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续上篇,接着阐述我所认知的“中国茶道精神”。</p><p class="ql-block"> 继续按照我的思路,依据哲学思辨和美学的思维去理解“精”、“敬”、“悦”和“归”。(之410)</p><p class="ql-block"> 本篇,继续探讨“中国茶道精神”中的茶德。今天,着重谈谈本人是如何修炼自己的茶德的。(实践方面356)</p> <p class="ql-block"> 今天,继续谈谈茶的雅号的话题。前面,估计列举了那么多,都觉得差不多了。我有一个感觉,那些大师们给茶起名字,送雅号或者是别称,似乎总觉得差一把火候一样。因为,只有名称,没有理由,其中的寓意,都是后人猜测的、推测出来的含义。而作者自己真实的想法,并不确切地知道啊。难免有所遗憾,是怕曲解了他们的原有的意图。</p> <p class="ql-block"> 在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有一个雅号比较特殊。那就是“叶嘉”,它是大名鼎鼎的苏轼给起的。一开始,我真的没太注意,只觉得,以前的那些茶文化研究人员,罗列相关的茶的各种称谓的时候,按某个次序给列出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觉得不太对啊。既然是苏东坡先生起的名字,该有一定的意图吧?干脆,从源头寻找答案吧。</p> <p class="ql-block"> 先了解一下苏轼的基本情况。根据百度百科描述:</p><p class="ql-block">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p><p class="ql-block"> 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 ,赐进士及第 (一说赐进士出身) 。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随着新党执政,又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寒食帖》《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p> <p class="ql-block"> 从介绍可以看出,他是干一行爱一行,是真正的多面手。喜欢吃肉,琢磨出“东坡肉”;喜欢喝茶,创新一个“东坡提梁壶”。据有的资料介绍,说苏轼一生写了与茶有关的作品近百篇。到了晚年,他写下《叶嘉传》。因为文章比较长,我也只是把头两段摘录,以飨读者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叶嘉传》节选。</p><p class="ql-block"> 苏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当饮其惠矣。”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世。方汉帝嗜阅经史,时建安人为谒者侍上。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曰:“吾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曰:“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其名,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也。”上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遗诣京师。</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里,我全部读完,从头至尾,通篇没有一个茶字。我以前,还真的当人物传记看了。现在才明白,这么高明的“拟人手法”写作,别说是茶,其他体裁的作品,也不多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图片均为随手拍。</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且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