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风景区,山峦起伏,水清石秀,由数千座山峰组成,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上百座,仿佛千朵莲花,因此得名千山。景区里还有众多溪流、瀑布和湖泊,被誉为“辽东第一山”.这是千山的老山门。 作为长白山的余脉,千山呈东北、西南走向,纵贯整个辽东半岛,其最高峰仙人台海拔708.5米,虽无五岳之雄峻,却有千峰之壮美,奇峰怪石,苍松翠柏,构成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天然画卷。 走进千山,仿佛踏入了一个人间仙境。这里的自然风光秀丽无比,每一处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奇峰林立,怪石嶙峋,有的如剑指苍穹,有的似猛虎下山,有的则像老僧入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千山风景区内的著名景点飞龙桥是87版《红楼梦》中“踏雪寻梅”经典桥段的拍摄地,现已成为千山热门打卡点。该桥位于景区核心区域,以古色古香的景观设计还原了原著中的诗意场景。 千山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早在1400年前北魏时期,千山就有佛教徒的踪迹。隋唐代起,千山开始有了庙宇建筑,到辽金时期,千山已发展成远震辽左的著名佛教胜地。 如今,千山景区内共有大小寺庙40余座,其中著名的有“五大禅林”——龙泉寺、祖越寺、香岩寺、中会寺和大安寺,以及无量观、五龙宫等道教宫观。这些庙宇建筑宏伟,布局巧妙,与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幅优美、雅致、幽静的动人画面。 千山寺庙不仅建筑精美,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佛教与道教的和谐共存,也可以领略到古代僧侣们的智慧与才情。龙泉寺的牌坊。 千山龙泉寺位于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千山风景名胜区龙泉谷内,始建于唐代,明代万历年间获明神宗御题"敕建龙泉"确立皇家寺院地位。 龙泉寺建在千山风景区华藏世界西北100米,是千山五大禅林中现存最大的佛寺,建造于1571年。 寺内泉水常年潺流,有“龙涎吐水”的美誉。主要建筑包括大雄宝殿、法王殿、禅堂、斋堂及配殿等,均建于明代。 寺院奇峰环抱,古松成林,向以历史悠久、建筑得体、布局与自然景色和谐而著称。相传龙泉之名来源有四,一曰毗户殿前石隙有泉,涓涓细流弯曲似龙,故名;二曰寺中心泉水常年潺流,如“龙涎吐水”,故名;三曰寺前为照山,后为靠山,左山为青龙,右山为白虎,泉出自小山脉以北佛堂基下,山与泉合名为龙泉;四曰唐太宗东徵,驻跸千山,钦过此水,故名龙泉。 龙泉寺之所以有名,还因为风景十分秀丽,整个寺院 被奇峰环抱,古松成林,建筑布局与自然景色和谐天成,素有“龙泉仙景”之称。 压倒江南三千才子的东北才子王尔烈在此西阁秉烛夜读,苦修十年,现存王尔烈书房。但在维修,整座房屋被脚手架围着。 这里群山环抱,古木参天,泉水潺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火气息。龙泉寺不仅是一座佛教寺庙,更是一处远离尘嚣、静心修行的理想之地。走进龙泉寺,仿佛进入了一幅山水画卷,禅意悠远,令人流连忘返。 在千山的主路上,有一串小湖,水面比较大的是云潭,在湖中央修了很大的一处音乐喷泉。 随着优美音乐的乐声响起,水面上的喷泉仿佛翩翩起舞,煞是好看。 千山大佛寺原名南泉庵,位于千山北部南泉谷内,三面环山,一面高墙。 该寺始建于唐代,明万历二十年(1585年)重建,清天命二年(1617年)重修建殿宇3间、佛像1龛,嘉庆五年(1800年)重修。 因发现天然弥勒大佛(高70米,臂宽46米,坐姿面西)而更名扩建,现存弥勒宝殿、龙华法堂等七幢建筑共20间,建筑面积523.6平方米。 寺内设天王殿、地藏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及千佛弥勒阁,供奉1446尊弥勒金身彩绘佛像,使用天然颜料与纯金绘制。 进入大佛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肃穆的龙华堂。堂上镌刻的“天成弥勒道场”六个大字,由佛教联合会副会长寺觉光法师亲笔题写,彰显了千山作为弥勒道场的庄严与神圣。转动经筒,可以消除无意间的过错,同时增加智慧与福报。 如今的千山大佛寺,弥勒宝殿巍峨屹立于莲花峰上,龙华法堂静立于道场之中。大佛寺内佛前庄严,三宝俱足,各大殿堂如天王殿、地藏殿、观音殿等错落有致,大雄宝殿与千佛弥勒阁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漫步在千山之中,你不仅可以欣赏到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精美的庙宇建筑,还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的每一处景点都仿佛是一个故事,等待着你去聆听、去感悟。而每一次的游览,都仿佛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你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一片宁静与安详。 2017年2月16日,辽宁省鞍山市千山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公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鞍山市第一家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