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求生--赵杲观

王延

<p class="ql-block">  赵杲观:位于山西忻州市代县城南大约二十公里的天台山峡谷中。相传春秋末期,晋国赵襄子为统一北方,设计诱杀了姐夫代王,姐姐代王夫人听说丈夫被杀,遂自杀殉国。丞相赵杲护送王室九女逃至天台山避难,隐居山洞之中修道成仙。北魏太延年间(435--440年)始建天台寺,因后人怀念赵杲,遂称赵杲观。</p><p class="ql-block"> 赵杲观融合了洞窟与楼阁结构、融合了道教与佛教的文化特色。鬼斧神工、独具匠心,真可谓仙宫佳境。以后历代均有重修和增建,现存建筑多为明代重修。虽然有些破落,也能算上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沿着铺就的石板路拾级而上。</p> <p class="ql-block">  来到半山腰遇到狗宝下山来迎接我们。</p> <p class="ql-block">  没有走太远就来到了“三晋第一观”。看样子像是查验门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山上的泉水顺流而下,流经之处尚有未融化的冰。绵延大约二十米,厚厚的如同一条冰舌。已经接近五月中旬了还能看到冰,看来是地理位置使然。</p> <p class="ql-block">  因为这里比较偏僻,游客稀少。沿路看到一些地方已年久失修,不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虽被称为赵杲观。但是,天台寺也有迹可循。也许是佛、道相互融合。</p> <p class="ql-block">  奶奶殿。殿内的神祇怀抱小孩,可以看出供奉的该是“送子娘娘”。</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一进院落的三佛殿。悬山顶,面阔三间。当心间设隔扇棂窗,下辟板门。次间隔扇棂窗,下置槛墙。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  登上几级台阶来到中院,迎面便是大雄宝殿,是赵杲观的主殿。殿前设五级踏跺,踏跺两侧设垂带,硬山顶。面阔三间,三间均为隔扇门下辟板门。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东侧文殊殿,供奉文殊菩萨。</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西侧普贤殿,供奉普贤菩萨。</p> <p class="ql-block">  伽蓝殿横在文殊殿的东侧,供奉关公。</p> <p class="ql-block">  地藏殿与伽蓝殿相对,供奉地藏菩萨。</p> <p class="ql-block">  赵杲殿。</p> <p class="ql-block">  朝元洞,赵杲观最大的看点。整个建筑共有七层,下面两层为砖砌,能工巧匠充分利用山体,完美地将五层木结构楼阁镶嵌在山体裂缝之中。顺势递增收窄,远望如同一座逐级升起的宝塔。</p> <p class="ql-block">  入口非常狭窄,体壮人士需要侧身而行。洞中漆黑一片,如果到达二层,只能抓着悬挂的铁环沿着将近90°的山体向上攀爬大约二十米。山体上没有台阶,是山体自然形成的“台阶”。我犹豫了片刻,决定放弃了。</p> <p class="ql-block">  万圣门是赵杲观的另一个院落。</p> <p class="ql-block">  房屋比较破旧,看样子像是守观人居住休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石碑的字迹模糊不清了,隐约可见是清代的重修碑记。</p> <p class="ql-block">  碑上刻有流芳,上面应该是捐资人的姓名。</p> <p class="ql-block">  “蓬莱境”,意味着即将踏入诗人眼中的“蓬莱仙境”。</p> <p class="ql-block">  “大悟路”,大概是取大彻大悟之意吧。</p> <p class="ql-block">  朝元洞前的石碑。《明代增修天台山碑记》,这样的石碑观内有二十三通。多是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重修、增建、捐资留下的历史文物。</p> <p class="ql-block">  万历三十七年孟秋吉旦。</p> <p class="ql-block">  这应该是最为袖珍、精巧的歇山顶建筑。建于高台之上,面阔一间,进深一间。看样子也是供奉的民间神祇。</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山崖上还建有悬空寺殿。木栈道看起来更加岌岌可危,比浑源的悬空寺要危险很多,而且木栈道都是镂空的,常年风吹日晒难免出现腐朽。</p> <p class="ql-block">  赵杲观建筑群分为南、北两洞。北洞正殿为明代遗构。其余皆为清代建筑。赵杲观还有诸多景观,如:弥勒洞、九仙洞、三清洞、观音洞等等。</p><p class="ql-block"> 赵杲观被列为第三批省级文保单位。由于寺观建在悬崖峭壁之上而闻名于世。素有“天台十八洞”、“三晋第一观”之美誉,并留有“雁北悬空寺不及赵杲观”的佳话。古人有诗赞其:“临幽谷、倚奇岩,山清水秀、洵代君之圣境,人间第一蓬莱也”。当地人将其视为重要历史地标,甚至有“先有赵杲观,后有五台山”的民间说法,彰显出其文化影响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