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说明:本文照片散拍于旅行途中多个地方,具体拍摄信息见每张照片下的四行文字。</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半个月亮爬上来》(中央乐团合唱团演出版本)</p><p class="ql-block">封面照片:陈列柜中的巨型手鼓,鼓面上描绘了演奏团队的热情、投入与忘我——让人感受到,在吐鲁番,风中流淌着的欢乐。</p> <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某夜市,盛装出行的维吾尔小女孩——妹妹牵着母亲的手,姐姐独自走在后面。</p> <p class="ql-block">用舞蹈演绎了高昌三千年,沙漠与戈壁,来来往往的骆驼背上驮着的来来往往的未来、希望与悲欢离合。</p> <p class="ql-block">吐鲁番的葡萄熟了。</p> <p class="ql-block">葡萄架下的手鼓。这里的手鼓,比吉普赛人的大,比西班牙人的红。</p><p class="ql-block">这里的手鼓,熏染了火焰山的热情、熏染了沙漠的奔放。</p> <p class="ql-block">热情似火的维吾尔人,都是天然的舞蹈家,血液中流淌的是音乐与欢乐。</p> <p class="ql-block">温婉的维吾尔少女,闲适中的恬淡与温柔。</p> <p class="ql-block">室内的三张挂毯,诙谐幽默的故事与风格,记录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阳光下,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真正的牧民。</p> <p class="ql-block">那拉提的旅游公路边,巨型的“那拉提养蜂女”雕塑。</p><p class="ql-block">“那拉提的养蜂女”主要指一首源于新疆可可托海地区凄美爱情故事的歌曲,由库妮珂(2021年)和姚斯婷(2024年)两个版本演唱,同时涉及养蜂女漂泊生活的叙事背景及现实中的旅游文化关联。</p> <p class="ql-block">赛里木湖边,婚礼中的一对新人——晴朗的一天,成熟的季节,山高水远的浪漫,空气中弥漫的甜蜜的风。</p> <p class="ql-block">图瓦人的传统乐器核心是楚尔(又称楚吾尔、冒顿潮尔或绰尔),一种草笛类吹管乐器,被广泛视为其文化象征。</p><p class="ql-block">其吹奏旋律能表达蒙古人过往的生存环境、生活习俗与信仰崇拜,吹出的声音深沉舒缓、悠扬婉转,蕴含古代游牧生活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图瓦人的舞蹈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了放牧与战争的“天然动作”,简单实用、刚健有力、充满了野性与活力,充满了英雄气概,无多余的装饰——看了这样的舞蹈,方才理解古书上记载的:“一卒三骑、日行千里、所向披靡”的蒙古骑兵之所以能够打爬印度、打爬欧洲、打爬中亚的含义。</p><p class="ql-block">这样的舞蹈,在任何舞台上都不会看到</p> <p class="ql-block">这些就是旅行中看到的散乱的新疆风情,充满了诗情与音乐、充满了快乐与阳光——正如天山深处的这这招贴画——《女孩与羊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