屋前留个影,让慕尼黑的风采永远留在记忆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