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沪上夜宴:克制的浮华与淡漠<br>深秋的沪上,晚风裹着黄浦江的湿意,卷着江面上轮船鸣笛的余韵,漫进外滩十八号顶楼的露台。水晶灯的光碎在落地玻璃窗上,像撒了一把被揉碎的碎钻,又斜斜折射到墙面的画作上,晕开一层暖融融的鎏金——连墙角绿萝的叶子都被染得发亮,叶脉里似乎都藏着上流社会特有的精致,却又透着几分冰冷的距离感。<br><br>场内的声音很轻,香槟杯碰撞的脆响混着低低的交谈,像浸了水的棉花,软乎乎地飘在空气里。有人刻意压低声音谈生意,字句裹着算计,生怕旁人听走半个字;贵妇们捏着高脚杯聊最新款的珠宝,语气里飘着漫不经心的虚荣,仿佛谈论的不是几十万的首饰,只是街边随手买的糖——不喧闹,却把那种“体面下的疏离”衬得愈发清晰,像一层薄冰,覆在所有人的社交面具上。<br><br>陆承渊靠在露台角落的藤编沙发上,指尖夹着一支未点燃的古巴雪茄。定制的深灰色西装贴在肩背上,剪裁利落得没有一丝褶皱,意大利羊毛的布料泛着细腻的光泽,肩线挺括得像用标尺量过。他随意挽起两公分袖口,露出的哑光黑腕表几乎不抢眼,只有秒针走动的“嗒嗒”声,固执地钻进他耳朵里,提醒着他这场“应酬”的漫长。<br><br>刚结束一场跨国视频会议,耳尖还残留着耳机的微凉,眉宇间凝着几分未散的锐利,眼底是常年浸在商业谈判里的淡漠,像结了层薄冰的湖面,掀不起波澜。这场艺术慈善夜,他本是给世交张老爷子捧场——老爷子上个月还在电话里念叨,“年轻人该多沾点文气,别总钻在钱眼里”,可他扫过那些被炒到天价的色块画,实在看不出好在哪,倒不如办公室里现磨咖啡的焦香实在,那味道混着滤纸的纸浆味,一口就能让紧绷的神经松快半分。<br><br>侍者端着银质托盘穿行,白色手套衬得托盘亮得晃眼,边缘凝着香槟杯滴下的水珠,滑落在手套上,晕开一小片湿痕。陆承渊瞥了眼托盘里的琥珀色液体,甜腻的果香隔着玻璃都能闻到,像加了太多糖浆的果汁,他下意识皱了皱眉——今晚要开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打小就不喜欢这种“虚浮的甜”,总觉得像裹着糖衣的空壳,一咬就碎,没什么滋味。 第二节 《远山》登场:拍卖席上的回忆碎片<br>“接下来要拍卖的,是青年艺术家林白的《远山》,画作所得将全部捐赠给西部山区儿童美育项目!”主持人的声音透过音响传来,带着恰到好处的温情,尾音微微上扬,像是在刻意勾着场内人的情绪,试图把“慈善”的氛围再推高几分。<br><br>拍卖师举起手中的号牌,木质手柄与金属牌身碰撞出“咔哒”一声轻响,清脆地划破场内的低语:“起拍价二十万,每次加价不低于五万,有哪位先生女士愿意起头?”<br><br>两个工作人员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推着画布上台。画布上,黛色的远山连绵起伏,笔触不算精湛,甚至带着几分青涩的颤抖,像初学绘画的孩子认真勾勒的线条,却偏偏透着股没被世俗磨过的纯粹——山脚下缀着点点暖黄的星火,像乡村夜晚的灯火,昏黄又软和,仿佛能从画里飘出煤油灯的烟火气,焐热人心。<br><br>陆承渊的指尖顿了顿,雪茄差点从指间滑落。记忆突然像被按下了播放键,十七岁那年的画面汹涌而来——他曾在西部乡村支教过半年,每晚下课后,孩子们会举着煤油灯送他回宿舍。那些昏黄的光裹着细碎的笑声,映得石板路忽明忽暗,煤油的烟火气混着泥土的腥气,粘在衣服上,洗都洗不掉。那是他后来筑起冰冷商业帝国的日子里,为数不多能让心脏发烫的温暖印记,藏在记忆最深处,很少被触碰。<br><br>“二十五万。”角落里有人率先举牌,声音带着几分试探,手举到一半还顿了顿,眼神飞快地扫过周围人的反应,像是怕喊高了吃亏,又怕被人看出自己的犹豫。<br><br>“三十万。”二楼的贵妇轻轻抬了抬手,指甲上的珠光美甲在灯光下晃了晃,语气漫不经心,仿佛只是随口报了个数字,而非一笔能支撑山区孩子半个月画具的钱。<br><br>“三十五万。”“四十万。”<br><br>价格稳步攀升,很快就到了五十万。陆承渊终于抬了抬手,手腕轻轻转动,动作自然得像只是掸了掸灰尘,声音却低沉得像大提琴的低音,没什么情绪起伏:“六十万。” 第三节 白裙女子:意外的竞价者<br>场内瞬间静了一瞬,不少目光悄悄投向陆承渊,像探照灯似的,带着好奇与探究。陆承渊从不参与艺术品拍卖,更别说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小众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连他身边的特助陈默,都微微侧过头,喉结不动声色地滚了滚,眼里闪过一丝诧异,心里暗自嘀咕:老板今天这是唱的哪出?<br><br>拍卖师显然也没想到他会出手,愣了半秒才反应过来,手里的木槌差点敲到桌子,连忙高声喊道:“陆先生出价六十万!六十万第一次!还有更高的吗?”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激动,毕竟陆承渊的出价,无疑给这场拍卖添了分量。<br><br>就在拍卖师抬手准备落槌时,一道清润如玉石相击的女声响了起来。声音不高,却像掺了碎冰的泉水,穿透了场内的低语,清晰地钻进每个人的耳朵里,带着种不容忽视的坚定:“七十万。”<br><br>陆承渊循声望去。<br><br>女人站在人群边缘,离露台的落地玻璃窗不远,像是刻意避开了热闹的中心。她穿一袭月白色真丝长裙,裙摆垂坠感极好,随着她轻微的站姿晃动,泛着柔和的光泽,像月光淌在地上,干净又温柔。真丝布料贴着她的腰肢,勾勒出纤细却不单薄的曲线,没有繁复的珠宝点缀,只在耳畔别了一枚小巧的珍珠耳饰——圆润的珍珠透着淡淡的粉晕,衬得她的耳垂愈发白皙,像刚剥壳的荔枝,带着点天然的嫩意。<br><br>她的头发是自然的黑色,松松地挽在脑后,用一根简单的银色发簪固定,没有多余的装饰。几缕碎发垂在颊边,被灯光照得泛着柔光,风从玻璃窗缝隙钻进来,就轻轻蹭过她的下颌线,带出几分不经意的柔和。眉眼是偏温顺的类型,眼尾微微下垂,带着一种天然的悲悯感,像是见不得旁人受苦;鼻梁不算高挺,却秀气挺直,鼻尖圆圆的,透着点憨态;唇线清晰,唇色是自然的淡粉,没涂口红,却透着健康的光泽,嘴角天生带着一点浅浅的弧度。<br><br>不是那种一眼惊艳、极具攻击性的美,反倒像水墨画里的留白,清清淡淡,却越看越有味道。陆承渊对她有几分印象——上次张老爷子的慈善酒会上,她蹲在宴会厅角落,耐心地给留守儿童讲画展里的故事,阳光落在她身上,周身像罩着一层柔光,与周围的觥筹交错格格不入。<br><br>是苏晚。 第四节 竞价博弈:一百万的坚持<br>“七十五万。”陆承渊收回思绪,淡淡开口,目光却仍落在苏晚身上。他并非非要这幅《远山》,只是好奇——这个连多余珠宝都不肯戴的女人,为何对一幅公益画作如此执着?是真的心怀善意,还是另一种更隐蔽的攀附?<br><br>苏晚像是刚察觉到他的目光,侧过头来。四目相对的瞬间,她没有丝毫慌乱,也没有寻常女人见到他时的局促或谄媚,只是浅浅颔首,唇角勾起一抹温润的笑。那笑容很淡,像春风拂过湖面的涟漪,转瞬即逝,眼里却透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坚定:“陆先生,抱歉,这幅画对我很重要。”<br><br>她的声音带着点轻微的气音,清润中透着柔软,像咬着一片棉花糖,却又藏着股韧劲。灯光落在她脸上,能看到眼下淡淡的卧蚕,皮肤细腻得几乎看不见毛孔,鼻尖上有一层极薄的绒毛,在光线下泛着细碎的光。说话时,她的指尖轻轻攥了攥裙摆,真丝的布料在指间滑过,带来一丝微凉的触感,像是在压抑紧张。<br><br>“八十万。”陆承渊挑眉,眉峰微微上扬,竟生出几分博弈的兴致。他想看看,这个看似温顺的女人,她的坚持到底能到什么程度,她的底线又在哪里。<br><br>苏晚深吸了一口气,胸口微微起伏了一下,像是在努力平复情绪。她抬眸时,眼底像是盛了星光,亮得惊人,语气却依旧平稳,只是尾音带了点不易察觉的颤抖,泄露了几分真实的紧张:“一百万。”<br><br>场内瞬间响起一阵低低的哗然,像炸开了一窝蜜蜂。这个价格早已远超画作本身的价值——甚至足够支撑一个小型美育项目的全年开支,能请好几个美术老师,给孩子们买上百套画具。有人开始窃窃私语,目光在苏晚和陆承渊之间来回打量,还有人拿出手机,悄悄对着两人拍照,想捕捉这难得的“竞价场面”。<br><br>苏晚的指尖微微蜷缩,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尖锐的刺痛让她保持着清醒。她挺直脊背,像一株倔强的小白杨,眼神坦荡地看着拍卖师,连呼吸都刻意放得平缓,生怕泄露半点心虚——只有她自己知道,这“坚定”的背后,藏着多少精准的算计。 第五节 慈善本心:白月光的箴言<br>拍卖师激动地挥了挥木槌,声音都带着沙哑的颤抖:“一百万第一次!一百万第二次!”他的目光扫过全场,带着期待,却也知道,这个价格很难再有人超越。<br><br>陆承渊没有再加价。他看着苏晚——这个站在人群边缘的女人,穿着素雅的长裙,没有任何华丽装饰,却凭着一股执拗,在这场充斥着金钱与虚饰的场合里,显得格外与众不同。晚风从玻璃窗缝隙钻进来,吹起她颊边的碎发,她下意识抬手,用指尖轻轻将碎发别到耳后,动作自然又温柔,没有半分刻意。<br><br>陆承渊眼底的淡漠渐渐褪去,多了几分探究。他见过太多趋炎附势的女人,她们的眼神里总藏着欲望,像饿狼盯着猎物,连笑都带着算计;可苏晚的眼神太过澄澈,像山涧的清泉,没有一丝杂质,那份对公益的执着,竟让他那颗被商业算计硬化的心,微微动了一下,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泛起细小的涟漪。<br><br>“一百万第三次!成交!”落槌声清脆响亮,像敲在每个人的心尖上,带着尘埃落定的重量。<br><br>苏晚长舒一口气,肩膀微微垮了下来,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那笑容比刚才更真切,眼角眉梢都染上暖意,像雨后初晴的天空,干净又明朗,让人看了心里也跟着亮堂。她抬手擦了擦眼角,像是怕有眼泪掉下来,指尖划过皮肤,带着一点微凉的湿意。<br><br>她没有立刻去接画作,而是转身走向台前的话筒。裙摆随着脚步轻轻晃动,月白色的布料在灯光下泛着温柔的光泽,扫过地面时没有一丝拖沓。走到话筒前,她微微俯身调整高度,动作自然优雅,发簪上的碎钻闪了闪,像星星落进了发丝里。<br><br>“谢谢大家。”她的声音清澈而坚定,带着几分感激,还有一丝卸下重担后的轻松,“这幅《远山》,我会立刻捐赠给西部山区的希望小学,让孩子们能亲眼看到这幅画,亲手触摸画布的纹理,感受到艺术的力量。”<br><br>顿了顿,她侧过头,目光坦荡地看向陆承渊,眼里没有丝毫怯意,反而带着几分认真,语气像在和老朋友谈心:“陆先生,刚才多有冒犯。我知道您也是出于善心,愿意为孩子们出钱,这份心意很可贵。但公益不该是攀比的筹码,更不该是彰显身份的工具。用最合适的价格,做最实在的事,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孩子身上,才是慈善的本意,您说对吗?”<br><br>场内不少人面露赞许,有人轻轻点头;陈默凑到陆承渊耳边,压低声音说:“苏小姐倒是个通透人,心思纯粹,和那些只想着攀附您的不一样。”<br><br>陆承渊没说话,只是看着苏晚的侧脸——下颌线柔和,脖颈纤细,锁骨浅浅陷在皮肤里,透着易碎的美感。他忽然觉得,这个女人就像《远山》,纯粹、干净,带着不被世俗污染的理想主义,这正是他在尔虞我诈的商场里,最缺失也最渴望的东西。他甚至开始想:这样的女人,平时会喜欢吃什么?是清淡的家常菜,还是和她气质相符的清茶? 第六节 阴影里的算计:褪去的温柔<br>苏晚说完,没有借机上前攀谈,也没有索要任何回报,只是跟着工作人员去办理捐赠手续。她的背影清瘦而挺拔,月白色的裙摆扫过地面,像一株遗世独立的兰,悄然隐入人群,没有带走半点浮华。<br><br>陆承渊望着她的背影,指尖的雪茄终于被点燃。打火机的火苗窜起时,映亮了他深邃的眼眸,烟草的焦香混着空气里的香氛味,形成一种奇异的味道。他吸了一口,烟雾在肺里打了个转,又缓缓吐出,缭绕在周身,模糊了他眼底的情绪。他的目光变得愈发深沉——或许,可以试着了解一下这个女人,哪怕只是朋友也好。<br><br>他不知道的是,转身走进走廊阴影里的苏晚,指尖正悄悄按灭手机屏幕上的一条短信。手机屏幕的光短暂地映在她脸上,又迅速暗下去,留下一片微凉的触感。短信来自一个没有备注的号码,只有简短的一句话:“鱼儿已上钩,下一步按计划进行。”<br><br>苏晚抬手,轻轻抚摸着耳畔的珍珠耳饰——这枚耳饰是她在小商品市场挑的,五十块钱一对,却透着温婉的气质,正好符合她“低调公益人”的人设。她的眼底,刚才那份澄澈的温柔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冷静的算计,像结了冰的湖面,冷得没有温度。<br><br>刚才那番话,那句对陆承渊的“规劝”,甚至那恰到好处的坚定与释然,都是她和老鬼反复推演过的剧本。她算准了陆承渊厌恶功利,算准了他对“纯粹”的渴求,更算准了这场“意外”的竞价,会让她在他心中留下与众不同的印象。就连颊边的碎发,都是出门前用卷发棒轻轻烫过的,为了增添几分不经意的柔和;喊出一百万时,她刻意控制呼吸频率,让声音带点颤抖,显得既紧张又坚定——所有的细节,都在她的掌控之中。<br><br>走廊里的灯光比场内暗些,暖黄色的光线下,她的皮肤愈发白皙。她微微侧头,看着玻璃窗里自己的倒影,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快得像错觉——陆承渊,这个目标清单上的终极猎物,终于对她产生了兴趣。接下来,只要按计划行事,拿下他,不过是时间问题。她甚至想好了,下次见面要穿一件更显温柔的米白色针织衫,再带一份亲手做的蔓越莓饼干,让他彻底放下戒心。<br> 第七节 暗处的网:博弈才刚刚开始<br>不远处的角落里,老鬼戴着一顶宽檐礼帽,帽檐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削薄的唇。她透过玻璃幕墙看着苏晚的背影,指尖把玩着一枚深绿色的玉扳指,玉的温润触感与她冰冷的眼神形成鲜明对比。她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像是在欣赏一件完美的作品,眼里满是掌控欲。<br><br>她身旁的陈默,正低头快速编辑着短信,指尖在屏幕上翻飞,把陆承渊刚才的每一个反应——挑眉的次数、注视的时长、点燃雪茄的动作,甚至眼底淡漠褪去的瞬间——都精准地记录下来,汇报给老鬼。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来,他悄悄抬眼,看了眼老鬼的侧脸,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畏惧,有犹豫,却又迅速低下头,指尖攥紧了手机,像是怕被发现什么。<br><br>露台外,黄浦江的水泛着粼粼波光,像撒了一地碎银,随着波浪轻轻晃动。外滩的霓虹次第亮起,把夜空染成斑斓的色彩,红色、蓝色、黄色的光映在江面上,晃得人眼睛发花。江水的腥味混着城市的烟火气,顺着晚风飘进来,带着几分潮湿的凉意。<br><br>这场精心策划的相遇,像一场浮城蜃楼,美得让人沉醉,却不知脚下早已是万丈深渊。<br><br>陆承渊不知道,他以为的“灵魂同频”,不过是一场精准到极致的算计,他眼中的“白月光”,其实是带着钩子的猎手;而苏晚也不知道,她眼中的“完美猎物”,早已在暗处布下了另一张更大的网,等着将所有算计者一网打尽。<br><br>夜色渐浓,风里的湿意更重了些,带着几分凉意,吹得人皮肤发紧。可场内的温度,却因为这场意外的竞价,悄然升高。人心如棋,落子无悔,这场裹挟着欲望与伪装的博弈,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