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号:346824821</p><p class="ql-block"> 文字:雅趣散文</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本作为原创编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古代,有一种女性的地位无比尊贵,甚至连皇帝也要礼让三分,那就是宫廷中的皇太后。但是,在盛世唐朝的某个时期,竟然有人胆敢冒充皇太后,而且,还不止一个人,真让人瞠目结舌。当然,这一咄咄怪事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史为据!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唐朝玄宗时期,吴兴(今浙江湖州)地区出了一位名门佳丽,名叫沈氏。她自幼知书达理,娴静懂事,等到十六七岁年纪的时候更是出落的亭亭玉立,貌若仙子。因此,身边的人们都非常喜欢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史书记载,这位姓沈的女子只有姓而没有名字,就被称为“沈氏”。在历史上,真正留下名字的女人很少,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很大的关系,古人生下女儿后,一般不会给其取名字,或者仅仅是取一个乳名。民间流传沈氏故事的时候,称她为“沈珍珠”,或许“珍珠”就是她的乳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幸得很,当时正遇上唐玄宗在民间广选妃子,沈珍珠是出了名的大美女,地方衙门为了讨好献媚朝廷官员,主动推荐了这位沈家的女儿。不料,唐玄宗身边整日里花团锦簇,美女如云,似乎并没有看中这位亭亭玉立而未见世面的沈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既然已经将沈氏选进了皇宫,面见了皇帝,那就是宫中之人,不能再让她回到民间了。于是,唐玄宗将她派到了太子的东宫,让她去服侍太子李亨。谁知,李亨是一个非常怕老婆的人,尽管他很喜欢沈氏,但为了不让自己的妻子太子妃醋性大发,只好忍痛割爱,把沈氏转送给了自己的儿子李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新唐书》记载,沈珍珠是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选入到东宫。当时的东宫太子是李亨,他的儿子李豫已经长大成人,便把沈氏转送给了李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没想到,李豫遇见沈氏后,立即被她如花的美色深深吸引。一见钟情之下,李豫与沈氏相爱得难分难舍,大有相见恨晚的遗憾。吴兴才女沈珍珠与广平王李俶(即唐代宗李豫)的爱恨缠绵表现得凄美动人,让人感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沈珍珠也对李豫非常喜欢,万般满意,两人的感情从素不相识一下跳跃到情感高潮,如胶似漆。没过多久,就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日后继承皇位的唐德宗李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俗话说:“母以子贵”,有了儿子以后,沈氏受到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李豫与沈氏两个人就这样不知不觉度过了十五年快乐销魂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乐极生悲似乎是不变的真理。公元756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边关大将安禄山和史思明背叛朝廷发动叛乱。唐玄宗被这突如其来的战争搞得惊慌失措,丝毫没有防备,因此,只能狼狈逃向四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豫和沈珍珠也被迫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没过多久,首都长安城被叛军攻克。珍珠和很多皇子皇孙都成为了叛军的俘虏,他们先被叛军押送到了东都洛阳,然后,又被关到了不知名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安禄山叛军攻克潼关,李豫跟着唐玄宗以及父亲李亨仓皇逃往四川,并带上了儿子李适。沈氏被留在长安城里,最终成了叛军的俘虏。在封建时代,女人作为俘虏落入敌手,其下场之悲惨可想而知,虽然史书上对沈氏被俘后的境遇没有作任何记载,只说是被转押到东都洛阳,囚禁于掖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太子李亨为形势所迫即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为了打败叛军,收复大唐局面,唐肃宗派遣大将郭子仪等人收复长安、洛阳等重要城市。而李豫此时一直在担忧着沈氏的安危,于是,一再请求先攻打东都洛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唐军强大的攻势下,叛军节节败退。再加上,叛军的内部出现了内讧,只能放弃长安和洛阳。李豫率领军队进入洛阳后,立即派人四处寻找沈氏的下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幸运的是,沈氏正好被关在洛阳城中。两人久别重逢,再次相见时不禁相拥而泣,百感交集,恍惚如隔世。但是,此时叛军虽然遭受挫折,吃了败仗,其兵力并没有损失太多。为了彻底消灭叛军,维护国家的安定,李豫将妻子沈珍珠安置在洛阳城里,便马上率军平定叛乱去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令李豫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此次短暂的相逢,竟成了终身的永别!李豫本以为洛阳城已经平定了叛乱,让沈氏待在洛阳应该是万无一失的。但是,他做梦都没想到,洛阳会再次失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在唐军准备一鼓作气铲除叛军之时,战局再次出现了反复。叛军首领之一的史思明部趁唐军后方空虚,竟然偷袭了洛阳。占领洛阳之后,叛军立即开始捉拿沈氏,想借此来要挟唐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沈氏再次被俘的下落在唐代的史书中并没有作过任何记载,谁也不知道她是死是活。沈氏的踪影,就这样毫无交代,凭空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她去了哪里?会不会因为被俘失贞而无颜面对李豫,或者已经对成为太子的李豫死了心,因而选择一个人悄悄地远走他乡?哀,莫大于心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对她的思念是真切的,就是儿子李适。对唐德宗李适来说,沈氏永远是他的母亲,不管这些年里她究竟经历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从沈氏消失的那一年开始,李适就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这一找就是四十多年,从唐肃宗时代一直找到唐宪宗时代,共历经了五朝。</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为李适小时候)</p><p class="ql-block"> 公元762年李豫登基,是为唐代宗。随后李适受封为太子。于是寻找太子生母沈珍珠的事第一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决定展开大规模的搜寻工作,可惜始终没有获得任何消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寻找沈氏的通告发出去后,有一个尼姑,自称是李适的生母。这一次他们遇到了骗子,在求证的过程中谎言被揭穿,皇上李豫一怒之下下令将骗子乱鞭打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适没来得及阻止,但这件事让他痛心不已。杀死了尼姑,必然会让许多有心前来提供线索的人望而生畏,止步不前,从此寻找生母的希望更加渺茫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元779年,李适终于等到了登基当上皇帝的一天,是为唐徳宗。这十多年里,他从未放弃过对母亲的寻找,但沈氏就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再也没找到过任何关于她的线索。李适十五岁的时候眼睁睁地看着母亲在战火中离开了自己,这些年来,李适的心中无时不在思念自己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适从来没有灰心过,他掌权以后第一件事就是专门成立了寻找母亲的机构,睦王李述任奉迎皇太后使,工部尚书任副使,开始了全国大范围的仔细搜寻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德宗李适为了加大找到沈氏的力度,不惜出重金悬赏,让人务必一定要找到母亲的下落。是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朝廷的重赏,迅速吸引了民间的关注力度。有的人为了获取赏金,竟然想出了找人冒充沈氏的馊主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有人上报朝廷,说:“在洛阳发现了沈氏的下落。”唐德宗接到报告后大喜过望,当即准备亲自去洛阳迎接母亲。看到皇帝如此急不可耐,大臣们不禁面面相觑。沈氏的身份还没有进行确定,就这样大张旗鼓地前去迎接。如果出现了偏差,朝廷的脸面往哪里放?岂不被天下人耻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一位老成持重的大臣派了几个曾经侍候过沈氏的老宫女前去探查情况。宫女们来到洛阳后,盘问起当年在皇宫中生活的一些事情,假沈氏无不对答如流。更让宫女们确信的是,假沈氏的左手指上也有一处伤口。这是因为,当年沈氏在给德宗喂奶的时候,曾经被刀削伤过手指,留下了伤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来之后,宫女们皆说准确无误,错不了,的确是沈氏。这才让大家把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这名假沈氏是唐玄宗宠信的太监高力士的养女,她年轻时在宫里经常与沈氏见面,也知道沈氏的伤疤在哪里。因此,才没在宫女面前露出马脚。正当迎接皇太后的仪式准备热热闹闹举行时,高力士的养子高承悦获知了真实情况。他大惊失色,心慌得冷汗直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思前想后之下,高承悦派自己的养孙樊景超去劝说假沈氏:“太后怎么是能够轻易冒充的?倘若事情败露,你我将死无葬身之地!”没料到,假沈氏经过了一系列的盘查,早已胸有成竹,认为事情已经瞒混过关了。现在的她,满脑子想的都是即将到来的荣华富贵,根本没有将樊景超的话当回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樊景超迫于无奈,向高承悦报告实情:劝说无效。高承悦只好冒险派人假传皇上的圣旨道:“皇上下旨,高女假冒太后,罪当处死,令立刻押解回京!”假沈氏闻听此言,这才慌了手脚,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是假冒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消息传到朝廷后,大臣们都非常生气,要求从严查处。高承悦赶紧向德宗皇帝请罪,请求看在假沈氏主动认罪的份上,从轻发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德宗李适怀着满腔的希望,不料却是空喜欢一场,让人丧气。但是,德宗仍然没有放弃寻找母亲的信念。他说:“朕甘愿被骗一百次,也要等到朕的母亲。如果,高女因此被治罪的话,那么,谁还敢帮朕寻找母亲呢?”这起假冒太后的事件,就这样不了了之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天下的投机者见皇帝的惩罚并不严厉,于是,纷纷壮着胆子接着找人假冒。后来的日子里,李适果然又被骗了很多次,冒名认亲的人络绎不绝,连德宗都感到非常疲惫了。不过让人失望的是,他到底也没等来预想中的真消息。就在希望和失望的交替之中唐德宗过完了自己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沈珍珠真的消失得无影无踪吗?竟成了千百年来又一宗难解之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德宗李适在位共二十六年,寻访沈氏的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仍然杳无音信,没有一点准确的消息。朝廷有司建议予以停止,不再寻找沈氏。同时发布诏书,在肃章内殿为沈氏发丧,上太皇太后号,建衣冠冢于代宗陵并立神位于代宗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观沈氏的一生,命运多艰,屡遭离乱,结局更是千古不解之谜。本人根据参考资料:【《旧唐书代宗睿真皇后沈氏传》、《新唐书卷七十七 列传第二》】等史料编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感谢关注分享点赞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文编译:雅趣散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感谢您的驻足阅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