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加索纵深(下)——高加索三国游之九

梁山话剑

<p class="ql-block">昵 称:梁 山 话 剑</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50033322</p> <p class="ql-block">  薰染安南努利城堡硝烟的余韵,还有红叶携带的古老故事,我乘坐旅游大巴,伴随秋光散发的温馨,翻山越岭继续北进。在格鲁吉亚通往俄罗斯的军事大道旁停下,在此参观 “格俄友谊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以半圆形的混凝土拱门设计,兼具苏联工业风格与格鲁吉亚传统碉堡元素的庞然大物。巍巍雄风,傲然而立于崇山峻岭间。</p> <p class="ql-block">  格俄友谊纪念碑,建成于1983年8月,坐落在瓦季里北部山口,海拔2384米的悬崖上。它以16根高35米的混凝土柱,支撑起巨大的半圆形碑墙,弧内形成一座露天广场。</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高加索云雾缭绕的大地,俯瞰魔鬼谷的深邃险峻;举目远眺,又见群山延绵的壮观雄奇。这座纪念碑,不愧于格鲁吉亚的著名“建筑地标”。</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为纪念《乔治亚条约》签署200周年,由当时的苏联政府修建。冷战时期,可谓是格俄两国关系的历史见证。当然,它的存在也印证了两国之间的复杂变化。</p><p class="ql-block"> 回望200年前,处在18世纪未的格鲁吉亚,面临来自南边波斯和土耳其的不断威胁,又遇上沙俄的持续扩张,夹在中间的格鲁吉亚选择了北方的沙皇保护。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通过这份条约,成功将格鲁吉亚纳入藩属国。这一来,为之后格国被拉入苏联埋下伏笔。</p> <p class="ql-block">  我端详碑墙内侧上的壁画,它分为三部分,用马赛克镶嵌出俄罗斯的文化生活;格鲁吉亚的农耕场景,还有象征友谊的《母子图》。将格俄之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仰望着这座巨大的纪念碑,我在想,再大再坚固的碑体,也许只是为了历史的记忆,并不代表记载的永恒。</p> <p class="ql-block">  离开友谊纪念碑,我们沿着格俄军事大道继续北进。崇山峻岭,起伏延绵,悬崖峭壁,深谷陡壑,让车上每个人都饱览到高加索的深度风光。车在盘旋前行,每个转角都是惊喜,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造地设。我按奈不住美的撩动,从快速地移动的车窗里,力挽震荡留下几帧风光小照。</p><p class="ql-block"> 弯弯转转,转转弯弯,突然看到前方巍巍雪峰,傲立于群山之中,这就是著名的卡兹别克峰。</p> <p class="ql-block">  卡兹别克峰,位于大高加索山脉东南,是一座双锥形死火山。海拔高5033米,常年积雪,以冰原草甸的烘托,让人感觉一种鹤立鸡群的傲气。</p><p class="ql-block"> 格鲁吉亚的著名诗人亚历山大·恰夫恰瓦泽,他在《高加索》诗中深深地感叹,<b>“高加索啊,你这巨人的堡垒!巍峨的峰峦刺破苍穹,云雾是你永恒的冠冕”。</b></p> <p class="ql-block">  山高路远,旅游大巴到达卡兹别克小镇,我们换乘景区的越野车,继续北上。越来越接近卡兹别克峰,终于到达景区的乘车场。下车之后,我到观景台选择最佳位置,近距离地领略白色王子帅气的芳容。</p><p class="ql-block"> 雪峰风光,草甸景色,如同一幅油画镶嵌在天地间。冰川流云,灵魂净土,是人间最巍峨的诗篇。由此,也被人们将格鲁吉亚称之为“上帝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  上帝在哪?就在观景台背后的格尔格提圣三一教堂。它始建于14世纪,位于卡兹别克山腰的海抜2170米处,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教堂之一。因而,被誉称之“离天堂最近的教堂”。</p><p class="ql-block"> 我环绕教堂一周,感受它居高临下的神圣。据说,与普罗米修斯被囚禁的传说有关,但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关联的。不过,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类并为之拥有智慧,又盗来火种带来幸福。由此,得罪了众神之父宙斯而将其囚禁。普罗米修斯被囚的地方,就是在高加索山脉的悬崖上。乌克兰著名诗人塔拉斯·谢甫琴科,也曾写过一首《高加索》长诗感叹。</p> <p class="ql-block">  神话太神乎,我还是走进教堂内,看这座距天堂最近圣堂的内中乾坤。怪,室内没有电灯,只能靠几个不大的窗户采光,一片昏暗。</p><p class="ql-block"> 高加索之旅,已看不少教堂,干脆周边转,欣赏峰峦叠嶂之美。在这诗与远方处,我俯瞰山下卡兹别克村,一派欧式民居建筑,北国风光,边陲风情尽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我离开教堂到南边半坡,想与格鲁吉亚国旗合个影。高高矗立在远山僻壤的这面国旗,引起众多游客的关注。这么一面国旗竖在这里,这对格鲁吉亚极为重要。</p><p class="ql-block"> 我写高加索游首篇《南高加索扫描》,文中曾轻描淡写地提到,格鲁吉亚在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争夺南奥塞梯控制权,敢与俄罗斯干一仗。这个“南奥塞梯”,就是当时我脚下的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  这场打了5天的格俄战争,造成格鲁吉亚重大的损失。之所以引发争端,源出苏联时期划分北奥塞梯归俄罗斯,南归格鲁吉亚。这样一来,生活在高加索南北的奥塞梯人就一分为二了。</p><p class="ql-block"> 苏联的解体,北奥塞梯人想随之独立,闹得最欢的是车臣。普京铁腕之下,就不敢再闹了。而南奥塞梯这个格鲁吉亚的自治州,却一直想归北,故常与中央闹分离。</p> <p class="ql-block">  面临分裂,无奈之下中央政府出兵镇压,拘捕了闹分裂的头头,占领了首府。这时俄罗斯出兵了,也就有了奥运期间的俄格战争这一幕。前面提到的卡兹别克村,原名斯特潘茨明达,这里的炊烟,曾经是“卡兹别克山最温柔的注脚”。但战争没有赢家,这场战事它成了受害者并被改名。</p><p class="ql-block"> 早年间恰夫恰瓦泽在《高加索》中曾写道,<b>“山谷间回荡着自由的呐喊,每一块岩石都铭记英雄的血泪。”</b></p> <p class="ql-block">  站在曾经充满硝烟的战场上,我再眺望高加索的守望者卡兹别克雪峰,在这壮美雄奇的背后,就属于俄罗斯的地盘了。我在想,格俄友谊纪念碑虽然在,但两国还没复交,如此之近双方是否还会再擦火花。我带着还没打开密码的遗憾,随团队离开这片是非之地,结束高加索的深度探寻。</p><p class="ql-block"> 高加索曾经留下普希金囚徒的脚印,还有莱蒙托夫流放的诗篇。此刻读《高加索》诗句,<b>“我驻足聆听山风的低语,它诉说着千年的荣耀与哀伤。”</b>诗句贴心,权当本文上下篇的结语。欲知高加索探寻初况,欢迎阅读(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10.30 珠海</p> <p class="ql-block">正文字数:2040字</p><p class="ql-block">文字摄影:梁山话剑</p><p class="ql-block">音乐:《翻过群山一座座》</p><p class="ql-block">演唱:肖雨蒙</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k281rt" target="_blank">走向高加索纵深(上)——高加索三国游之八</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