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的美篇

朵朵

水沟丹霞 <p class="ql-block">走到一处开阔的观景台,我看见一块巨石静静立在路边,上面写着“冰沟丹霞”四个字。字迹苍劲,像是为这片土地盖下的印章。站在这里望出去,山峦起伏,红岩如浪,层层叠叠涌向天际。远处有低矮的建筑点缀在山脚,却不显突兀,反倒像是自然生长出来的驿站。我忽然觉得,这些山不是沉默的,它们在呼吸,在低语,讲述着千万年风沙雕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阳光正暖,我靠在观景台的栏杆上,手扶着微烫的木头,看眼前这片红色的海洋。一位穿橙色外套的游客站在不远处,手搭在栏杆上,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她没说话,只是静静望着远方,像在和群山对话。我也顺着她的视线望去——那些岩石有的像塔,有的像柱,有的孤傲独立,有的并肩而立,仿佛是大地竖起的纪念碑。天空湛蓝无云,干净得让人想躺下来发呆。</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前走,路旁的栏杆依旧蜿蜒。一位戴着帽子和墨镜的女性坐在木栏边,手里握着相机,神情专注。她不急着拍,只是看着,像是要把眼前的景色一寸寸装进心里。我放慢脚步,也学她静下来。风从谷底吹上来,带着岩石的温度和一丝荒野的气息。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为什么有人愿意千里迢迢来到这样的地方——不是为了打卡,而是为了在喧嚣之外,找回一点属于自然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转过一个弯,一座奇特的岩石突兀地立在眼前,形状竟像极了一只远古巨兽的头颅。它静静矗立在蓝天之下,红褐色的表面布满沟壑,像是岁月刻下的皱纹。我绕着它走了半圈,每换个角度,它就换一副神情——有时威严,有时沉思,有时又像在微笑。这大概就是大自然的幽默吧,不声不响,却用一块石头讲出千言万语。</p> <p class="ql-block">再往深处走,一座山峰的轮廓让我停住了脚步。它的顶部圆润,远远看去,竟像一个巨大的人头仰望着天空。山脚下零星长着几丛低矮的植被,在一片荒凉中显得格外倔强。我站在那儿看了很久,心里莫名涌起一种敬畏——这山不像被塑造出来的,倒像是从大地深处觉醒的某种意识,默默守望着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途中遇见一座蘑菇状的红岩,顶部还覆着稀疏的绿意。它孤零零地立在平坦的谷地上,像一把天然的遮阳伞。风从四面吹来,把帽子吹得微微晃动,我忍不住笑了。这样的地貌,像是地球开了个玩笑,又像是它最认真的艺术创作——风化、侵蚀、日晒、雨淋,亿万年的耐心,才换来这一瞬的奇观。</p> <p class="ql-block">最动人的是一对双峰,一高一矮,一粗一细,像两位沉默的守护者并肩而立。左边的圆润敦实,右边的尖锐挺拔,它们之间没有言语,却有一种奇妙的平衡。蓝天作背景,远处山影朦胧,我坐在观景石上,竟有种误入神话世界的错觉。这些山不说话,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首诗。</p> <p class="ql-block">沿途的岩柱一座接一座,有的顶部平整,有的歪斜不规则,全都粗粝而真实。护栏围着几根最靠近步道的石柱,像是提醒我们:再近一步,便是自然的领地。阳光斜照,岩石的纹理被拉出长长的影子,像大地的掌纹。我伸手摸了摸其中一根,指尖传来砂砾的粗糙感——这是地球的皮肤,滚烫、干燥、充满力量。</p> <p class="ql-block">中间猴</p> <p class="ql-block">阴阳石</p> <p class="ql-block">到了高处的观景平台,视野豁然开朗。几位游客正俯瞰峡谷,有人举着手机录像,有人静静站着,一言不发。我也走到边缘,低头看去——谷底蜿蜒的小路像一条细线,连接着红色的峰林。阳光洒在岩壁上,深红、浅橙、褐灰交织,像打翻的调色盘。那一刻,我忽然觉得人类很渺小,但正因为渺小,才更懂得敬畏。</p> <p class="ql-block">我张开双臂,站在平台中央,任风吹起衣角。橙色的外套在红岩与蓝天之间格外显眼,像一团移动的火焰。我不是在拍照,也不是在表演,只是想用身体记住这一刻的自由。脚下的土地沉默亿万年,而我只是一瞬的过客,但这一瞬,足够让我把喧嚣留在山外,把宁静带回心里。</p> <p class="ql-block">回程的路上,一条小路从山谷穿过,两旁是连绵的红色山体和矗立的岩柱。天空依旧晴朗,云朵稀疏,阳光温柔地铺在岩石上。我走得慢,不急着离开。这片土地没有繁华,没有喧嚣,只有风、光、岩石和时间本身。它不迎合谁,也不取悦谁,只是存在着,壮丽而宁静。</p> <p class="ql-block">水沟丹霞,不像城市里的景点那样精致有序,它野性、粗粝、带着风沙的痕迹。可正是这份原始,让人卸下防备,重新学会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去感受。我带走的不只是照片,还有那一片红色山峦在我心里刻下的印记——那是自然的呼吸,也是我内心久违的回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