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啊呀,在大城这一宿,彻底给冻成孙子了。房间里冷气开得太足了。六个人的房间只住我和一个日本女人。想调低温度,却找不到摇控器;想关空调,又顾忌那个日本女人,所以只好把没人住床上的毛毯拿过来,也盖在自己身上。<br> 这家青旅是包早点的。早餐的质量还不错,面包片、果酱、牛奶和香蕉,还有燕麦片。自助。吃饱没有问题。<br> 今天是八月十二号,是我在泰国的最后一天。关于今天的行程,我也做好了规划。八点半出发,背包放青旅,骑自行车把昨天没看的寺庙看完,主要是柴瓦塔那兰寺、部代沙旺寺、三保公寺、崖差蒙空寺,下午四点左右回青旅,还自行车,拿背包,去车站坐五点的火车返曼谷,之后,地铁转轻轨去素万那普飞机场,坐八月十三号凌晨2点50分的航班回国。<br><br> 波隆普塔拉姆寺。我说不清楚怎么找到的这个寺庙。我是在骑车去柴瓦塔那兰寺的路上,在一个大学的附近,偶然看到路边林荫中显露着红砖的残垣,便决定停车进来拍张照片。<br> 谁知,走近这座寺庙,竟然发现了其惊人的美丽。墙体基本完整的矩形殿堂非常高大,类似古希腊的风格。前面有两根方形砖柱,一根只剩一米来高,另一根基本完整,这可能是殿前檐顶的支撑。进了大殿,墙体两面都开有一排一排的窗户,殿堂靠后的地方有一尊高大的坐佛。坐佛身披黄绫,前面还有祭拜的供品。<br> 在网上查了一下,这座寺庙是大城王国第五王朝时期的皇家寺庙,当年,这座寺庙的屋顶覆有黄绿色的琉璃瓦,这使其与本地的一众寺庙显得尤为不同,同时,也显得更为美丽。<br><br> 在这个寺庙前面的小河边,有一座带有明显欧陆风格的红砖拱桥——帕丁索桥。据说,当年这座小桥的道路两边开满了各种店铺,其中以售卖铅笔等各种文具的店铺居多,是当地僧侣、沙弥、御书翻译院的官员、抄写员、诗人以及学生聚集的地方。<br><br> 出波隆普塔拉姆寺前行不远,是一片有多座寺庙残迹的草地。可能是公园,也可能是考古遗迹保护区。有的是草地、树木、河流、小桥、湖泊,以及残存的佛塔与寺院。<br><br> 戒堂寺,只有大殿的基础和一座完整的小佛塔;旺柴寺,佛塔顶部有一半坍塌;摩诃沙曼寺,完整的锡兰式佛塔下面散落着佛陀残损的躯干。<br><br> <p class="ql-block"> 因为要看那些寺庙的残垣,所以不知不觉便走到了公园的深处。这片公园中,活动的人形物只有我自己。推自行车过那些糟朽的木桥,成了此次行程中最惊心的历险。</p><p class="ql-block"> 栏杆断掉,桥板朽坏,桥面铺着好多的树枝,这桥所有的坚实,只有支撑桥面的水泥立柱,及边缘很窄的水泥框架。这公园里所有的木桥都己糟朽,只是程度不同。眼见前面,后面,都是破桥。心一横,肩抗自行车,小心翼翼脚踩木桥框架,平心静气,慢慢挪向对岸。反正桥不高,下面的河水也不深,大不了掉下去,弄一身泥水便是。没什么大不了的!</p> 柴瓦塔那兰寺。1630年,大城王国的巴萨通王为纪念其母亲,下令在其母亲居住的地方建造了高棉风格的柴瓦塔那兰寺,因此,这座寺庙也被称为“贵妃寺”。中央一座高棉式的大塔,四周四座小塔,再外围则有八座更小的塔及门。十三座高塔的周围围绕着一百二十尊坐佛,八座小塔中端坐着十二尊大佛。这里,是阿瑜陀耶古城现存最雄伟、最壮观的寺庙建筑群。<br> <p class="ql-block"> 在寺院的东侧入口处,矗立着一座正殿,只剩下长方形的两层砖砌基座。大殿中央,摆放着两尊冥想佛像。</p><p class="ql-block"> 这个柴瓦塔那兰寺需要门票,八十泰铢。其实,我昨天看过的好几个寺庙都是需要门票的,比如玛哈泰寺,比如帕兰寺,都是需要门票的。只是因为这些寺庙残余的院墙只剩基础,游人一步便可跨越。再加上这里寺庙卖票是看人的,本国人免费,外国人一律八十泰铢。可能是我人长得黑,比较象泰国本地人吧,进这几个寺庙基本一路畅通。</p><p class="ql-block"> 而柴瓦塔那兰寺就不一样了,残缺的墙垣仍然高大,所以,游人只能由大门进入。</p><p class="ql-block"> 这个寺庙的主塔正搭着脚手架,有许多工人正在施工。用谷歌翻译看介绍,说是2011年的一场毁灭性洪水,对这座大城府的地标性遗址造成了广泛破坏,现在,泰国文化部与世界遗产基金会正在合作对这个古迹进行保护。</p> 部代沙旺寺。出柴瓦塔那兰寺,沿河南岸向东,大概两公里,便是部代沙旺寺。十字形金色高坡屋檐,托起方形白色塔座,塔座上是玉米状的白色高棉式佛塔。在十字形的高坡屋檐一角,立着金盔金甲的蓝脸哈努曼神猴。在塔的前面还有罩着金色伞盖的五个国王塑像。<br> 这个寺庙建于公元1353年,距今己有六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是当时大城王国的皇室宗庙,是执行许多仪式的重要场所。这个寺庙因为在缅甸人入侵的战争中,佛像受到的损毁较少,所以现在对寺庙进行了完全的修复。这个大城府几乎所有的寺庙残垣,如果进行完全修复的话,应该就是现在部代沙旺寺的样子。<br><br> 三保公庙。沿河南岸继续向东二点多公里,从两河交汇处过河,是三保公庙。三保公庙建于1324年,比大城府的建立还要早二十六年。据说在五百多年前,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曾到达当时的暹罗首都大城进行访问。后人为纪念郑和的到访,便在这里修建了三保公寺。这个庙里到处都是中文,“三宝灵应风调雨顺,佛公显赫国泰民安”。这里有一尊高达十九米的坐禅佛像,深受当地华人信仰。<br> 在三保公庙的马路北面,有一片华人公益墓地。几百年前,来泰国谋生的穷苦华人生前无法返回家乡,也无钱购买墓地,死后便由当地的华人社团安葬在这里。那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的墓碑上写着籍贯及亡人的名字,且墓碑一律面向北方,遥望着家乡……<br><br> <p class="ql-block"> 崖差蒙空寺。这个破自行车,真特么难骑。三保公寺正东一点五公里,是崖差蒙空寺。可就是这一点五公里的路,我却怎么也骑不动,只好下来推着车走。路上看没有一个人,也看不见一辆车。毒辣辣的太阳照在头顶,身体裸露的皮肤全部被得通红。</p><p class="ql-block"> 1361年,锡兰僧王被大城王国的初代国王——乌通王邀请前往大城府建立僧团。为了安排这些僧侣的居住、生活和礼佛事宜,乌通王于1375年修建了崖差蒙空寺。这也证明:泰国的南传佛教是从印度传到锡兰,再由锡兰传到泰国。 乌通王的一大贡献是泰国全民由信仰印度教改为信仰南传佛教。</p><p class="ql-block"> 大城被缅甸军队焚毁之后,因为崖差蒙空寺的佛像保存最完好,所以,这个庙是泰国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庙里到处都是虔诚礼佛的信徒。</p> 这个庙里最有名的,是身披袈裟的十八米卧佛,和高达六十二米的锡兰式佛塔。中国八六版的电视剧《西游记》,就曾经在这个寺庙里取景。<br><br> 黑帮佛塔。崖差蒙空寺往北一公里,路中有座三普卢姆佛塔。小小的锡兰风格的尖塔立在十字街心,很是引人注目。据说,当年大城王国的市政部门准备在这里修路,需要拆除挡在路上的三普卢姆佛塔。可是,拆除佛塔这种行为引起了当地黑帮社团的不满和抗议。政府部门接受了当地黑帮的意见,把道路改为从佛塔的旁边经过。这座佛塔终于得以保留。于是,人们便给这座佛塔取了个绰号,黑帮佛塔。<br> 研究历史的专家认为:政府在与民众的对抗中敢于折中妥协,倾听和接受民众的意见,这是一个国家具有现代文明的标志。大城王国是一个文明程度很高的社会。黑帮佛塔的存在是一个证明。<br><br> 艰难地推车回到青旅,退房,再返回大城火车站。恰好买到了16点37分开车去曼谷的火车票。只是票价有点奇怪,20泰铢。昨天曼谷到大城的火车票才14泰铢啊,怎么回事呢?搞不明白。<br> 昨天在大城火车站下车以后,因为匆忙,对火车站的环境没来得及细看。现在一看,这大城火车站还是真有特色:供乘客上下火车的站台,仅有两米宽。妈呀!这么窄的站台,有列车经过,候车的乘客能安全吗?<br> 可能是我多虑了,泰国的火车很慢、很安全……<br><br> 乘坐这趟火车的客人很多,我上车稍晚,没有找到座位。好在泰国火车的车厢车门根本不关,于是我便坐在了车门的下车梯子上。<br> 这一路,列车呼啸着,带起狂暴的风,吹得我胳膊生疼。我胳膊皮肤痛红,那是正午阳光暴晒的结果。<br> 这一路,快速后退的沃野平畴,高高的茅草在视野中晃动。水网交织,能看见大片的荷叶铺满水面。<br> 咦!这么好的土地,为什么不种水稻呢?泰国的香米不是非常著名吗?