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13914162</p><p class="ql-block">文字/图片/编辑:碑林好家长</p><p class="ql-block">当13岁的女儿平静地说出“我不想上学了,我想休学”时,林洁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p><p class="ql-block">孩子刚上初一,之前一直很乖,怎么会突然这样?她心里咯噔一下,但强压住慌乱,只对女儿说:“好,我知道了。明天我们再谈。”</p> <p class="ql-block">那天晚上,她几乎没睡,查了很多资料。慢慢地,她明白了:孩子厌学,多半不是懒,而是心里太累,撑不住了。“不想上学”这句话,更像是一个求救信号。家长接下来的反应,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她没有说教,而是坐到女儿身边,像聊家常一样说:“妈妈小时候也总不想上学,特别理解你。”女儿听了,眼神里的戒备少了一些。她接着提议:“这周我给你请半天假,咱们去看那个你一直想看的展览,然后再去吃你收藏的餐厅,怎么样?”最后,她看着女儿,认真地补了一句:“不管发生什么事,随时都可以找我,我永远在你身边。”</p><p class="ql-block">就这么几句话,女儿的心防被打开了。她开始倾诉,原来上了初中,课程变难,她怎么努力都考不好,越来越觉得自己笨;同时,和最好的朋友闹了矛盾,一个月没说话,心里又孤单又难受。双重压力下,她才想到了“休学”这个办法。</p><p class="ql-block">知道了根源,妈妈就开始一步步帮她。</p><p class="ql-block">学习上,她对女儿说:“咱们不急,就像种子发芽需要时间,你的努力也得慢慢见效。”她还帮女儿安排了针对性的辅导,专门补弱项。</p><p class="ql-block">朋友关系上,她给女儿出了个主意:“明天我订两杯奶茶,你主动递一杯给她,破个冰。”女儿照做了。果然,放学回来就开心地说,朋友接过奶茶就跟她道歉了,两人立马和好如初。</p><p class="ql-block">但学习上的挫败感,还需要慢慢化解。妈妈知道,孩子是努力了却看不到回报,才觉得累。她于是买了个大玻璃罐,和孩子一起叠了100个千纸鹤。对女儿说:“咱们做个实验,每解决一道难题、整理一道错题,就往里放一个千纸鹤,看看你把千纸鹤放完的时候会发生什么。”</p><p class="ql-block">女儿很喜欢这个方式,每天认真完成小目标,然后郑重地放进一个千纸鹤。看着罐子里的千纸鹤一天天多起来,她的自信也慢慢回来了。还没等到放一半,她的成绩就有了起色,也再没提过不想上学的事。</p><p class="ql-block">其实,每个孩子说“不想上学”时,都是在喊“救命”。这时候,父母要做的不是发火讲大道理,而是停下来,找到那个卡住孩子的“结”,陪他们一起解开。</p><p class="ql-block">教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双向陪伴。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做他们最稳的后盾,让他们知道:无论怎样,爸妈都在他们身边。这样,他们才能攒够勇气,重新出发,走得更稳、更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