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景德镇(6)中国陶瓷博物馆

董萍

<p class="ql-block">2025.11.2日打车到中国陶瓷博物馆,九点开馆,我们八点多到,已经人声鼎沸。</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位于景德镇市昌江区紫晶北路1号。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馆最早、藏瓷丰富的唯一一所陶瓷艺术专业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于1954年1月正式开放。</p><p class="ql-block">收藏陈列着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景德镇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生产的名品佳作两万件左右,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展出内容分“历史之部”,“新中国之部”和专题展览厅。前者以朝代为序,展出古瓷1000多件;后者按类别陈列,展出建国后收藏的陶瓷珍品1500多件。有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红;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各类颜色釉瓷;清代的数十类精品陶瓷。现代各陶瓷工厂、陶瓷研究所和陶瓷名家的作品也都有收藏。</p> <p class="ql-block">进门到一楼大厅,我们随着奔跑的人群走上滚梯。我来之前查过攻略,人们都是先到最顶层,排队与网红的无语佛合影。</p> <p class="ql-block">乘滚梯来到四楼,就没有滚梯了,问了工作人员,要乘直梯才能到七楼。到了七楼,电梯里冲出来的人群又是一通奔跑,我问工作人员,七楼的无语佛是国宝吗?工作人员告知不是,是百姓封的网红,国宝在四楼。我们转身回到直梯下到四楼。</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昌南自昔号瓷都,中外驰名誉允手。"</p><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景德镇以其悠久的制瓷历史、完备的瓷业体系、精湛的制瓷技艺、美轮美奂的陶瓷产品享誉世界。</p><p class="ql-block">景德镇因瓷而生,因瓷而名,由一个手工业制瓷小镇发展成为一座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世界仰望的瓷都,不仅为中华文化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乐章,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您将目睹耳闻千年瓷都发展壮大的轨迹,见证瓷业生产过程的繁复精细和陶瓷艺术之花的瑰丽神奇,感受这块土地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以及生生不息的开拓奋斗精神。</p> <p class="ql-block">还好,人群都跑去七楼,四楼人不多。我们就顺着路标指引走。先到了宋代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晶莹如玉引领天下</p><p class="ql-block">【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p><p class="ql-block">宋代,我国名窑林立,名瓷辈出,各自烧造具有特色的产品,如南方景德镇晶莹如玉的青白瓷和龙泉窑深绿似海的青釉瓷、北方定窑类银似雪的白釉瓷、耀州窑装饰瑰丽的印花青瓷、钧窑灿若晚霞的色釉瓷以及磁州窑黑地白花瓷。这六大名窑技术精湛,影响深远,构成了宋代六大窑系,其中,景德镇以其精湛的青白瓷生产工艺而异军突起,引领天下,成为了中国宋代青白瓷窑系中最杰出的代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展品玲琅满目,不知何为必看国宝,何为精品。自我感觉漂亮的瓷器就拍一张照片。</p><p class="ql-block">素胎刻花堆塑四灵盖罐</p><p class="ql-block">年代:南宋</p> <p class="ql-block">锐意创新独领风骚</p><p class="ql-block">【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p><p class="ql-block">元代,全国各地窑场逐步走向衰落,而景德镇制瓷业却突飞猛进,统领天下。浮梁瓷局的设置,为景德镇官窑机构的先河;"二元配方法"的发明提高了瓷器的烧成温度,是景德镇陶瓷生产力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青花、釉里红、霁蓝及红绿彩的成功烧制,开创了世界彩瓷时代的新纪元。元代的制瓷成就,为明清两代景德镇制瓷业的鼎盛以及瓷都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工艺基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花缠枝牡丹纹梅瓶</p><p class="ql-block">年代:元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时看到有讲解员给带着耳麦的人讲解,我们问明之后立刻返回一楼大厅请讲解员,不幸讲解员都被人请走了。只好买了带讲解的耳机19.9元,如果自己有耳机只需9.9元。工作人员帮助连线,教会操作,告知镇店之宝在四楼元代厅,国宝在清代厅。看到镇店之宝的照片我乐了,刚才我们居然拍了镇店之宝的照片,高兴之余迅速返回四楼。直奔镇店之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p><p class="ql-block">元代,景德镇烧制。小口,溜肩,鼓腹,腹下渐内收,足底涩胎,并有火石红 采用传统拉坯法制胎成型,分段拉坯,相接而成,故接痕明显。其釉色青白,白中偏青,料色湛蓝苍翠,并有铁锈斑,是典型的"苏麻离青"料。器身绘五层纹饰,自上而下分别为杂宝纹、缠枝莲纹、缠枝牡丹纹、卷草纹、仰莲瓣纹,其中杂宝纹绘于瓶肩的俯莲瓣纹内,由摩尼珠、象牙、祥云、灵芝、圆钱、金铤和莲花组成,笔触饱满。主体纹饰为缠枝牡丹纹,牡丹呈含苞待放、半开或盛开状,纹饰经络分明、端庄秀雅。整个器物厚重沉稳,构图精美,青花浓艳,纹饰多样,寓意美好是元代青花瓷中的极品,亦是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耳机讲解操作找到AI标志的展品,扫码,拍照后下面就是介绍,然后详细讲解瓶子的特点、价值以及烧制、绘画图案等,一个展品讲几分钟。</p><p class="ql-block">所拍照片自动存到手机相册里,背景比我们自己拍的干净些。</p> <p class="ql-block">【康熙时期】 1662-1722</p><p class="ql-block">康熙年间,清王朝先后派陶官臧应选、郎廷极赴景德镇督陶,将景德镇制瓷业推向高峰。主要品种有青花、五彩及颜色釉,其中,青花瓷运用混水法,呈现出"料分五色"的艺术效果;五彩由明代五彩发展而来,有红、绿、黄、蓝、紫、黑诸色,鲜艳夺目,后人称之为"硬彩"或"古彩";颜色釉以红釉著称,有"郎红"、"豇豆红"、"美人醉"等品种。另外,创烧了乌金釉。</p><p class="ql-block">在纹饰上,最具康熙特色的是十二月令花神,一月一花,并配以相应诗文,分别绘制在12个小杯上,并且盛行"耕织图",每幅都配上五言御制诗。</p> <p class="ql-block">康熙青花山水图凤尾瓶</p><p class="ql-block">康熙青花在绘制技法上,运用料色的浓淡来区分阴阳、远近与虚实。将青花料由深而浅,由浓渐淡,分出多层次的色阶,既渲染出色彩变化,又追求到阴阳光影效果,使景物更加富有立体感,故康熙青花有"料分五色"之说和"五彩青花"之誉。这件青花山水图凤尾瓶就是康熙时期青花瓷中的一件精品。</p> <p class="ql-block">青花大龙缸</p><p class="ql-block">规格:口径59.5厘米,腹径86厘米,底径69厘米,高75厘米代:明正统</p><p class="ql-block">其特征:胎体厚重,瓷质细腻,釉水肥厚,修胎规整,青花色泽蓝中泛紫,浓郁艳丽,充分体现了苏麻离青的发色特征。口沿上的卷草纹流畅舒展,上肩下足皆绘有如意莲瓣纹,线条酣畅,层次分明。腹部的龙纹四脚腾起,张弛有节,形态威严,极具皇家之浩瀚气势。</p><p class="ql-block">而云纹的画法用笔粗犷,线条优美,布局松紧有致,使得大缸在威严中散发出祥瑞之气。由于工艺的时代局限性,完整的传世明早期大龙缸极其罕见,由此可知这件经修复的大龙缸如凤毛麟角般珍贵。</p> <p class="ql-block">古彩琴棋书画人物图瓶</p><p class="ql-block">年代:清代康熙</p> <p class="ql-block">青花松鹿鹤图风尾尊</p><p class="ql-block">年代:清代康熙</p> <p class="ql-block">雍正时期:1723-1735</p><p class="ql-block">雍正一朝,仿古创新工艺达57项,其中大多是颜色釉。其产品主要有仿官窑青釉的粉青、梅子青、月白,仿哥的米色,仿钩的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等,还创烧了炉钩、天蓝和窑变等名贵品种。仿景德镇宋朝的青白、明永乐的甜白几可乱真。低温红釉中的"胭脂水"、"珊瑚红"均为一代名品。此外,雍正官窑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影响而新创的粉彩,时称"洋彩",是雍正釉上彩的主流品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粉彩孔雀牡丹纹盘</p><p class="ql-block">年代:清代雍正</p> <p class="ql-block">粉彩兽耳百鹿尊</p><p class="ql-block">年代:清代乾隆</p> <p class="ql-block">金地粉彩莲纹葫芦瓶</p><p class="ql-block">年代:清代乾隆</p> <p class="ql-block">绿地粉彩八宝纹贲巴瓶</p><p class="ql-block">年代:清代乾隆</p> <p class="ql-block">粉彩镂空蟠螭福寿字双耳瓶</p><p class="ql-block">年代:清代乾隆</p> <p class="ql-block">洋彩万国来朝太平尊(江西省"十大镇馆之宝"之一)</p><p class="ql-block">年代:清代乾隆</p> <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莲纹六方贯耳瓶</p><p class="ql-block">年代:清代乾隆</p> <p class="ql-block">青花福禄文葫芦瓶</p><p class="ql-block">年代:清代乾隆</p> <p class="ql-block">光绪黄釉青花九桃纹盘</p><p class="ql-block">光绪黄釉青花九桃纹盘,以黄釉为底,盘内以青花饰桃树一棵,结九颗硕桃,寓意福寿绵长。底款为"储秀宫制"。储秀宫,是北京故宫内廷西六宫之一,为明清后妃居住地。清咸丰年间,慈禧太后入宫后曾居住储秀宫,并在那里生下同治皇帝。这件瓷器就是为储秀宫特制的。</p> <p class="ql-block">明代宣德青花瓷</p><p class="ql-block">宣德青花瓷造型古朴典雅,釉色晶莹如玉,纹饰疏密有致,在明代各朝青花瓷中独领风骚。它所采用的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呈色艳丽,多见铁锈斑痕。清蓝浦《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时说:"诸料悉精,青花最贵。"宣德青花瓷器型主要有盘、碗、壶、罐、杯等、尤其出现了一些异域色彩浓厚的僧帽壶、绶带扁壶、花浇等新器型,反映了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其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海怪、游鱼等,图案精美,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含蓄而豪迈的精神气质,是弥足珍贵的艺术佳作。</p> <p class="ql-block">宣德青花茶菊纹梅瓶</p><p class="ql-block">这件宣德青花茶菊纹梅瓶,器型硕大,造型端庄饱满,纹饰发色俱佳,或许只是因为釉面有一些开片才落选被砸。肩部写有"大明宣德年制"。几乎所有宣德官窑制品都书有年款,且根据器型与纹饰布局,书写的部位也不一样,故有"宣德款识器满身"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陶瓷展品</p> <p class="ql-block">无语佛在七楼的一个角落,排队的人很多,从六楼到七楼就开始排队,到无语佛所在展厅分成两队,一队是与无语佛合影的,紧贴着玻璃展柜,一队是抓拍的在合影队外侧。合影队人太多了,我们选择了抓拍队,趁着合影人留出的空隙抓拍。还不错,我抓拍的六张都清晰,只是有的多出人手、胳膊什么的,用手机AI修图消除轻松去除。</p> <p class="ql-block">看着无语佛的照片,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这件作品这么多人追捧,为何网红。</p><p class="ql-block">刚才跟DeepSeek咨询,他告诉我:</p><p class="ql-block">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无语佛”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的网红,受到如此多人的追捧,绝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它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传统艺术与当代网络文化一次完美的“碰撞”。</p><p class="ql-block">下面我们从几个核心层面来深入剖析它走红的原因:</p><p class="ql-block">1. 核心魅力:作品自身的“反差萌”与“情绪共鸣”</p><p class="ql-block">· 极致的反差感:“无语佛”的本体是陶瓷雕塑《沉思罗汉》。在传统语境中,罗汉是超脱、威严、慈悲的尊者。但这尊罗汉的姿态却极其“接地气”:他微微歪头,眉头紧锁,嘴角下撇,双手一摊,一副“无语凝噎”、“看破红尘”、“随他去吧”的无奈表情。这种庄严宗教形象与极其人性化、生活化表情的巨大反差,是它吸引眼球的第一要素。</p><p class="ql-block">· 精准的情绪投射:它的表情不是愤怒,不是悲伤,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现代人高度共情的 “无语” 状态。这种状态可以对应到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无数场景:</p><p class="ql-block"> · 面对甲方反复修改需求时 -&gt; “无语”</p><p class="ql-block"> · 看到令人迷惑的新闻时 -&gt; “无语”</p><p class="ql-block"> · 努力半天结果白费时 -&gt; “无语”</p><p class="ql-block"> · 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心累时 -&gt; “无语”</p><p class="ql-block"> 它不说话,却仿佛说尽了一切。每个人都能在这个表情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情感连接和身份认同。</p><p class="ql-block">2. 传播引擎:网络时代的“造梗”与“二创”文化</p><p class="ql-block">· 完美的 meme(表情包)素材:它的形象简洁、表情夸张、寓意明确,是制作表情包的绝佳模板。网友们蜂拥而至,为其配上各种“无语”的文字,迅速在社交媒体(如抖音、小红书、微博)上病毒式传播。</p><p class="ql-block">· 无限的二创空间:网友们不满足于静态图片,开始进行各种二次创作。</p><p class="ql-block"> · 场景化:把无语佛P到各种令人“无语”的现实场景中。</p><p class="ql-block"> · 剧情化:在短视频里,它被塑造成博物馆里的“显眼包”,与其他严肃的佛像形成搞笑互动,比如“打响指召唤队友”、“领导讲话我在边上”等,赋予了它鲜活的人格。</p><p class="ql-block"> · 周边化:各种无语佛的同款文创产品、表情包、玩偶应运而生,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这种全民参与的“二创”热潮,让无语佛从一个静态的展品,变成了一个拥有丰富故事线和人格魅力的“IP角色”。</p><p class="ql-block">3. 深层土壤: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需求</p><p class="ql-block">· 一种温和的反叛与解构:年轻一代习惯于用幽默、自嘲的方式解构权威和压力。无语佛的姿态,正是对生活中种种无奈和压力的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的软性反抗。它不说教、不愤怒,只是“无语”,这种态度非常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处世哲学。</p><p class="ql-block">· 情绪宣泄的出口: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下,人们需要一个安全、有趣的出口来宣泄负面情绪。无语佛提供了一个集体共鸣的“情绪树洞”,大家通过分享它的图片,来无声地表达自己的疲惫、无奈和幽默感,这是一种健康的心理调节方式。</p><p class="ql-block">· 对传统文化的新鲜解读:它让高高在上的传统陶瓷艺术,以一种极其亲切、有趣的方式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很多人因为无语佛,才知道并走进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去了解它背后精湛的陶瓷工艺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这堪称 “一个网红带火一座博物馆” 的经典案例。</p><p class="ql-block">4. 客观条件:艺术家与博物馆的“神助攻”</p><p class="ql-block">· 艺术家的高超技艺:这件作品的作者是中国著名陶瓷艺术曾龙升先生。正是因为他精湛的写实技巧,才能将如此微妙、生动的人类表情刻画在陶瓷罗汉身上,赋予了泥土以灵魂和情绪。</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开放与包容: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没有因为它“不严肃”而加以限制,反而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欢迎游客参观、拍照和创作。这种官方机构的“默许”甚至“鼓励”,为网红现象的发酵提供了肥沃的土壤。</p><p class="ql-block">总结</p><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无语佛的爆红是一个多维度的文化现象:</p><p class="ql-block">· 从艺术上看,它是一件技艺精湛、充满巧思和人性化表达的杰作。</p><p class="ql-block">· 从传播上看,它是一张击中社会集体情绪的表情包,一个完美的meme。</p><p class="ql-block">· 从文化上看,它是传统与现代、严肃与诙谐的奇妙结合,反映了当代青年的精神面貌和处世态度。</p><p class="ql-block">它之所以被追捧,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对生活偶尔感到“无语”,但又选择用幽默和沉默来面对的“佛”。他不仅是一个网红,更是这个时代集体情绪的“代言人”。</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打车回酒店,收拾好行李,打车奔景德镇北站,坐高铁到上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