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京路步行街,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历史源远流长。它始建于1851年,最初名为“花园弄”,1865年正式更名为“南京路”。东起河南路,西至西藏路,全长一千二百米左右。南京路步行街重建在2018年,是一条非常繁华的商业街,采用不对称的布置形式,以4.2米宽的“金带”为主线,贯穿于整条步行街中,“金带”上集中布置城市公共设施,如坐椅、购物亭、问讯亭、广告牌、雕塑小品、路灯、废物箱、电话亭等,并设有34个造型各异的花坛。和平饭店、笫一百货、永安百货、老风祥银楼、时装商店等,都是上海人刻在骨子里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南京路步行街,历史悠久传承上海百年的历史文化,各种商业群星罗棋布,是吃喝玩乐必打卡之处,上海南京路十里洋场风云变幻,无不展现魔都的魅力,尤其到了夜晚,华灯初上各种霓虹灯光璀璨夺目!放眼望去,街道两侧店铺林立,现代建筑夾杂着欧式建筑,竖挂的店铺灯箱连绵不绝。别有风情,还可以坐一回缩小版旧式电车的“铛铛车”和“小火车”找一找老上海的味道。在这里逛一逛一定会收获颇丰。这里也是购物爱好者的天堂。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南京路步行街,时时刻刻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置身其中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和平饭店,外滩20号的转角,绿色铜皮金字塔顶总先刺破上海的晨雾。这座融合了装饰艺术派与芝加哥学派风格的建筑,从1929年华懋饭店的钟声敲响,到如今成为上海的文化名片,近百年时光里,它始终以优雅姿态,见证着黄浦江的潮起潮落,也藏着无数跨越时代的故事它的诞生本身就是一段传奇。1926年,犹太商人维克多·沙逊斥资2400万两白银,请来英国建筑师设计这座“远东第一楼”。</p><p class="ql-block"> 和平饭店,1929年开业时,华懋饭店以14层楼高、80米铜皮屋顶,成为当时上海最奢华的地标。大堂里意大利大理石铺就的地面光可鉴人,法国水晶灯折射出璀璨光芒,300间客房配备的暖气、电梯与独立卫浴,在当年堪称“远东顶配”。更特别的是那座绿色铜皮屋顶,历经近百年风雨,铜锈凝结出温润的孔雀绿,如今仍是外滩天际线最独特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和平饭店,依然是上海的“城市客厅”。白天,游客们在大堂拍照打卡,看穿着旗袍的姑娘走过大理石地面;夜晚,江风穿过露台,黄浦江的灯光映照着酒店的绿色屋顶,老年爵士乐队的旋律与远处的汽笛声交织。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盏灯,都在诉说着上海的过去与现在。</p><p class="ql-block"> 和平饭店,它既是老上海的奢华象征,也是新时代的文化地标,在百年时光里,始终保持着那份独有的、温润而坚定的优雅。黄浦江的潮水日夜不息,和平饭店的铜皮屋顶在阳光下闪耀。它早已不只是一座酒店,而是上海的一段活历史,一面镜子,照见这座城市的百年变迁,也映照着无数人对优雅与传奇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和平饭店,这里的每一寸空间都藏着故事。北楼老年爵士乐队的传奇,从1980年延续至今。七位平均年龄超80岁的乐手,用萨克斯与小号奏响《玫瑰玫瑰我爱你》,音符里满是老上海的浪漫,无数游客专程赶来,只为在复古的旋律中,喝一杯下午茶,看阳光透过彩色玻璃洒在木质地板上。南楼的“九国套房”更像一座微型博物馆,英国、法国、意大利等九种风格的房间,从家具到装饰都复刻着当年的奢华,其中“印度套房”的孔雀蓝穹顶与鎏金浮雕,曾接待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政要,每一件摆件背后,都可能藏着一段跨国对话。时光流转中,和平饭店从未褪去优雅。</p><p class="ql-block"> 1956年,华懋饭店与隔壁汇中饭店合并,更名为“和平饭店”,从此成为新中国接待国宾的重要场所。1964年,周恩来总理曾在此设宴款待法国前总理蓬皮杜;2001年,APEC会议的重要招待活动也选在这里举行。2010年,酒店历经三年大修,工匠们用传统工艺修复了老化的铜皮屋顶与水晶灯,让百年建筑重焕生机,却保留了最珍贵的“老味道”。大堂里那架1920年代的斯坦威钢琴仍能奏响清脆旋律,旋转门的铜把手被无数人摸得发亮,就连服务员的制服,都带着复古的优雅。</p> <p class="ql-block"> 第一百货,位于南京东路与西藏中路的交汇处。建筑轮廓始终是上海商业版图的鲜明注脚。这座曾获亚洲最佳建筑设计奖的楼宇,从1936年大新公司的钟声响起,到如今成为跨时代的消费地标,九十年时光里,它藏着老上海的集体记忆,更生长着新世代的潮流脉搏。它的起点便写满传奇。1934年,蔡氏兄弟斥资400万港币在此兴建大楼,1936年大新公司开业时,以10层楼高成为四大百货中最高的建筑,更凭借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硬实力,成为远东最大的百货商店。1953年,这里转型为新中国首家国营百货商店。</p><p class="ql-block"> "市百一店"的名号就此扎根上海人的生活。当年柜台里整齐排列的的确良布料、上海牌手表,曾是无数家庭的梦想,全国劳模马桂宁创立的"马派服务艺术",更让三尺柜台成为"上海服务"的最初范本 。那些年的节假日,南京路到西藏路的街角总能望见排长队的人群,人们攥着票证赶来,为的是在这家"顶流商场"里挑到最放心的货品。</p> <p class="ql-block"> 2023年起,一场深刻的蜕变在这里发生:C馆7楼崛起的星空间剧场群,以8300平米的规模成为国内商业体内最大的艺术演艺空间,《危情十日》等剧目让"购物+看剧"成为新风尚 ;A馆8楼的笃合书局飘出书香,橘子脱口秀的笑声穿透走廊,梵高星空艺术馆则用光影编织出沉浸式梦境。更令人惊喜的是二次元爱好者的天堂——C馆的绮丽街区汇集了原神、宝可梦等热门IP,三丽鸥家族主题餐厅的温馨氛围,让年轻客群纷纷举起手机打卡,彻底打破"年轻人不逛老百货"的偏见 。建筑本身也完成了精妙重构。</p><p class="ql-block"> 空中连廊串联起原第一百货与东方商厦,六合路的主题街区让两栋建筑在客流与业态上实现了真正的融合有趣的是,它的创新始终带着温度。面对银发经济浪潮,"NO.1银铃聚乐部"应运而生,非遗拓印、AI教学等课程一经推出便预约秒罄,近80岁的老人跨越半个上海赶来,在老字号与新服务中找到归属感 。而针对境外游客,商场广播用上了普通话、英语、沪语三语播报,"百联友礼"柜台的国货伴手礼与便捷的离境退税服务,让这里成为"世界看中国"的温暖窗口,2024年离境退税开单数同比飙升350% 。75周年特展上,老照片里的劳模风采与当下的潮玩街区在同一空间相遇,红色记忆与青春活力完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 。</p> <p class="ql-block"> 永安百货,在南京东路的晨光里,爱奥尼克双柱总先接住第一缕光。那些巴洛克风格的线脚在岁月中磨得温润,三座拱形大门敞开着,像在无声诉说一个跨越世纪的商业传奇。它是上海四大百货中唯一延续至今的存在,用百年时光诠释了"永安"二字的重量 。1918年开业的永安百货,起点藏着郭氏兄弟的商业智慧。为在南京路选得最优铺位,他们发明"黄豆选址法":雇人分守路南路北,每过一人便投一粒黄豆,最终依豆数定址南侧,这袋承载初心的黄豆后来竟被垫入地基。开业之初,这里便以"全球百货"定位惊艳上海滩,三四千种来自欧美亚的商品绕过中间商直达柜台,从绸缎到钟表,从日用品到贵重家具,分层布局的商场在当年堪称独创的"商业综合体"。建筑本身就是流动的历史注脚。</p><p class="ql-block"> 永安百货,沿南京路的十个大面积玻璃橱窗,是中国百货业首次用橱窗展示商品的创举,当年陈列的时髦货品总能将路人目光牢牢吸引。屋顶的"天韵楼"曾是上海人的乐园,滩簧与魔术在此上演,登绮云阁可俯瞰全城,游乐后顺道购物的习惯,早已暗合现代商业逻辑 。历经改名"第十百货""华联商厦"的变迁,2004年的修缮工程终将金色幕墙拆除,恢复了汰石子饰面与铸铁花饰,让老建筑重归昔日模样 。</p> <p class="ql-block"> 永安百货, 建筑本身就是流动的历史注脚。沿南京路的十个大面积玻璃橱窗,是中国百货业首次用橱窗展示商品的创举,当年陈列的时髦货品总能将路人目光牢牢吸引。屋顶的"天韵楼"曾是上海人的乐园,滩簧与魔术在此上演,登绮云阁可俯瞰全城,游乐后顺道购物的习惯,早已暗合现代商业逻辑 。历经改名"第十百货""华联商厦"的变迁,2004年的修缮工程终将金色幕墙拆除,恢复了汰石子饰面与铸铁花饰,让老建筑重归昔日模样。</p><p class="ql-block"> 永安百货, 百年商脉的延续,更是精神的传承。创始人郭泉留下"同心合作,勿以小我忘大我"的箴言,这种精神化作对伙计的宽容。犯错时那句"再给你一次机会啦"的乡音告诫,化作对顾客的赤诚,成为最早践行"顾客就是上帝"的中国商号。如今穿行商场,老字号的香氛与新品牌的陈列相映,玻璃橱窗里的展品换了一代又一代,而郭氏家族"互利交易"的传统从未改变。暮色中的永安百货最是动人。暖黄灯光透过修复的花窗溢出,与南京路的霓虹交织,照亮墙面上深浅不一的砖痕。这里的每一寸空间,都藏着黄豆计数的巧思、橱窗设计的匠心,藏着郭氏兄弟的初心与百年的坚守。它早已不只是一座百货公司,而是上海商业的活化石,在繁华更迭中,始终跳动着沉稳而鲜活的商魂。</p> <p class="ql-block"> 老凤祥银楼,历经百年风雨依旧熠熠生辉。这座始创于清道光廿八年(1848年)的中华老字号,从“凤祥裕记银楼”起步,穿越三个世纪的沧桑变迁,成为中国珠宝首饰行业的璀璨明珠,更承载着中华民族金银细工技艺的千年传承。老凤祥的起源,离不开浙东北慈溪费氏家族的远见卓识。1848年,费氏家族创办的银楼在上海立足,历经多次迁址更名,最终于1908年在南京东路432号扎根,恢复“裕记”名号并延续至今。民国时期,老凤祥迎来首个鼎盛期,三层钢骨水泥楼宇拔地而起,曾创下日销黄金千两的辉煌业绩,为杜月笙祠堂打造的银鼎更是彰显了其顶尖工艺水准。抗战时期虽历经波折,但其凭借坚韧韧性辗转重庆开设分号,坚守行业阵地。</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老凤祥迎来新生。1952年,国营上海金银饰品店在此诞生,开业当日便吸引八千余顾客驻足,金质毛主席像章广受追捧。此后数十年,老凤祥承担起诸多国家级重要任务: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打造鎏金五星葵花顶灯,为中苏友好大厦完成鎏金工程,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即便在特殊历史时期历经更名与业务停滞,其工艺传承从未中断,改革开放后更焕发勃勃生机,1985年正式恢复“老凤祥银楼”招牌,开启品牌复兴之路。</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老凤祥迎来新生。1952年,国营上海金银饰品店在此诞生,开业当日便吸引八千余顾客驻足,金质毛主席像章广受追捧。此后数十年,老凤祥承担起诸多国家级重要任务: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打造鎏金五星葵花顶灯,为中苏友好大厦完成鎏金工程,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即便在特殊历史时期历经更名与业务停滞,其工艺传承从未中断,改革开放后更焕发勃勃生机,</p><p class="ql-block"> 1985年正式恢复“老凤祥银楼”招牌,开启品牌复兴之路。一百七十余载岁月流转,老凤祥早已超越了珠宝品牌的范畴。它是金银细工技艺的活态传承者,是传统吉祥文化的创新演绎者,更是中华老字号转型升级的典范。当24K古法金的温润光泽与现代设计美学相遇,当非遗技艺与全球时尚潮流碰撞,老凤祥正以不变的匠心与不竭的创新,书写着属于中国珠宝品牌的百年传奇与未来篇章。</p> <p class="ql-block"> 上海时装商店,在南京东路的喧嚣里,珍藏着一段跨越世纪的时尚叙事。它的根基扎在民国先施公司的旧址上,作为昔日上海滩四大百货之首的延续,如今以“时装商店”之名,在南京路的繁华中续写着中国服装业的传奇,成为镌刻着时代印记的时尚地标这里的时尚基因,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便已觉醒。1953年,“大地牌”从征集的名号中脱颖而出,成为新中国第一例服装注册商标,那句“誉满全球、名闻大地”的寓意,恰是这家企业的初心写照 。</p><p class="ql-block"> 上海时装商店,这里的针线与布料始终追赶着时代的脚步:1965年,四针缝纫机等技改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让服装工艺有了质的飞跃;1975年,上海延吉服装厂试制的登山服,陪着潘多成功登顶珠峰,将实用与坚韧缝进布料纹理 。到了80年代,这里更成为中国时尚的破冰者。1982年正式成立的国内第一支时装表演专业队伍,让T台美学走进大众视野;1985年,钱士林设计的“中华衫”在巴黎国际时装博览会斩获一等奖,让中国设计登上世界舞台 。</p> <p class="ql-block"> 时装商店,是无数人心中的时尚圣地,这股热潮甚至被《繁花》定格在荧幕之上。那时的橱窗里,恒源祥的绒线、开开的衬衫与最新潮的时装交替亮相,吸引着市民排长队选购。而1997年成立的职业服定制中心,更将“合身”的追求推向极致,“大地”品牌职业服凭借过硬品质,连续16年获评上海名牌产品 。进入新世纪,2001年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首脑身着的新唐装惊艳世界,这批凝聚着传统与现代智慧的服饰,正是出自这里的设计师团队之手,事后他们不仅收获国家领导人的赞誉,更将上海市“特殊贡献奖”收入囊中 。时光流转,</p><p class="ql-block"> 时装商店,2003年易名后,依然保留着最动人的温度。柜台里整齐陈列的上海名牌,与售货员阿姐们亲切的招呼声交织成独特的购物氛围。“这件衣服我自己也买了呀”的朴实推荐,藏着几十年积淀的专业与真诚,让购物化作老友间的时尚闲聊,情绪价值与消费体验在此完美融合 。而那些刻在历史里的荣耀并未褪色:“金剪刀”奖得主们的设计理念,仍潜移默化影响着选品眼光;2007年获上海市科技二等奖的轻薄型消防服面料技术,彰显着这里从未停歇的创新脚步 。</p> <p class="ql-block"> 晨光初染上海的天际,南京路便从睡梦中苏醒。梧桐叶上还凝着夜的清露,老字号的铜招牌已在曦光里泛出温润的光泽,像极了老上海留声机里缓缓流淌的旋律,低回婉转,韵味悠长。这条横贯城市中心的街道,是时光酿就的酒,愈久愈醇。石库门建筑的青砖黛瓦间,藏着岁月的密码,斑驳的墙面上,爬藤植物蜿蜒出自然的诗行,与旁边玻璃幕墙的现代楼宇相映成趣,仿佛古典与现代在此执手相望。橱窗里,旗袍的盘扣缀着流光,老钟表的指针滴答作响,将百年风云轻轻丈量;转角处,咖啡香与小笼包的热气缠绵,西装革履的白领与提着菜篮的老人擦肩而过,不同的生活节奏在此交融,织就成最鲜活的市井长卷。</p><p class="ql-block"> 南京路的美,不在于惊鸿一瞥的惊艳,而在于细水长流的韵味。它既有“十里洋场”的繁华往事,也有寻常巷陌的烟火人间;既有古典雅致的诗情,也有现代都市的活力。每一块石板都镌刻着故事,每一盏灯火都寄托着期盼,每一次擦肩而过都可能藏着不期而遇的温暖走在南京路上,仿佛穿行在时光的隧道里,过去与现在在此重叠,喧嚣与静谧在此共生。它是上海的缩影,是流动的诗行,是一幅永远阅不够的画,在岁月的长河里,静静流淌,愈发芬芳。如果你喜欢如梦如幻的南京路,如果你喜欢摩肩接踵的人群,你果你喜欢南京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来到这里感受它神奇的魅力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