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萨德的三大经典行动

陶俊石

<p class="ql-block">摩萨德三大经典行动:暗影利刃的精准出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摩萨德的传奇,由一次次惊险卓绝的秘密行动铸就。从窃取核心机密到定点清除威胁,从网络破防到协同军事打击,这些行动既展现了其情报搜集的精准、战术设计的精妙,更彰显了其为以色列国家安全“不计代价、直击核心”的使命底色。以下三大标志性行动,勾勒出这支情报机构的硬核实力与行动逻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档案劫案”:德黑兰半吨核机密的跨境窃取(2018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18年1月,摩萨德上演了一场堪称“情报界教科书级”的跨境盗窃行动,目标直指伊朗隐藏的核武器计划核心档案。彼时,伊朗表面遵守《伊核协议》,实则在德黑兰郊区一栋不起眼的建筑群内,秘密封存着记录核计划全貌的绝密资料——5.5万页纸质文件与183张光盘,总重量达半吨,被严密保管在防爆保险柜中,周边有多重安保巡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摩萨德的行动筹备长达数月:特工先通过伊朗境内情报网络锁定档案库位置,摸清安保换班规律与建筑结构,甚至策反了一名内部工作人员。行动当晚,特工小队伪装成普通工人潜入建筑群,用特制工具在保险柜壁上切开小口,避开报警系统,将所有档案连夜转移。整个过程悄无声息,直至小队带着机密资料跨境撤离伊朗,伊朗方面仍未察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个多月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全球直播的新闻发布会上,亲手揭开覆盖档案的黑布,将这份“铁证”公之于众。档案详细记录了伊朗核设施布局、浓缩铀研发数据、核心科学家名单等关键信息,直接戳穿了伊朗的“核透明”谎言。这场行动的战略价值远超情报本身:一周后,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以这些档案为重要依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伊朗核计划的国际环境急剧恶化,为以色列后续的反制行动奠定了外交基础。摩萨德用一次“无声的突袭”,撬动了全球地缘政治格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远程绝杀”:AI加持下的核科学家定点清除(2020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0年11月27日,伊朗顶级核科学家穆罕默德·法克里扎德在德黑兰郊区遭遇暗杀,这场由摩萨德策划的行动,展现了现代情报战的技术革新与精准打击能力。法克里扎德作为伊朗核计划的“灵魂人物”,长期处于最高级别安保之下,出行乘坐装甲车辆,身边有多名保镖随行,活动路线随机且保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摩萨德为此次行动量身打造了“无人化打击方案”:特工提前在法克里扎德的必经之路停放一辆经过改装的尼桑轿车,车内搭载重达1吨的AI控制远程机枪系统。这套系统通过卫星链路实时传输画面,内置的人脸识别技术可精准锁定目标,还能自动校正车辆移动、地形起伏带来的瞄准误差,实现毫米级射击精度。行动当天,当法克里扎德的车队经过时,远程操控人员在境外启动系统,机枪瞬间开火,精准击中目标车辆内的法克里扎德,整个过程仅持续3分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更令人惊叹的是行动的“无痕设计”:射击完成后,系统自动启动自毁程序,销毁核心部件,现场未留下任何可追溯的特工痕迹;同时,摩萨德还通过干扰设备屏蔽了周边通信,让保镖的求救信号无法及时发出。此次行动不仅消除了伊朗核计划的关键技术带头人,造成其核研发的“人才断层”,更对伊朗科研人员形成强烈心理震慑,导致后续核研究因安全恐慌效率大幅下降。摩萨德用“技术代理人”替代传统特工近距离行动,开创了“无人员在场”的暗杀新模式,大幅降低了行动风险与国际追责压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雷霆协同”:“雄狮崛起”中的防空破防与精准制导(2025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3日凌晨,以色列发起代号“雄狮崛起”的大规模军事打击,目标直指伊朗纳坦兹、福尔多等核心核设施及军方高层,而摩萨德在此役中扮演了“开路先锋”与“精准导航”的关键角色。行动前72小时,摩萨德特工已通过伊朗防空系统的供应链漏洞,成功植入“数字匕首”病毒,为后续空袭扫清障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以色列F-35机群突入伊朗领空时,病毒被远程激活:伊朗“雷霆-90”防空雷达瞬间锁死,无法捕捉战机信号,更被诱骗误击本国无人机编队,防空网出现致命缺口。与此同时,潜伏在伊朗境内的摩萨德特工启动部署在防空设施附近的走私精确制导武器,炸毁关键雷达站与导弹发射器,彻底打开空袭通道。针对地面目标,摩萨德的情报支持实现“点对点”精准打击:通过截获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的装甲车队电磁信号,用激光麦克风确认身份后,引导“天神之杵”卫星系统锁定目标,GBU-39炸弹精准命中车队;核物理学家德黑兰奇的公寓则遭“海绵炸弹”袭击,其遗体与加密电脑一同熔铸,杜绝了情报泄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核设施打击中,摩萨德提供的详细情报让以军如虎添翼:纳坦兹地下堡垒的离心机位置、福尔多设施的结构弱点被精准标注,以军使用GBU-57钻地弹摧毁1280台IR-6离心机,用“延时-空爆”双模引信引发二次殉爆,彻底瘫痪伊朗短期核打击能力。此次行动是摩萨德“情报+行动+军事协同”的巅峰之作,其境内情报网络、技术破防能力与战术配合能力,让伊朗军事指挥体系与核设施同时遭受重创,再次彰显了以色列“先发制人”的安全战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三次行动横跨情报窃取、定点清除、协同作战三大领域,从传统人力情报渗透到AI技术应用,从单一特工行动到多部门联合作战,摩萨德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以“隐秘、精准、高效”为核心,成为以色列在中东乱局中的“暗影利刃”。每一次行动背后,都是数年的情报积累、精密的战术设计与不计成本的资源投入,而这一切,都服务于同一个核心目标——捍卫以色列的国家安全与生存空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